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元振聽聞張公素的話,心中十分激動,他的父親雖是張仲武的親衛,但是張家節鎮幽州的時代早已過去,否則,他也不會隻是牙軍中普普通通的一員。
昔日雄平都新立,向元振主動請纓,便是打著更進一步的念想,雖然雄平都不算牙軍的係統之內,但向元振認為,都將張簡會必然是下一任節帥,屆時,雄平都或許也會重新納入牙軍之內。
況且,他當上隊頭,僅論待遇而言,比起在牙軍之中,還要豐厚了些許。
隻是,張公素的承諾,向元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兌現,因此,他雖然心中喜悅,卻也不敢隨意泄露。
九月初八,天氣已經頗為寒冷,而這一夜,幽州城中,平州刺史張公素的府邸內,來了一個客人,此人一副尋常行商的裝扮。
“張將軍,這是我家主人的信件。”
張公素拆開信件,閱後,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撫著長須,笑著說道:“煩請回報朱將軍,大事定時,某定有厚報!”
待送信之人離去後,張公素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這時,一旁的幕僚陳誌誠,滿臉笑意的向張公素賀喜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朱有容向主公投誠,大事已定。”
張公素卻是搖搖頭,說道:“不可大意,節帥控遏幽州二十餘年,威望甚重,某隻是擔憂,留後年紀尚淺,資曆不足。
幽州邊疆重鎮,北有奚蠻,契丹,南麵成德與魏博,與我幽州又素來有成見,義武軍更是長安監視三鎮的橋頭堡,值此危急時刻,某又豈能坐視。”
陳誌誠也不點破自家主公的心思,反而是讚同的點了點頭,說道:“朱有容是節帥心腹,而連他竟然都不看好張簡會,由此,可見人心,隻待節帥壽終之時,便是主公成大事之時。”
雖然陳誌誠直呼張簡會其名,但張公素對此視若無睹,不過,相比陳誌誠的樂觀,張公素的心中還有隱憂。
而這隱憂,便是薊州刺史張允皋,他的手中還有一支靜塞軍,而且,張允伸顯然也有些懷疑自己死後,張簡會能否控製幽州,因此在牙軍之外,又設立了一支雄平都。
而張公素又遠在平州,若是大張旗鼓的叛亂,不提自己以張仲武之弟的身份,能否對抗張允伸治幽州二十餘年的威望,便是純以軍力而言,自己也是落於下風的。
不過,張公素認為,打仗這門手藝活,張允皋根本就是個學徒,若不是靠著張允伸,他張允皋能不能控製靜塞軍都是問題,至於雄平都那支新軍,雖說訓練了這麼久,但是未嘗實戰,其真實的戰力,恐怕堪憂。
………………
在各州刺史抵達幽州後,張允伸強撐病體,召見各州刺史,以及牙軍各將,在堂上,張允伸環視眾人,開口說道:“吾治幽州二十二載,殫精竭慮,未嘗敢有懈怠,幸賴諸君之力,幽州之地,太平無事,農桑興而倉廩實,閭閻安堵,雞犬相聞,此皆吾與諸君共圖之績也。
今吾病軀難支,恐不久於人世,然幽州之業,不可廢也,吾子簡會,性純厚而誌高遠,頗通事理,吾望諸君日後待之,如往昔事吾一般,輔弼左右,同心同德,勿負吾多年經營之心,亦不負朝廷托付之重!”
眾人聞言,紛紛拜道:“使君之托,不敢忘也!”
這時,張允伸的目光看向張公素,隨後緩緩說道:“吾已向朝廷上疏,請立簡會為盧龍節度使留後,聖人已經允之,如今天下紛亂,幽州地處北疆,萬萬不可生亂!”
眾人亦指天立誓道:“但有叛者,必殺之!”
張允伸見眾人信誓旦旦的模樣,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隨後,張允伸命張簡會坐於自己身側,接受各州刺史,牙軍將領的跪拜。
而在眾人相繼離去後,張允伸屏蔽奴仆,獨留張簡會一人。
張允伸的目光有些幽深,隻見其緩緩說道:“吾兒切記,牙軍諸將,當厚賞籠絡,魏博軍亂,皆牙軍為主,吾最為擔憂的,便是牙軍做亂,若有亂,則性命垂危,所以,平日裡,要多厚賞,以安軍心,其後,再逐漸擴充雄平都,以雄平都鉗製牙軍,但萬萬記得,此事,不可操之過急!”
張簡會有些哽咽道:“大人勿慮,兒知曉!”(注,唐代大人是稱呼父親。)
而在之後,張允伸似又有些不放心,他的目光有些慈愛,又有些歎息,張允伸抬手摸了摸張簡會的額頭,緩緩說道:“若真到了萬分危急,再無轉圜餘地之時,當留性命以為第一,以吾之功,即便是到了長安,朝廷,也不會虧待你的!”
張簡會堅定的說道:“大人放心,兒定會守住幽州基業!”
張允伸說完後,仰天長歎,道:“河朔三鎮,似吾一般,老於任上者,竟屈指可數!”
在節堂訓話之後,張允伸命各州刺史,回返駐地,同時,張允伸密令張允皋,一定要牢牢控製住靜塞軍。
而不久後,張允伸的身體,每況愈下,每日僅靠珍貴草藥吊著殘軀,而張允伸也知道,自己堅持久一些,兒子張簡會接手盧龍節度使,也會更輕鬆一些。
此時的張簡會,已經正式被朝廷任命為檢校工部尚書,充任盧龍節度留後,並代管盧龍軍政。
隻是幽州城內的局勢波詭雲譎,看似平靜,實則暗藏殺機,牙將朱有容,賀連鐸,徐衛增,對張簡會明麵上客客氣氣的,但是私底下,眾將對張簡會文文弱弱的模樣,心中大為不屑。
甚至在一次酒宴上,張簡會有感而發,吟詩一首,節度府的文吏紛紛稱讚,唯有這些牙將不發一言,徐衛增甚至直言道:“詩才何用?唯鐵騎強弓,方為斯世致勝之要。”
而張簡會聞言,竟未言語,宴上眾人,見此情形,心思各異,不過,所有人的心中,都浮現出一句話:“留後,非雄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