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三天後穿越,滿門被抄斬 > 第三卷 滾滾長江東逝水 第二章 三國演義羅貫中【求追讀】

第三卷 滾滾長江東逝水 第二章 三國演義羅貫中【求追讀】(1 / 1)

推荐阅读:

“羅貫中?《三國誌通俗演義》?”

老先生愣了一下,聽這說法,這羅貫中某非是哪位大才?所謂《三國》是什麼長篇故事?

看到老先生的反應,趙城也愣了一下。

羅貫中啊,三國演義啊,這麼出名的人和作品,你不會不知道吧?

“秦公子,這羅貫中是何許人也?那《三國誌通俗演義》又是何物?”

老先生深思片刻,還有點好奇。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原是太原人,後僑居江南……”

趙城脫口而出,恍惚間明白了什麼。

羅貫中,元末明初人,的確是這個時代的人。

但他有誌圖王,卻跟錯了真主,後看到朱重八大事已成,漸漸淡出了江湖。

此後,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於江、浙一帶。

再沒有出世任職,做了個單純的小說家。

其實,也不是他不願做官,主要是與張士誠有關係,又怎會受大明帝國待見呢?

圖王已無果,發憤著書罷!

也是這個原因,在洪武初年間,一本名傳千古的蓋世神作《三國演義》橫空出世,奠定了他在夏族小說家,乃至文學界的地位。

世人皆知朱重八,鮮少有人知道張士誠,反而是張曾經的幕僚羅貫中,因一本巨著世代流芳。

在《三國誌通俗演義》創作之後,羅貫中陸陸續續創作了不少作品,

還抽時間加工、完善了老師施耐庵的《水滸傳》。

施耐庵也因《水滸傳》負盛名,經久不衰。

隻可惜,這兩人,或者說夏族曆史上的大多數名家作家,身前評價、待遇遠不及後世名聲。

比如杜工部,李太白。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產力落後,通訊技術落後、流傳速度緩慢。

其實在古代那樣一個環境,幾乎沒啥通訊技術可言。

交通全靠走,通訊全靠吼。

又或者點烽火、傳狼煙。

當然了,走驛站、寄書信,才是最主流的通訊方式。

但延遲太長了!

尤其是大明帝國,路引製度實施後,

明朝江湖路被堵,各種流通皆不暢。

此外,這個時代的《三國演義》還是禁書呢,登不了大雅之堂。

哪怕羅貫中在江浙小有名氣和才氣,離開江浙無人認識,也是正常。

趙城歎了一口氣,以後有機會,得去找找這位小說家,或許能在這個世界立一個文學界最頂級的羅貫中小說獎。

可惜了,李白死得早,不然立個李白獎,或者杜甫獎、蘇軾獎也行,這不比那什麼諾貝爾排華獎大氣?

趙城向老先生簡單介紹羅貫中後,做了一個取書的假動作,從懷裡取出一本《三國演義》。

“老先生你不認識沒關係,我剛好帶有這本書。”

“這就是《三國演義》,我沒騙你。”

趙城將書遞過去,老先生疑惑未消,怪異地看著這本書。

臉色很詫異,如看見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老先生姓周,經曆過不少事情,頗有眼力,一眼便識得此書不凡。

在翻開書頁後,更為這種精致的紙張大為震撼!

隻是,這字體怎麼這麼小?

而且,似乎還是俗體字?

周老先生疑惑地看了趙城一眼,他雖認識不少俗體字,但看這簡體字還是有點吃力。

“哦,老先生,這是簡化漢字,在我家那,可是流行得很,

無論是官府文件,還是學生學習交流,用的就是這種字,簡單,方便,通俗易懂……”

趙城連忙解釋,煞有其事的樣子還挺像回事。

隻是,周老先生還是疑惑。

什麼時候俗體字也能登堂入室了?

以俗體字著書,還以這麼名貴的紙張裝訂成冊?

趙城裝做沒看到,反正他也不會解釋。

在幾百年之後的夏族,簡體字的推行,助力了掃盲運動,也為教育的普及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趙城的布局之一,就是推動簡化漢字普及。

隻是簡化漢字普及沒那麼容易!

朱重八雖打壓士大夫,但依舊需要士大夫治理國家。

為了維護自身的階級利益,士大夫又怎麼可能會讓簡體漢字通行?

提高受教育的門檻,強化讀書的難度,漢字越複雜、知識越難懂、文章規矩越多……

一係列操作下來,士大夫已經成為了高高在上的存在,脫離了勞苦大眾。

哪怕寒門,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自嘲的。

這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基業,又豈是趙城能夠輕易撼動的!

……

不過,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

趙城誓要顛覆這皇權,蕩平這天下。

掀翻士大夫對受教育權的壟斷地位,是必須要做的事。

隻是這件事太大,隻能一點一點來!

“老先生,這是一本《新華字典》,是我們家那整理的簡化漢字,能與繁體字對應起來的。”

趙城又從懷裡取出一本厚字典,遞到了老人手中。

“這東西,這麼用啊?”

老先生疑惑,有字典,不會用那也沒法啊。

他粗略看了《三國演義》,雖不能完全看懂,但也明白這書的不同尋常。

定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故事!

但也要看得懂,才能說得出來啊!

趙城拉著老人坐下,一邊講解,一邊示範,花費十來分鐘的時間教會周老先生如何使用。

……

老先生有所悟,看著趙城宛若天人。

那羅貫中是什麼人,他不知道,

這《新華字典》又是誰誰誰編製,他也不知道。

但這秦公子能拿出這等書籍,絕不可能是普通人。

“老先生,這兩本書的價值相比你也能猜到一二,尤其是這本《新華字典》,

佛說,相見即是有緣!

我們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也是緣分。

這兩本書,我便送給你了。”

趙城不墨跡,直接將古代人驚為天書的東西送人。

他能送一本曆史書給朱標,自然也能送《新華字典》給彆人。

這雖是絕世武學,但若不能流通,不能廣為流傳,那與廁紙何異?

“這,萬萬使不得啊!”

老先生聽聞,更是震驚,連連拒絕。

《三國演義》還好點,似乎江南那麵很流行。

但這《新華字典》如此沉重,他一個半身入土的老人,如何承載?

書,並不重。

但所蘊含的價值和意義,重若泰山啊!

“使得使得,老先生,我們有緣。”趙城連連把兩本書塞到老人懷裡,

“這本書的故事足夠讓你謀生了,若你有意,覺得受之有愧,那不妨將這本字典記載的簡體字推廣出去,

讓天下更多的人識得字,學得理……”

趙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從基層入手,推行簡體字。

當然了,這項重大的工程,一位說書先生也不可能完成。

這隻是趙城臨時起意,隨手做了一件好事罷了!

“這……”

老先生還是猶豫,受之有愧啊!

在古代,一門謀生的能力,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那幾乎是活命的根本。

老先生一個說書人,身後拖家帶口十餘人,很多開銷都依靠他說書賺錢。

如今趙城給了這樣一本故事書,還送給他一本舉世罕見的字典。

此等恩情,哪是隻言片語可以描述?

“欸,對了,我這裡還有一本《水滸傳》和《西遊記》,也一並給你了。”

老人說話少,但真摯的情感,趙城感受得到,索性又取出《水滸傳》和《西遊記》,塞在老人懷裡。

眾生皆苦,人人皆在爭渡。

像老人這樣承載著一家人之重、負重前行者,絕不是少數。

趙城現在救不了全部,也幫不了全部,但能幫一個算一個。

老人看著懷裡的書,還想推脫,但抬頭一看,趙城已消失不見。

老眼一熱,不由得通紅。

這世道,還是存在好人的。

起碼這位秦公子,怎麼說也是一位好人呐!

可惜,他不知道這公子,就是他故事中的神魔趙,不久前在應天府殺了上千人。

老先生樓上樓下找了個遍,街道上也找了一會,終究沒找到那位好心人。

他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內心感慨良多,隨後急急忙忙收拾東西,抱著四本書跑回家。

苦儘甘來,他們一家老小要飛黃騰達了!

……

趙城離開茶館,徑直向著長江邊上那座古老的七級浮屠而去。

他不信佛,給老人家說什麼“有緣”,皆是托詞。

隻是,從應天府殺出來,還是感到身上罪孽深重,想去佛塔看看。

不求佛,也不禮佛,但求個心理安慰!

萬佛寺,創建於大慫朝,因位長江邊上,後更名為迎江寺。

迎江寺,上接九華山,下臨匡廬,北攘天柱,南臨長江,可謂得天地之靈氣,占人文之輝光。

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安慶地標,幾百年後是網紅打卡地,洪武十三年的今天,同樣是打卡地。

今日天高氣爽,白雲悠悠,前來拜謁的人群絡繹不絕。

大多是婦人,或為夫家燒香拜佛,或為小兒求姻緣問前程……

當然,也有不少富家小姐結伴而來,有圖新鮮的,有來閒逛的,也有問姻緣的。

趙城一個男子孤身一人跟隨人群,倒是顯得不倫不類。

但還好,他內心足夠強大。

隻要我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彆人。

比如,後麵的菇涼們常常打量他,說說笑笑,拿著手巾掩麵嬌羞,還成了獨特的風景。

趙城不以為意,遠遠望著那座七級浮屠,內心還有不少感觸。

任何時代,任何時期,哪怕是追溯到先秦上古,也總會存在權貴,存在差距。

總會有人在彆人吃不上飯的時候,大口喝酒,大塊吃肉,肆意生活,無拘無束。

畢竟,總有人背負著彆人的歲月靜好,負重前行!

鐘鳴鼎食之家,吸著彆人的血,吃著彆人的肉,看著彆人吃糠咽菜,還笑著說:“何不食肉糜?”

太正常不過了!

誠然,大明帝國也是如此。

還好這條拜佛朝聖的路,不坑窮人。

起碼不收門票費。

至於香火錢。

得自費。

有知客負責接待,指引燒香拜佛的施主正確獻上香火。

趙城來看佛,但不拜佛,像個遊客四處觀望。

還彆說,這曆史近乎三百年的古寺,底蘊挺深厚。

尤其是藏經閣,還挺大。

可惜了,不對外開放。

也許,是因為趙城沒付香火吧!

趙城走走停停,圍繞著大雄寶殿遊了一圈,這七級浮屠還挺雄偉。

就是不知道,這浮屠渡了多少人,又救了多少人?

以及,為了修築它,又犧牲了多少人?!

“這位施主,你三過寶殿而不入,可是心事比較沉重?”

一位中年和尚關注趙城很久了,拿著一把掃帚上來詢問。

趙城還有點驚訝,看著這和尚笑道:

“大師,你看出我心事沉重,那看不看得出是什麼心事,為什麼沉重?”

“阿彌陀佛,施主,命由己定,相由心生,你如今麵露凶煞,印堂發黑,恐有大凶之兆。”

“哦,大凶之兆?我會大難臨頭?大師,那我該怎麼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