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兩年(1 / 1)

推荐阅读:

時間到了1958年,這一年全國各地瘋狂放衛星的同時,農村也開啟了大鍋飯。

同樣是這一年,全國各地瘋狂修建土高爐,家家戶戶支援鋼鐵產業。

而楊濤這一年也年滿十九,穿越過來三年多的時間,廚藝等級也邁入lv7。

現在的他,在整個四九城廚師界也算是大名鼎鼎了。

四九城的老饕,已經將小飯館當做聖地一般。

每天小飯館的客人,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就沒有停下過。

為了吃到楊濤做的飯,食客們才不會管是不是飯點呢。

特彆是那些祖上闊過的遺老遺少,為了口吃的,很多天沒亮就來小飯館排隊。

也有不少大飯莊,開出高額工資與福利,想把楊濤挖過去。

楊濤卻一個都沒有答應,而是一直留在小飯館。

畢竟小飯館給的待遇雖然比不上那些大飯莊,但是因為生意火爆。

在1956年初,公方經理廖正聲在上報之後,給出了其他飯莊無法給的條件。

那就是四馬分肥裡麵,員工福利費這一塊,直接給到了最高。

也就是說小飯館的利潤的百分之十五,分給飯館的員工。

其中伍裕盛,雲寶寬和楊濤這三位掌勺大廚,拿了這部分的八成。

也就是小飯館利潤的百分之十二,而楊濤在這裡麵雖然占比隻拿四分之一。

但是小飯館生意火爆,每個月的利潤高達上萬,而楊濤一個月能拿好幾百。

最高的時候,足足七百多塊,甚至比教員同誌都要多。

教員同誌的工資也才六百一十塊,到了餓肚子的時候,帶頭降薪降到了四百零四塊八毛。

之後一直到去世,也沒有漲回去,一直就那麼多。

隻是四馬分肥在1956年下半年的時候結束了,楊濤也就存了三千多塊錢。

但是楊濤沒什麼不滿足的,再說了小飯館還好,店麵小,同時招待的客人也就少。

去了大飯莊,店麵大了,同時要招待的客人就更多。

然後他要做的菜也就更多了,楊濤思索良久,最後決定不挪窩了。

而且這個年代,光有錢沒票也買不到多少東西,所以楊濤此時對錢還真沒多大興趣。

要不是為了提升廚藝等級,楊濤說不定都進工廠呆著了。

畢竟今後風暴裡麵,工廠裡工人才是最安全的。

對了,小飯館這會兒也不叫趙記川菜館了。

而是在1956年換成了伍裕盛進京創辦的峨眉酒家的名字。

也就是說,峨眉酒家,在關張五年後,易地重張了。

當時京劇大師梅大家,白石老人等名流紛紛前來祝賀,並且還題詞贈畫。

楊濤也趁機向白石老人討要了一幅墨寶,而且還不是什麼小品,而是三尺見方的大作。

雖然說是大作,其實也沒多少東西,也就是十來隻大蝦。

今後這幅畫的價值,大約能和他現在住的那套四合院兒相當。

為了這十隻蝦,楊濤專門為白石老人做了一桌菜,四冷四熱一道湯一道鹹菜十道菜。

閒話休提,回到現在1958年,這一天,楊濤休息,帶著已經六歲的妹妹出去玩兒。

路過廢品站,想到即將要建土高爐,他找了個借口,買了一麻袋廢鐵,足足百十來斤。

然後馱著廢鐵和妹妹,回到四合院兒。

回來住了兩年多了,而且楊濤感覺自己也做好了準備,所以漸漸地也就不再逃避這座院子。

這天他回到四合院兒的時候,也就下午三四點鐘。

大門口沒有刷新守門boss,這學期學校的課程,閻埠貴周三下午有兩堂課。

所以楊濤輕鬆的回到了院子裡,讓妹妹去找前院兒胡招娣,胡盼娣兩個小姐妹玩兒。

而他則是將麻袋提溜著就回到了家裡,以他現在已經是常人兩倍多的力量。

一百斤廢鐵在他手裡,完全是輕飄飄的,根本不費勁兒。

將廢鐵放到家裡,楊濤收拾了換洗下來的衣服,準備去中院水池邊上洗衣服。

“小桃子,就和招娣她們在院子裡玩兒,彆跑出去了知道嗎?”楊濤叮囑妹妹。

“知道了哥哥!”小桃子現在口齒清晰,不再叫鴿鴿了。

來到中院兒,楊濤開始接水洗衣服,這會兒國內還沒有大規模使用洗衣粉。

四九城各家各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肥皂。

楊濤將衣服浸濕之後,在領口,袖口這些地方打上肥皂,然後開始搓洗。

看到楊濤洗衣服,四合院兒的婦女們從最初的新奇,逐漸的變得習以為常起來。

而連帶著,傻柱這個以前的邋遢漢子,也成為了這群婦女嘴裡的反麵教材。

畢竟同樣是家裡沒了大人,帶著個妹妹的大小夥子。

楊濤和小桃子穿的是乾乾淨淨的,而且洗衣服的專業架勢比院子裡的老娘們兒也不遑多讓。

而傻柱洗衣服,那就是扔水裡,肥皂抹幾下,再踩幾腳完事兒。

傻柱最初還不以為然,到了後麵,也不得不跟著做出改變。

然後傻柱和何雨水身上的衣服也逐漸變得乾淨了,不再是邋裡邋遢的模樣。

當然這也和何雨水這會兒也十三四歲了,也開始成為家裡家務的主力軍有些關係。

楊濤洗著衣服,發現今天院子裡似乎和平時有點不一樣。

仔細觀察了一下,這才發現,賈家今兒個居然沒人在家。

要知道賈家除了賈東旭上班,賈張氏和秦淮如,還有棒梗這三個幾乎每天都待在院子裡的。

結果今天居然沒見到這三人,這是出門了?

稍微奇怪了一下,楊濤也就不在意了,畢竟這三個人和他也沒啥關係。

洗好衣服,回到前院,楊濤將衣服晾在家門口的繩子上。

在晾衣服的時候,楊濤聽到了三大媽楊瑞華和老胡家的媳婦兒段麗華的對話。

“農村現在日子過得可好了!大食堂那是隨便吃!”楊瑞華說道。

“真的嗎?老閻家的你怎麼知道的?”段麗華問道。

“我怎麼不知道,昨天我們家老閻,去城外左家莊換白薯,親眼看到的!”楊瑞華回答。

“好家夥,全吃白麵饅頭,還有肉湯喝!白薯這些,人家現在都不稀罕吃了!”

聽著楊瑞華的講解,段麗華眼中很是羨慕。

但是他們老胡家現在一家子全是城市戶口,想回鄉下吃大食堂都沒有機會了。

“所以,中院兒賈家今天急急忙忙的出門,是回鄉下去了?”

段麗華想到了賈家賈張氏和秦淮如,今早上急急忙慌的帶著棒梗出門的事兒。

“應該是吧,早上我和賈張氏提了一嘴!”楊瑞華說道,同時臉上閃過一抹肉痛的神色。

因為她感覺自己虧了,當時怎麼也要讓賈家出點消息費才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