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誤差大,安裝的時候,老師傅各顯神通,拿著銼刀銼幾下,再用大錘砸幾下,橡皮錘換木錘,木錘換鐵錘……這一幕甚至還被拍成了電影,體現了東方工人的精湛技術……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不能互換,不用說不同飛機了,同一架飛機的兩台發動機,左右都沒法互換!
當年,兩架殲八飛到格魯曼改裝航電,這個缺點把美國佬給驚呆了,做夢也沒想過會是這樣!
“飛機的零件,還需要互換?”劉師傅開口問道。
“沒錯,必須得能互換!這樣,在戰場上,萬一缺少零件,可以直接從其他的飛機上拆下來換著使用。”秦亮說道:“我們的飛機想要走出去,也要在互換上做文章,努力提升標準化,甚至打鉚釘的時候,每一個鉚釘的位置,都得一模一樣!”
對大家夥來說,這簡直就是難以想象的,不過……接下來是要搞軍貿的,現在生產的飛機,就是外銷的,這和之前的軍援可不一樣,送給彆人的,再垃圾也得說好,賣給彆人的……
屠老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亮子說得對,我們已經打開了軍機市場,今後要在標準化上多下功夫,要引進美軍戰機的質量管理體係……等等,這到底和顫振有什麼關係?”
“劉師傅生產的每一個動作筒,都是符合尺寸要求的,但是,這四個動作筒對比,彼此之間的誤差有些大。”秦亮說道:“這樣,四個動作筒裝進去,彼此之間的配合就成了問題,導致機翼出現顫振。”
自己的設計,早就考慮到了顫振的影響,但是加工誤差大,四個動作筒質量不一一樣,這樣就導致內部結構的彈性振動增加,在低速下就觸發了顫振。
現代化的戰機,要求的加工精度是非常高的,就拿dsi進氣道來說,全球的飛機工程師都知道,用這個鼓包來取代調節裝置,可以降低重量和係統的複雜性,但是,全球除了美國,就隻有東方能用,而且在東方還是遍地開花,為啥?
當然是因為這個鼓包對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稍稍差一點,那所有的設計就都白費了!
“唉,沒想到,還真是我的問題……”劉師傅歎了口氣:“我這手……”
“劉師傅,您的手藝很好,隻是以後在生產的時候,注意一下標準化的問題就行,之前的蘇聯時代那種粗放型的作風,已經不適合接下來的外貿生產了,我們儘快提升生產技術,爭取更快地和世界接軌……”
“嗯!”劉師傅點頭,自己生產的零件出了問題,這讓他很自責,既然知道了原因在什麼地方,那以後就要多努力!
而黃工……此時心情複雜,這個所謂的標準化生產,要不要推廣到112廠去?算了,咱們又不搞外貿,等等!
黃工想到了什麼,開口說道:“還有大迎角下氣流分離問題呢?”
在機翼上,氣流分離是個大問題,早些年的飛機機翼上帶著翼刀,就是為了阻止機翼上氣流分離的,隻是阻止的是橫向氣流,現在的問題是縱向氣流,這個怎麼辦?
“涼拌。”
“你說啥?”
“咱們西工大就是個普通大學,能有啥辦法,就是癡人說夢吧。”
這是在發泄不滿呢!
“亮子,你肯定也有辦法了對不對?”屠老開口。
秦亮掃了黃工一眼:“這個嘛……今天時間差不多了,明天再說吧。”
這意思很明顯:我知道,但我就是不告訴你!
黃工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最終還是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秦亮同學,你彆生氣,剛剛是我不好,我不該小瞧你們西工大,你……你彆和我一般見識。”
“亮子,黃工是沈洋那邊的專家,他是受邀來幫助咱們解決問題的,你就給咱們說說思路吧……”屠老知道秦亮年輕氣盛,但是也怕他因此而得罪了沈洋那邊的人,給他以後的前途帶來不利的影響。
“嗯,我們安裝襟翼,可不僅僅是在起降階段幫忙提升性能的,這個機動襟翼,可以全空域使用。”
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這怎麼可能?”
“是啊,起降階段,飛行員手動控製就可以了,這要是全空域使用,那就得自動控製,咱們……有這個水平嗎?”
“既然殲七的進氣錐,能被咱們改成無極調節的,那這個襟翼有何不可?”
當年,米格21剛剛從老毛子那裡引進的時候,用的就是三級調節的方案,後來,132廠改進到殲七1的時候,就成了無極調節,從而提升了在不同速度下的進氣效率。
“你是說,和大氣數據計算機連接起來?”屠老睜大了眼睛。
“沒錯!”這些老前輩是很厲害的,隻要提一句,他們就能繼續想下去!
“我們利用大氣數據計算機作為機動襟翼控製係統的指令計算機,在內部編入襟翼偏角隨迎角和馬赫數變化的控製規律,這樣就能在任何的速度和迎角下,得到最合適的襟翼偏角,從而解決超七戰機的俯仰控製難題,保證整體飛行安全。”
機械液壓控製的飛機,照樣可以用計算機控製!雄貓戰機就是這樣的,它的可變後掠翼根據飛行速度自動變化後掠角,用的也是大氣數據計算機輸出控製指令的方案!
“這個設想是可以的,但是,想要設計一個既能滿足要求,又能安全可靠的閉環伺服控製係統,可不容易啊!”黃工也被震撼到了,不過……他也知道研發這樣一個係統的難度究竟有多大!
“沒錯,是不容易。”秦亮說道:“不過,既然是132廠的合作單位,我們西工大還是可以接下這樣一個重任的!沒辦法,咱們西工大這個癡人,就是喜歡做夢。”
黃工苦笑,這個秦亮,果然不能得罪!
“秦亮同學,你說的這個機動襟翼,能裝到咱們殲八上嗎?”黃工還是沒拒絕住這設計的誘惑,在西方,機動襟翼在五六十年代就成熟了,可惜東方戰機一直無緣匹配,要是給殲八裝上,豈不是高空低空,高速低速都能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