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將羅氏塢堡包裹得嚴嚴實實。
議事廳內,油燈的火苗不安地跳躍著,將羅辰與羅福的影子投在牆壁上,拉得老長。
“少主,八天。”羅福的聲音乾澀而沉重,像兩塊石頭在摩擦,“就算把所有人的口糧再減,也撐不過十天。那幫黃巾賊就像是附骨之疽,打不走,罵不退,就這麼圍著,耗著。”
羅辰的指節在冰冷的木案上有節奏地敲擊著,發出“叩、叩”的輕響。水的問題解決了,但饑餓的陰影卻愈發濃重地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這是一種比刀劍更可怕的武器,它能無聲無息地摧垮最堅固的堡壘,磨滅最頑強的意誌。
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緊接著,陳虎那魁梧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身上還帶著夜間的寒氣和一絲血腥味。
“少主!”陳虎大步流星地走進來,臉上帶著幾分興奮和幾分凝重,“夜梟隊回來了,抓了幾個舌頭,還……還救了幾個人。”
“救了人?”羅辰敲擊的動作停了下來。
“嗯,一夥讀書人,看樣子像是逃難的士子,被一小隊黃巾遊騎追殺,正好被我們撞上了。”陳虎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順手就給解決了。那幾個讀書人,現在就在外麵候著呢。”
很快,幾個身影被帶了進來。他們衣衫襤褸,沾滿了泥土和草屑,形容狼狽,但與尋常流民的麻木和驚恐不同,這幾人雖然疲憊,腰杆卻挺得筆直。尤其是為首的那位年輕人,約莫二十出頭,麵容清瘦,縱然一身布衣破了好幾個洞,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仿佛能洞穿人心。
“草民荀衍,攜同窗拜見塢堡之主。”為首的年輕人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禮,聲音清朗,自有一種安穩人心的力量。
羅辰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心中微微一動。荀衍?潁川荀氏?在這個時代,這可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姓氏。
然而,還不等羅辰細問,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尖銳地響了起來。
“什麼?還往堡裡領人?”不知何時,族叔羅業也聞訊趕來,他扶著門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陳虎!你糊塗啊!我們自己都快揭不開鍋了,你還領幾個外人回來?這平白無故又多了幾張吃飯的嘴!誰知道他們是什麼來路?萬一是黃巾賊派來的奸細,裡應外合,我們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羅業的話像一塊石頭投入了本就不平靜的水麵,立刻激起了漣漪。一些聞訊而來的族老和管事也紛紛竊竊私語。
“族叔說得有理,如今這光景,多一個人就是多一份負擔。”
“是啊,知人知麵不知心,萬一是奸細……”
羅業見狀,膽氣更壯,他上前一步,指著荀衍幾人,唾沫橫飛:
“依我看,要麼立刻將他們趕出去,要麼就關進柴房嚴加看管!哼,或者……乾脆把他們綁了,送去給張猛,就說我們抓到了朝廷的士子,說不定還能換些糧食,讓我們多活幾天!”
這番話歹毒至極,連陳虎都聽得眉頭倒豎,拳頭捏得咯吱作響。那幾位剛脫離險境的士子更是臉色煞白,滿眼屈辱與憤怒。唯有那名叫荀衍的年輕人,依舊靜靜地站著,隻是眼中的光芒冷了幾分。
“說完了嗎?”
羅辰終於開口了,聲音不大,卻像一把冰錐,瞬間讓嘈雜的議事廳安靜了下來。
他緩緩站起身,目光掃過羅業,又看了一圈那些附和的族老,最後落在那幾個驚魂未定的士子身上。
“我羅氏塢堡,什麼時候淪落到要靠出賣無辜之人來苟活了?”羅辰的聲音裡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我父親羅彥,為掩護流民而死。他屍骨未寒,你們就要我學那黃巾賊寇,行此禽獸之舉嗎?”
一番話,擲地有聲,讓那些剛才還在附和的族老們羞愧地低下了頭。
羅辰轉向羅業,眼神冷冽如刀:“族叔,你記住。我羅氏塢堡,不收留餓h,隻收留人。是人,就得有個活法。他們是不是奸細,我自會分辨。但隻要他們一天在我的塢堡裡,我就要保他們一天周全。再有言棄之、賣之者,休怪我羅辰的刀不認親疏!”
說罷,他不再看羅業那張漲成了豬肝色的臉,對一旁的羅福吩咐道:“福伯,帶幾位先生去收拾一間乾淨的客房,準備些熱水和食物。陳虎,派人看護,名為監視,實為保護,不得有任何怠慢。”
“是,少主!”羅福和陳虎齊聲應諾,心中對羅辰的敬佩又深了一層。
羅業氣得渾身發抖,他沒想到羅辰竟如此強硬,當著眾人的麵半點情麵都不給他留。他指著羅辰,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終卻隻擠出一個字:“你……你好自為之!”說完,便在一眾複雜的目光中,拂袖而去。
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是夜,月朗星稀。
羅辰在城牆上找到了獨自臨風而立的荀衍。他換上了一身乾淨的布衣,雖然依舊樸素,但整個人清爽了許多,月光灑在他身上,更添幾分出塵之氣。
“荀先生似乎有心事?”羅辰遞過去一碗溫熱的米湯。塢堡裡糧食金貴,這已經是極高的禮遇。
荀衍接過米湯,卻沒有喝,隻是用手溫暖著碗壁。他看著堡外連綿的黃巾營火,沉默了片刻,才開口道:“在下隻是在想,若非少主仁德,我等此刻恐怕已是城外孤魂。”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救一個,便是一個。”羅辰靠在冰冷的牆垛上,目光同樣望向遠方,“我更好奇的是,以先生的氣度學識,為何會流落至此?”
荀衍苦笑一聲:“家鄉被黃巾攻破,與家人失散,一路輾轉,本想去往洛陽,誰知……”
他沒有再說下去,但其中的顛沛流離,已儘在不言之中。
羅辰沒有追問他的家世,而是換了個話題:“先生對這圍城之局,如何看?”
聽到這個問題,荀衍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放下米湯,轉身正對著羅辰,神情嚴肅了許多:“黃巾勢大,其勢如燎原烈火。但火勢再猛,終有燃儘之時。張猛之流,不過是趁勢而起的草莽,其軍紀渙散,令出多門,看似人多勢眾,實則外強中乾。他們唯一的優勢,便是一個‘耗’字。”
“哦?”羅辰來了興趣,“先生覺得,該如何破這個‘耗’字?”
荀衍深深地看了羅辰一眼,反問道:“不知少主之誌,是僅僅守住這區區塢堡,還是……有更大的圖謀?”
這個問題,問得極有水平。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手指了指天上的月亮,又指了指地上密密麻麻的黃巾營帳,悠悠說道:
“《孫子兵法》有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黃巾之亂,非兵戈之亂,乃人心之亂。朝廷失德,民不聊生,故而一呼百應。如今張猛斷我水源,投擲汙穢,看似是在攻城,實則是在攻心。他要讓堡內之人絕望、崩潰,自亂陣腳。”
荀衍眼中閃過一抹異彩,他沒想到這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家主,竟有如此見地。
羅辰繼續道:“我挖井取水,整肅內務,與眾人同食,亦是在攻心。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跟著我羅辰,有活路,有尊嚴。隻要人心不散,這塢堡,便如磐石。但磐石,也終有被風雨侵蝕的一天。”
他頓了頓,轉過頭,目光灼灼地看著荀衍:
“所以,光守是不夠的。耗下去,我們必死無疑。唯一的生路,在於主動出擊,打掉他們的‘耗’的資本,打痛他們,打怕他們!隻是……”
羅辰坦然地攤了攤手:“我缺一個能為我謀劃全局,看清天下大勢的人。”
月光下,兩個年齡相差仿佛不大的年輕人,目光在空中交彙。一個,是身負千年記憶,在絕境中崛起的少年領主;一個,是出身名門,胸懷韜略的未來之星。
荀衍的心湖,被羅辰那番話激起了萬丈波瀾。他原以為羅辰隻是一個有些小聰明的少年,靠著父輩餘蔭和一點運氣守住了塢堡。但此刻,他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少年眼中的沉穩、遠見,以及那番對“人心”的剖析,根本不像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反倒像一個曆經滄桑的智者。
“少主……”荀衍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如今漢室衰微,宦官外戚專權,天下早已分崩離析。黃巾之亂,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已是定局。在這亂世中,想要活下去,甚至想做一番事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武,更是遠見和格局。”
他看著羅辰,鄭重地一揖到底:“在下雖不才,但亦讀過幾年兵書,對這破局之法,倒有幾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少主,可願一聽?”
羅辰心中一塊大石轟然落地。他知道,自己賭對了。他上前一步,親手扶起荀衍,臉上的笑容真誠而熱切。
“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