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熱鬨的雜誌社(1 / 1)

推荐阅读:

“那你去北平了,就不到處看看啊?說不定真能遇到這些作家呢!我聽說劉心武、汪曾祺、王蒙都在北平呢……”

說完海燕就激動說了一句:“我們小旭妹妹這麼有氣質。指不定你也能咋找一個作家當對象呢!對了……不用找,你的彥君哥哥就足夠帥氣……”

陳小旭紅著臉罵道:“我撕爛你這張嘴……”

說完她就起身和海燕開始鬨騰起來。

放下雜誌,那雙手就朝著她的臉上撕過去。

打鬨了一會兒,陳小旭累了,便又坐了回去,一旁的海燕也回來了。

“我們就是臭演戲的,比得上他們這些作家啊?根本瞧不上我們的。”陳小旭看得通透。

現在這個年代的女文青時常會被作家的光鮮亮麗的外表迷惑,當然說的是他們偽裝起來的氣質。

會寫詩、能投稿就能受到不少的追捧~

“那要是龔雪那樣的明星呢?”

“那自然又不一樣了呀!”

“指不定你也成為了和她一樣大的演員呢!”海燕問了一句。

現在這個年代,演話劇比起來演電影要受尊重一些,雖然都是文藝工作者,但是演員反而更加有點“戲子”的感覺。

能去人民戲劇院,絕對不會去北平電影製片廠。

不過若是最有名的演員,那自然又不太一樣了。

——

回到了《北平文學》的雜誌社內部。

過去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落葉歸根》的銷量隻有五萬冊,但是反而有一個好事發生,發行所來電話了。

書店主要從發行所拿書,發行所負責與出版社聯係。

他們每一次首版是印刷十萬冊,每一期基本會補印兩次左右的樣子,差不多三十萬冊,這是正常的銷量!

平均下來月刊的每一期基本都有這麼多。

“西單北大街、前門大街、王府井……這些書店都來電話催了,說是最近門口的顧客都排著長龍要買書呢!雖然庫存還有一些,但是估計撐不了幾天了……”

簡單來說,就是《落葉歸根》這篇小說火了。

接電話的陳紅軍回頭通知到了雜誌社的各位編輯,他笑著對周燕如說道:

“這才一個星期,發行所就打電話要求加印呢!我記得前兩年也就《受戒》有這種情況。”

《受戒》當年是憑借一己之力改變全國風向的開拓者,在文學界和民間都有著極大的討論度。

所以一直保持著《北平文學》的銷量記錄。

章德靈笑著回了一句:“《落葉歸根》和《受戒》《人生》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它在富有哲理的時候,一點不缺乏通俗性。”

雜誌想要大賣,就需要寫通俗的小說,但是文學雜誌必須保持自身的“高深”,太俗的東西是登不上去的。所以需要保持兩個屬性才有機會大賣。

《落葉歸根》有意無意當中確實都滿足了這兩個點。

唯一不足就是名聲不章!不過這不算問題——汪曾祺和路遙成名前也沒人知道他們倆是誰。

陳紅軍接著說道:“看來,我的那篇小說被撤下來還是正確的決定!這要是那篇小說,說不定取得不了這個成績呢。”

章德靈點頭:“還是周老慧眼識珠,一下子就看出來了這篇小說的潛力!”

周燕如笑著說道:“雜誌是大家的心血,既然成功了,就是大家的功勞嘛!”

周燕如是老人,對於獨占這篇小說的功勞倒是沒有太大的想法,既然《落葉歸根》馬上要火了,也該給大家都鼓鼓氣。

就在他們還在討論的時候。

一個三十上下模樣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他悠閒的走進辦公室,就算不是編輯,大家對於他倒是不算陌生。

“都在呢?聽你們在討論剛剛出來的那篇小說?”

“李拓同誌!”周燕如笑了一聲,和李拓打了一個招呼。

李拓笑著看向了周燕如:“老同誌運氣真好啊,聽說您老要隱退了,還突然搞出來這麼一個大作品呢!”

李拓在後世文人回憶裡麵,算是北平文學圈子裡麵比較知名的人物。

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一口流利的老北平方言,地地道道,和誰都交情好~

北平的絕大多數的作家都和他有些關係,像是那位還沒出名的阿城、已經出名的陳建功,還有其他名聲不大的鄭萬隆等作家都是他的朋友。

也許是因為本身就出自工廠市井的原因,這人有些江湖氣。

不過也不能說他菜!他獲得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現在是北平作家協會的駐會作家,因此和《北平文學》雜誌社關係緊密。

“這稿子是我運氣好,在投稿信裡麵隨便摘出來的。”周燕如笑著說道。

“李同誌,你過來就為了說這件事情?我還以為給我們編輯部投稿呢!”李主編從辦公室走出來,問道。

“哎喲,這不是老李嗎!說投稿,我確實有篇稿子給你!不過我得先問問一件事情。”

李拓撓了撓後腦勺,然後繼續說道:“我昨天晚上寫完小說,就拿出來你們這一期的雜誌欣賞起來!!剛剛好看到了這位李有思同誌的小說!”

“你還真彆說,有意思,特有意思,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一個作家去寫一個‘魂歸故裡’的故事!”

“看完這篇小說,我就心裡癢癢,你知道那種‘落葉歸根’的感覺嗎?它就這麼撓著我的心肝!”

周燕如無奈搖搖頭,喝了一口茶,直戳要害:“你說這麼多,就是想找他聊聊??”

“還是周老您了解我。”李拓點點頭。

文學界的作家,很多就單純看一個感覺,李拓說道:“我就感覺看到這篇小說,我就知道這人心眼好!就和小說寫的一樣,這人很仁義!!我想和他交個朋友。”

周燕如回想起來那個時常帶著笑容的溫和的年輕人,回了一句:“你這猜的不錯,他確實是個好孩子。”

“不過。”

“不過啥?”李拓問道。

周燕如說道:“他這孩子回錦城了,他是文工團的子弟兵,可不是全職作家,更不是北平的人。”

“文工團啊?那確實不好見麵。”李拓點頭。

還沒等他繼續提出疑問,就聽到一道老成的聲音傳來:

“今天這麼熱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