“……我們語文組的教練,要盯緊場景設計,場景設計的目的是什麼?是提高所謂的‘學習積極性’嗎?我再強調一次,我們是營利機構,不是慈善機構。你對我們學員的關懷,應試水平之外的,就要放在工作時間之外。我們的工作時間,必須高效利用起來,不要浪費不必要的感情!”
“場景設計的作用,就是強化記憶,形成牢固的不可磨滅的經驗記憶。它要發揮出跟‘圖片記憶法’一樣的功能,隻要學員沒有腦損傷,他必須在記憶類的題型中,做到百分之一百的得分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失敗!”
“作文專項訓練,以保底五十分為主,剩下十分看運氣。學員的優秀作文,一個類型提取一篇作為專屬背誦範文,做到應試即默寫,高效地發揮出個人基礎應試能力的最高水平。”
“還有,我再三強調過,嚴禁打壓式授課模式,你不是老師,你是教練,高考是初賽也是決賽,是首戰也是決戰。你們控製不住自己好為人師欲望的,就寫好辭職信遞上來,不要跟我討論模式的好壞對錯,以我為準!”
“學員的信心建設隻有一年,沒有那個美國時間搞什麼激將法,毫無意義,我最後重申一遍,以前在高中教學中的模式,是無法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利潤的!我們還想要繼續創造效益,就要嚴格執行教練員的工作準則,主講、副講、助教,都要如此,在新成立的分校中,要堅決執行,不要理會馬洲市教育局的指導,他們懂個屁!”
看著多媒體教練培訓課上張大安的講演,劉秘書看了這家夥就知道不好溝通,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張大安目標極其明確,且不斷地在剔除一切乾擾目標實現的元素。
甚至毫無疑問包括了傳統師德這個東西。
一切以高效精準地實現高考目標為基本原則。
在這裡,“老師”是學員們嘴裡的稱呼,不是真正的職業。
老師們的真正職業,是教練,不斷地訓練高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其餘思想品德、道德水平等等一律不管。
劉秘書下意識覺得這樣不妥,但張大安那句“沒有那個美國時間搞什麼激將法”,頓時讓他頗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說得對啊,就一年的時間,十六七歲的人,甚至有些也十八歲十九歲了,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已經開始初具雛形,再靠學校這點兒環境來改變,可能嗎?
之後的大學生活、社會實踐,才是這些高考生接下來人生的主要經曆。
在“張安教育”花了五六萬學費的那一年,不過是人生中的幾十分之一。
確實沒啥必要。
“馬洲市教育局跟我們沒有絕對意義上的領導管理關係,我說的簡單點,蕭校長的存在,就是為馬洲分校保駕護航,不參與我們的業務運營、行政管理。隻要馬洲市教育局過界,我會直接停止運營馬洲分校,‘張安教育’不差這幾千萬一年的營收,你們全部教練不需對不相乾的官員有任何敬畏,你讓一寸,他們就敢進一尺。一切成績說話,成績就是讓他們閉嘴的最好方式,而不是伏低做小!”
“公關部雖然剛剛籌備,但也要發揮作用,下次我再看到因為馬洲市教育局的要求,就有主講、副講、助教跟著去應酬,你們都給我滾,我拿錢請你們過來,是讓你們帶著我的核心技術人員在外麵瞎逛嗎?一個主講十五萬年薪,不管是誰來請,讓他們先預約,再交錢!‘張安教育’的核心技術人員,沒有那麼廉價!”
“語文組韓鐵拐教練在長江鎮的講課費,四十分鐘是兩千塊,這個標準是基礎線,誰敢在外麵打折降價,我就開除誰!公關部要牢記,我們的教練員團隊,是高技術人才,你首先要內部予以尊重,什麼叫尊重?嘴上喊兩句好老師恩師名師就叫尊重嗎?沒錢你談你媽的尊重的呢?公關部在外麵要遮風避雨、忍辱負重,苦頭吃了,甜頭我不會少了你們的。保底百分之一點五的分紅作為獎金池,能拿多少,看實力看態度看結果。”
“你在外麵被人打了被人罵了,我會給你做主,打官司有法務,打流氓有保衛科,但是天上下刀子,也決不能讓我們的教練團隊身上落哪怕一滴雨!這一點要牢記!保護好教練團隊,就是保護好營收規模,就是保護好你們的工資獎金還有未來!”
這一通內部發言,劉秘書聽了之後,也反複琢磨,尤其是代入到任課老師的角度,頓時覺得體驗絕妙。
因為對全部的授課團隊成員來講,他們不需要過多考慮工作之外的事情。
一不需要有經濟上的焦慮,不用擔心錢,錢是絕對到位的;二不必去應酬,也就是不必讓自己去應和不擅長的交際場景;三歸屬感和榮譽感拉滿,即便一張獎狀都沒有,但老板的態度、認可、關切,完美地替代了這種精神需求上的功能。
“這他媽十八歲?”
劉秘書越發覺得此行非常必要,同時會見檔次,應當再提一提,不能簡單地將張大安視作一個城東區做投資的企業家之一。
他有特殊性。
所以劉秘書從浴缸裡爬起來,稍微擦了擦,裹著浴巾想好了措辭之後,給區裡打了個電話。
隻要求“張安健康”不搬遷,那是不夠的。
要有更加長遠的眼光,彆人沒有,他也必須要有。
很有可能未來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就是這個“張安健康”。
區裡如果“誠意”沒辦法拉滿,劉秘書自己打算咬咬牙,看看張大安這裡需要什麼,他雖然不是什麼“封疆大吏”,該有的人脈還是有的,以前不用,那是沒好的機會;現在很有可能是個絕佳機會,一飛衝天也不是沒可能。
打完電話之後,劉秘書收拾了一下東西,以參觀的名義,坐車前往市裡“張安教育”的行政樓,然後看到了“張安教育”之外,還有“張安傳媒”“張安健康”“張安食品”“張安文化”等等多個牌子。
本以為是套娃,但劉秘書認真地了解之後,才發現這是真的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