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而今這般形勢,阿淵怕是無法與鄔家定親了吧?”
白靜來到庭院,一臉愁容地看著盤膝在一蒲團上的吐納的許川。
“的確不合適,那便明年直接成婚吧。”
許川沉吟少頃,複又道:“讓石頭替我去縣城鄔家走一趟,以示誠意。”
“嗯,就這般吧”白靜似有不甘,又嘮叨了句,“這老天爺給鬨的,好好的定親宴,就這麼沒了,希望阿淵不要介懷。”
“你這做阿娘的還不清楚他的性格嗎?”許川淡淡一笑,“如今旱災嚴重,附近十幾座縣城都在死人,如此環境下,你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夫君你說的也有道理。”白靜細細一想,倘若在此種惡劣環境下,許家還大操大辦,怕是會引得無數人爭相向洞溪湧來。
“我這便去通知石頭一聲。”
白靜去了南山院,將此事告知。
許明巍也沒過多猶豫,片刻後就動身往縣城趕去。
縣城外不遠處有一處難民集中地,旁邊不遠就是一條河道,隻是如今河道多處斷流,能找到的水源也是越來越少。
許明巍路過看到有佝僂老農刮著榆樹皮,麵容雞皮似的老婦挎著籃子四處找著能吃的野菜。
到處都有麵容憔悴者,宛若行屍走肉。
幸好天氣最炎熱的日子已經過去。
而今是十月份,萬物蕭條之季。
雖然野外可食用之物越來越少,但至少不用頂著炎炎烈日,殊不知何時便被曬暈,無人問津下成了路邊一具枯骨。
像許家還特意種植秋冬兩季也能生長的果樹直蔬實屬罕見。
清江縣如今戒嚴,禁止大量流民湧入。
故而身份核查的厲害。
“什麼人?”
“許家,許明巍。”
“原來是許大公子,快請進吧。”
一報身份後,城門口的衙役自然不敢再阻攔。
到了鄔家,跟鄔家明言定親之事取消,鄔家也是同意,並未多言其它。
鄔家雖不知許家境況,但自己已是損失不小,根本無心舉辦什麼定親宴。
倘若這旱災持續到明年,估摸著連他們的親事亦要往後拖延,甚至直接取消。
許明巍得到鄔家準信,便動身返回了洞溪。
————————————
七八日後。
月湖郡,郡守府。
郡守,郡丞,郡尉,主簿,功曹等有官身的都齊聚在此。
“看來各大縣城真的快支撐不下去了,一個個都爭先恐後跑到我們這兒來,都說說吧,如何解決。”
一位年逾花甲的兩鬢灰白的老者淡淡地開口。
他雙眸清明,精神矍鑠,絲毫沒有這個年紀該有的渾濁,隻因他是一位宗師武者。
且他出身常家,在常家地位不低。
於宗師而言,壽一百二十,此時正值他的巔峰。
眾人聞言儘皆默然。
常郡守轉頭看向了一位青壯男子,正是楊昭。
“楊郡尉,我們之中,你最擅長治理,多年前提的管理流民的方案也行之有效,你先說說吧。”
楊昭微微頷首道:“旱災乃天象,非人力所及。”
“應當向朝廷求援,派遣仙官到諸多受災之地,降下甘霖。”
“除此外上書提議在各縣城增設仙官職位,若旱災初始便有仙官施法降下甘霖,至少不至於讓黎庶們顆粒無收,淪為流民,甚至於餓死路邊。”
“此外,仙官一職可順便監察各縣武官,保證政令通達。”
郡城主簿眉梢一抬,微微蹙眉道:“那豈非同郡城體係架構一般無二了?”
“還是有區彆的。”楊昭侃侃而談道:“就像此次大旱,我月湖郡各縣民生凋敝,但前不久征兆兵丁入伍的詔令已經下發。
以往各縣都是讓大量黎庶充軍,至於諸豪商世家都是通過銀兩購買取消自家入伍名額。”
“然如今大災,各個村幾欲十室九空,如何湊得齊?”
“增設仙官,便是為了保證必要時刻政令的通達,真要隨意拉一些人丁入戰場,導致戰爭失敗,恐怕我等也會被問責。”
楊昭所述所思十分詳實周全,讓人眼前一亮,亦發人深省。
“我同意楊郡尉的提議。”
郡丞淡淡地開口,他是楊昭大伯,自然挺自家人。
“那便如此,此次征兵,各家各族有兩個以上男丁者都必須有一人應召入伍,隻要願意不設上限。”
“每多一位男丁,可獲得二十鬥米和二兩銀子補貼家人。”
“三月內務必將人數湊齊。”
“韓主簿,汝可即刻擬就文書,著令各縣官員速歸縣城,克期完成征兵事宜。至於旱災水源之困,你與他等說明,且待仙官駕臨,自當解決困境。”
“是,郡守大人。”
——————————
半月後。
一位位仙官從各練氣世家中走出前往大魏皇朝各縣。
因為人數不夠,又是廣招練氣散修。
還著令他們在各縣進行孩童們修仙資質的測試,以補充仙官人員。
按理,各縣也都要三名仙官,但目前都能有一位就不錯了,隻能後續招募或本地培養。
仙官們以法術或符籙降水。
沒有旱災的地區,倒是輕鬆的很,但月湖郡各縣就忙碌了。
但好在也緩解了一些。
災民們得此消息紛紛回到了各自的村莊。
然這旱災為虐已逾半載,遍野餓殍枕藉,村村皆是十室九空之象。
縱有流民返鄉,少者不過七八戶聚於斷壁,多者亦隻二三十家棲於殘垣,望去隻見荒草沒徑、炊煙寥寥。
昔日桑麻之地,此時竟作了狐兔出沒的丘墟。
洞溪村,許家。
問心院,書房。
許川眸光深沉,見許明淵進來,抬首望了過去。
“阿爹,你找我?”
許川微微一笑,開門見山道:“阿淵,現在無主田地山林很多,你調用十萬兩,以洞溪村為中心,到各村收購稻田、農田、山林。
如今這世道,官府購田出價定然不高,但凡有願賣田產者,我等便著人收了。可將那賣田農戶一並納入許家門下,令其替我許家打理各處田地。”
“十萬兩?!”
許明淵被許川的大手筆驚嚇住,神情有些微愣,俄而又被他的魄力所折服。
畢竟他掌管許家諸多產業,對於許家底蘊無人比他更為熟稔。
這已然是許家近三分之一的現銀了。
“阿爹,雖然目前有仙官到來,但旱災並未結束,田畝山林皆如糞土賤價,如此大數目投入,可購入的田畝山林麵積可太廣了,我們許家能吃得下來嗎?”
許川明白許明淵的意思,並不是擔憂許家買不起,而是不好管理。
倘若購入手中,卻無法最大程度利用,還不如徐徐圖之,畢竟此前許家已經收了大量的田地。
“所以,阿爹才說連著周邊返鄉之黎庶也都納入我許家門下,連同這洞溪一起,將其打造成我許氏私人之地。”
“順便將那硝石礦所在的山林也都納入其中。”
“大災後,官府勢必要有賑災等舉措,想來他們挺希望看到這筆銀子。”
許明淵再無任何疑慮,腦海中靈光乍現道,“此前強盜處得來的糧食可賣掉一部分,畢竟此時糧價依舊居高不下,另一部分用以釀酒等。”
“縣城中的各大產業也需重新開業,將手中積蓄各類商品出售,回籠一批銀兩。”
“不錯。”許川讚許地望向許明淵,見他眼中之光亮,就知他腦海中定有了諸多生財之法。
“阿淵,你已不用阿爹我時時提點了。”
“阿爹此話何意?”
許川眸光看向窗外,見那枯黃之葉被秋風一吹,飄然而落,俄頃道:“來年,等你成親後,阿爹打算退任家主,讓你大哥接任,而你全權負責許家之財政。”
“家主是一家之權威,亦是我許家對外武力之威懾,要專注武道,不可能身兼多職。
阿爹也曾設想,未來許家,你大哥一脈為家主嫡傳,你之一脈主財政,其餘炭頭他們亦為我許家添磚加瓦。
然世事變遷,縱使阿爹也無法事事料定,興許六七代後,你之一脈或者炭頭一脈有合適家主的,亦可擔任家主之位。
總而言之,當代武力最強者威懾他族,品性上佳且善管理者,可為家主,而誰經商最有道,誰主管家族財政。”
許明淵聞言若有所思。
他們這一代,包括他在內的兄弟姐妹各個都崇敬許明巍。
他亦是他們心中唯一認可的家主人選。
“阿爹的想法,阿淵深感讚同,一個世家想要不斷崛起,須擇賢而用之,斷不能拘泥於所謂的嫡長。
家主權威至高,倘若擔任者才能不夠,做出種種錯誤決斷,還固執己見的話,便可能導致家族實力快速下滑。
據我所知,清江不少世家便是這般衰弱,最終因分家四散而消亡。”
許川微微頷首道:“憑阿淵你之才智稟賦,若無你大哥,我許家家主之位,你亦可當得。”
許明淵連連擺手,“在我心目中,我們這一代唯有大哥才是最好人選,相信炭頭,雪霽他們亦是如此想的。”
“當然,倘若阿爹你願意繼續當家主,我們眾人肯定舉雙手讚揚,畢竟阿爹你才四十出頭,武道又入先天,正當壯年,實不應如此早退任。”
這也是許明淵所疑惑之處。
“想知道?那阿爹今日便與你說個分明,一個世家的底牌,不能全都展露於外。”
許明淵聞言微微頷首。
許川笑著繼又道:“在清江眾世家眼中,你大哥是宗師種子,威名赫赫的武道天才,將來繼承許家者定然是他,阿爹的退任在他們眼中順理成章,眾世家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許明淵若有所思,“所以,阿爹你的退任勢必成為許家一張重要的底牌。”
“不僅是我,炭頭,雪霽,雲奴,他們也將在你和石頭的光芒下,成長為我許家的一重重底牌。”
“畢竟,單憑你二人,便足以塑造一個強盛三四代的世家。”
這一刻,許明淵終於恍然大悟。
許川這般做為的是應對未知的危機。
他的目光恐怕從很早起便已經不在清江眾世家的身上了,而是放到了郡城諸家,乃至傳聞中的修仙世家。
“阿爹,阿淵要向你學習之處恐怕永無止儘啊。”許明淵嘴角露出一抹苦笑,他真心覺得許川的格局還有眼見非任何人可比。
“言之過甚了。”許川被這馬屁拍的十分之舒坦。
“好了,言歸正傳,阿淵,記住大災亦是大機緣,此刻正是我許家奮力一搏,更上一層樓之際。”
“隻要不犯法,就大膽去做。”
“孩兒知道了。”
翌日。
許明淵就帶著不少仆從去走訪周邊各村,丈量土地。
數日後,便前往縣衙,找鄔縣令談及此事。
鄔縣令見許家要購買如此廣的田畝和山林,還以洞溪為中心勾連在一起,便知其野心不小。
然許家並無任何違法之舉。
況且,縣衙也的確需要這麼一筆大額銀兩儲備,不管是安撫災民亦或做征兵補貼之用。
他還在考慮該如何籌措。
郡城定然是不會管這些的,都需要當地官府自己去解決。
“罷了,想來許家要消化如此大田地山林,怕也要竟數年之功。”
鄔縣令稍稍思慮,便同意了與許家的這筆田畝山林交易。
許明淵將田地山林入手後當即著人開始清理,以便此次旱災之後,種植藥材,花卉,果蔬等。
另一邊。
許川讓許明巍調集人手,在稻田和農田臨近處挖掘小湖泊,此舉若成,往後該水源,將專供許家稻田與農田之用。
便是再度遭遇這般旱災,亦能堅持一年之久。
此乃大工程,需要人手頗多。
附近沒有生計來源者,聽到許家管吃喝,當即選擇成為臨時工。
但見上千精壯漢子列陣如牆,鐵鍁翻飛處黃土蔽日。
號子聲自湖畔直貫雲際,那萬千臂膀起落若浪,鏟尖破地時恍如雷動九淵。
轉眼間便現出深溝縱貫,直教兩岸觀望的老丈們手撫胡須驚歎:“真個是千人掘土如移山,恁般聲勢,怕不是當年大魏開鑿運河時亦不過如此!“
僅七八日功夫,小湖泊便挖掘了四分之一。
許明淵那邊清理山林,每日都有大量樹木被砍伐,製作成了各類家具,送往清江縣販賣,亦或便宜販於一些返鄉流民。
————————
【今日卦象:中上,辰時將有仙官到洞溪村降水】
許川大早起來練功,看到卦象信息,嘴角噙著三分笑意。
近幾日,時有仙官施法降甘霖的消息傳來。
而今終於是到洞溪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