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食明 > 1 第 1 章

1 第 1 章(1 / 1)

推荐阅读:

《食明》

春溪笛曉

2025年6月19日

首發於晉江文學城

公元1567年是挺熱鬨的年份,這時候的意大利水手已經熱衷於穿著水手褲滿世界跑,葡萄牙人正以方便貿易為由長期租借澳門,而大明王朝也即將解除頒布了一百餘年的海貿禁令。

嘉靖末,譚綸、戚繼光、俞大遒平海大捷,東南沿海一帶倭患初平,迎來了難得的安寧。

朝廷趁著隆慶改元這樣的好機會,商議著開海禁恢複停滯已久的海上貿易。花了那麼多軍費蕩平海寇,總得給朝廷回回血吧?

隻不過這一樁被稱為“隆慶開海”的佳事,最後也不知道到底肥了誰的腰包。

幸而這樣的家國大事跟顧閒關係不大,不需要他去操心。

顧閒,人如其名,顧家一閒人。

他今年才十三四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個頭一天賽一天高,胃口也一天比一天大,偏他嘴巴還叼,每頓都要吃肉,吃白麵,反正得吃好的。

顧閒爹娘一尋思,這麼吃下去不是事。

要知道人們常說“吃喝嫖賭敗家玩意”,吃喝都排在嫖賭前麵了,你說能吃是小事嗎?一點都不小!

當發現家裡已經沒幾個銅板後,顧閒爹娘在被窩裡合計了一整晚,想出個損招——

叫顧閒去京師投奔女婿。

說是女婿,其實他們女兒已經不在世了,生下個孩子還沒學會說話呢,人就沒了,唉,真是個沒福的。

說起這女婿張居正,那出息可就大了,人家從小被稱為“江陵神童”,十二歲考了秀才,十六歲當了舉人。聽說最近還升官了,成了閣老,四十出頭的閣老!

若不是當初三房那邊從中牽線,這樁姻緣哪裡落得到他們家頭上?

提及當初那樁好姻緣,夫妻倆又齊齊歎了口氣。

唉,可惜女兒是個沒福的,真叫人傷心。

若非這兩年年景不太好,家裡實在養不起這麼個小子,顧家爹媽也不至於出此下策。

女兒都不在了,還讓小舅子去打秋風像什麼樣?

要知道這些年來女婿張居正一直沒有忘記他們,年節都會派人送些節禮過來慰問。

女婿人品這麼好,他們送那麼個能吃的娃去京師打秋風,實在是有點不要臉了!

但他們也不全是因為被顧閒吃怕了,這不是想著讓孩子去沾點神童的文氣,爭取日後也能考個功名嗎?

都十三四歲的人了,哪能整天隻惦記著吃吃喝喝!

懷揣著這種想法,顧家爹娘把顧閒送上了船,殷殷叮囑他到了京師要聽姐夫的話,千萬莫要給姐夫惹禍。

顧閒麵上一一應了,心裡卻早就樂開花。

京師那可是天子腳下,天南海北的貨物彙聚其中,好吃的自然也多不勝數,顧閒已經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顧閒彆過父母,乘船一路北上。

他是去過京師的,隻不過不是這個時代的京師。

那時候他也饞,家裡把他塞給一個當大廚的遠房親戚做學徒,一當就是好幾年。

跟著那位遠房親戚,顧閒不僅學了一手好廚藝,還在各種聚會上聽了許多關於時局的討論,倒是真叫他了解了他們生活在一個多麼動蕩不安的時代。

有的大人見他好奇地旁聽,還會笑著說什麼“我來考考你”。

顧閒來者不拒,全都積極回答。

誰都喜歡一教就會的小孩,顧閒就那麼從識字算數學到天文地理,什麼都懂那麼一點。

包括他那位便宜姐夫張居正的光輝人生,他都在一位老先生口中了解了不少。

這可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大改革家。

他主政的十年間針對政治、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麵的種種弊端進行了自上而下的變革,整個朝廷在他的主導之下一掃嘉靖年間的頹態高速運轉起來。

可惜這場改革最後沒能逃過人死政息的厄運。

在張居正去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位大明首輔的風評都不算好。

畢竟皇帝帶頭要扣他罪名,那當然是什麼惡劣事跡都往他身上安。

直至明末風雨飄搖,張居正才終於得以恢複名譽。到了清末,梁啟超更是對他這位改革家大力讚譽,直誇他為“有明一代惟一的大政治家”。

這約莫就是所謂的“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臣”。

既然扣罪名的事是張居正死後才發生的,顧閒覺得自己走這一趟很有必要。

現在張居正才四十多歲,距離他病故還早得很,他可以悉心投喂這位便宜姐夫,爭取讓張居正多活個十幾二十年,為大明改革事業奉獻終身!

懷揣著這樣的想法,顧閒抓住四月天的尾巴來到了京師朝陽門外。

他背上背著一口鍋,左手提著父母準備的特產,右手提著自己買的肥美漕運鴨,好奇地在繁華熱鬨的街道上左顧右盼。

顧閒在富庶的江南長大,倒也不是沒見過世麵的窮小子,不過看著這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裡還是感慨萬千。

不必旁人指路,他都知道往前走一段路是東四牌樓,是個豎著四個大牌樓的十字路口。

南牌樓上寫著“明照坊”三個大字,顧閒這次的目的地就是那兒。

今年張居正在老師徐階的推舉下順利入閣,終於有資格在門上掛個“府”字了,自是趁機置換了一處稍微大點的宅院。

早在置辦好新宅時,張居正就給二老去了封信,告知他們新的住址,表示以後寫信可以改送到這裡。

不得不說,這樣的張居正比清末以及民國學者們吹噓的完美改革者要鮮活許多,至少顧閒讀到這封信時就有點感動。

發妻都去世十幾年了,還能在更換住宅時第一時間告知嶽父嶽母,實在是個念舊情的人。

顧閒手裡有張府地址,一點都不急著登門找人。他揮彆了送他來京師的同鄉,在路邊好奇地看人家做白水雜碎。

這是很普通的一道平民小吃,顧名思義就是把豬腸、豬肺、豬肝、豬心等等一鍋燉了。

這些豬下水得經過特殊處理才好吃,像這個店家就用草木灰燒出來的堿水認真搓洗著豬腸,老練的手法引得顧閒津津有味看了半天。

他還很自來熟地跟人家嘮嗑起來:“您不怕彆人把你的手藝學了去嗎?”

那攤主笑嗬嗬地說:“怕什麼,彆人就算學了去,也沒我做的這麼乾淨好吃。”

彆的不說,光是這個灰水就是第一道門檻,彆人做的都沒他做的好用!

顧閒一聽攤主這麼自信,興趣更濃了。他麻溜說道:“那我可得嘗嘗了。”

攤主笑著努努嘴,示意他看向灶上那冒著熱氣的大鍋:“喏,那裡有一鍋快燉好的,你再等一會就能吃上了。”

顧閒放下手裡的東西拉了張板凳坐下,邊和攤主閒聊邊等著白水雜碎出鍋。

京師的天氣不知怎麼回事,快五月了還冷得很,尤其是臨近傍晚,顧閒一個南直隸人覺得此時此刻很需要吃點熱乎乎的東西暖和暖和。

等第一口白水雜碎下肚,顧閒就知道攤主確實很有自信的資本。

雜碎吃的就是個“雜”字,每種內臟都有不同的口感,每一口都有不一樣的滋味——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雜”得好吃。

眼前這碗白水雜碎就非常美味!

顧閒飛快吃完一整碗白水雜碎,熱情地誇讚起攤主的手藝來,同時用行動和語言表達了自己的喜愛。

就這麼成功收獲了自己在京師的第一位朋友。

眼看太陽都快下山了,顧閒才想起自己還得去投奔便宜姐夫,趕忙收拾收拾直奔張府。他緊趕慢趕,正好趕在張居正回府前抵達人家大門口。

顧閒剛放下東西準備敲門呢,就看到個中年文官從另一邊走來。那人蓄著長須,眉目俊逸,隻是氣質有些冷峻,隱隱已有了不怒自威的氣勢。

很符合爹娘給他講的便宜姐夫長相!

眼瞅著對方確實是往張府這邊走的,顧閒兩眼一亮。他背著鍋跑到對方麵前,有點緊張地搓了搓手,朝張居正自我介紹:“姐夫,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小舅子,這次特地來京城看看咱外甥……”

張居正:?!

讓兒子跑女婿家蹭吃蹭喝這種事,顧家爹娘壓根不好意思說出口,竟是沒給張居正捎個信。

以至於平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張居正都有點兒措手不及。

不是,你怎麼跑京師來了?

還有你背上那圓溜溜的鐵鍋是怎麼回事?!

張居正當然知道顧閒這個小舅子。

妻子去世那年嶽母得到消息後受刺激昏厥過去,找大夫一看才知曉懷了個小子。當時嶽母年紀也不算小了,差點就沒保住這孩子。

等小舅子出生後嶽父給他取了個“閒”字為名,盼著他往後能當個富貴閒人,彆有那麼多坎坷。

這些都是張居正從信裡知道的。

這些年他忙於仕途,一直沒機會親自去看望嶽父嶽母,自然也沒見過這位比自己小了二十多歲的小舅子。

不管怎麼樣,顧閒到底算是自家孩子的舅舅,張居正向來不苟言笑的臉上都多了幾分和煦:“原來是閒哥兒,進屋再說吧。”

顧閒歡喜地拎起地上兩麻袋,邊跟在張居正身後往裡走邊跟他介紹麻袋裡裝的是什麼。

特彆是那隻從麻袋裡探出個腦袋來透氣的大白鴨。

“這可是吃漕運糧米長大的肥鴨,聽說是專供京師大酒樓做烤鴨用的,我軟磨硬泡才勻我一隻。要是不好吃,我得去找他算賬!對了,姐夫你府裡有地方做烤鴨嗎?”

張居正:“……”

他想知道誰家裡可以做烤鴨。

顧閒何等機敏,一下子在張居正的沉默裡得到了答案。他立刻說道:“不要緊,先養兩天,等我出去尋摸尋摸,瞧瞧能不能蹭個燜爐來烤。實在不行,做薑絲燜鴨也不錯,這個季節最適合吃了。”

爹娘說過,剛見麵一定要給姐夫留個好印象,他可不能嫌棄姐夫家裡沒有烤爐!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