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幽光流轉,將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內凝固的空氣攪動得如同沸水!燕王府前那兩顆滴血的人頭,那一聲震徹雲霄的“清君側!靖國難!”,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波瀾尚未平息,更狂暴的風暴已在畫麵中轟然上演!
【兵權既得,時不我待!】
【燕王朱棣,深知建文朝廷絕不會善罷甘休!】
【他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平北平周邊障礙,穩固根基!】
【建文元年,七月初五至初七!】
【短短三日!】
【北平城外,烽火連天!】
畫麵急速切換,帶著令人窒息的節奏:
夜襲通州!
夜色如墨,一支輕騎如鬼魅般突襲通州衛!火光衝天而起!
守將耿瓛(耿炳文之子)尚在夢中,驚聞王府親兵持燕王手令接管防務!
麵對王府親兵凜冽的刀鋒和身後如狼似虎的燕王舊部,通州衛兵士麵麵相覷,竟無一人敢動!
耿瓛看著城下黑壓壓的、眼神凶狠的燕軍,一股寒意瞬間攫住了他!他長歎一聲,頹然下令:“開城……迎接燕王殿下!”
通州,兵不血刃,易主!
智取居庸關!
巍巍雄關,扼守北疆咽喉!守將俞瑱,乃朝廷心腹!
朱棣親率精騎,一日疾馳二百裡,兵臨關下!
不待俞瑱反應,朱棣麾下大將朱能,已率一隊悍卒,借夜色掩護,自險峻山崖攀援而上!
關內守軍猝不及防!城門洞開!俞瑱欲率親兵頑抗,被亂箭射殺於關樓之上!居庸天險,一日而下!
橫掃懷來!
都指揮使宋忠,率三萬精銳(收編的原燕王部下)屯兵懷來,虎視眈眈!
朱棣揮師東進!兩軍對陣於懷來城外!
未及交鋒,朱棣軍中突然有人高呼:“宋忠騙爾等!爾等家眷皆在北平,已被燕王殿下保護妥當!宋忠欲驅爾等送死,好向朝廷邀功!”
聲浪如潮!宋忠軍中,原燕王舊部聞聽此言,瞬間嘩變!
“保護家眷!反了宋忠!”兵戈倒轉!陣型大亂!朱棣趁勢揮軍掩殺!宋忠僅以身免,狼狽南逃!三萬大軍,土崩瓦解!
懾服遵化、密雲!
遵化衛指揮使蔣玉、密雲衛指揮使鄭亨,聞通州、居庸、懷來接連陷落,燕王兵鋒所指,勢不可擋!
又見朱棣親筆手書,言辭懇切,曉以大義(清君側),兼以兵威震懾!
二人思及自身處境,再想想湘王自焚的慘烈,周王被囚的窩囊……
抵抗?徒增殺孽,恐步後塵!二人長歎一聲,開關請降!北平東北屏障,儘入燕王囊中!
畫麵定格在北平城頭!
一麵嶄新的、獵獵作響的“燕”字大纛,取代了原本的明黃龍旗!
旗下,朱棣身披重甲,按劍而立!
他身後,是肅殺的軍陣,是剛剛歸附的城池輪廓!
短短三日,北平及周邊戰略要地,儘在掌握!
一個以北平為核心的、對抗建文朝廷的堡壘,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初具雛形!
“嘶——!”
“三日!僅僅三日!”
“通州!居庸關!懷來!遵化!密雲!!”
“兵不血刃!雷霆萬鈞!!”
“這……這用兵……神乎其技!!”
整個奉天殿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定住了一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死寂。
眾人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仿佛看到了什麼極其可怕的事情。這種震撼比看到燕王提頭還要強烈,因為他們剛剛目睹了一場堪稱奇跡的軍事行動。
緊接著,如同海嘯一般的驚呼聲在殿內響起。所有的勳貴武將,無論他們原本的立場如何,此刻都被朱棣這一連串的閃電攻勢、精準的算計以及對人心的巧妙利用所深深折服。
魏國公徐達的眼中突然爆發出奪目的光彩,他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好!好一個朱棣!這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啊!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兵貴神速,當斷則斷!此等戰法,必能載入兵家經典!”
就連一向心高氣傲的藍玉,此刻也完全收起了對朱棣的輕視。
他死死地盯著天幕上朱棣的身影,喃喃自語道:“三日定乾坤……這小子……用兵之能,竟然已經不在我之下了!建文小兒……恐怕是要大難臨頭了!”
在這巨大的震撼之下,一種極其微妙、甚至有些詭異的氣氛,開始在奉天殿內悄然彌漫。
人們仿佛忘記了——天幕上那個揮斥方遒、攻城略地的燕王朱棣,反抗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親自選定的、大明帝國第二位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是太子朱標的兒子!是大明正統的象征!
朱元璋本人,此刻已徹底沉浸在那酣暢淋漓的攻勢之中!
他看著兒子那如同自己當年橫掃天下的英姿,看著那麵在北平城頭獵獵作響的“燕”字大旗,心中所有的糾結、憂慮都被一種巨大的、揚眉吐氣的快感和一種近乎偏執的“正義感”所取代!
“好!殺得好!奪得好!!”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須發皆張,眼中燃燒著與天幕中朱棣如出一轍的火焰,聲音洪亮,響徹大殿:“什麼造反?!老四這不是造反!!”
“他是奉咱的《皇明祖訓》!!”
“朝無正臣(齊泰、黃子澄)!內有奸惡(削藩逼死湘王)!!”
“他這是在清君側!靖國難!!”
“是在替咱!替大明!清理門戶!!”
“允炆那個孽障!!”他猛地扭頭,赤紅的雙目狠狠瞪向太子朱標身旁那空著的、屬於皇長孫朱雄英(此刻被乳母抱著,嚇得小臉煞白)的位置,仿佛透過他看到了未來的朱允炆,聲音如同淬毒的冰錐:
“一登基就把咱的祖訓當擦屁股紙!對自己的親叔叔下此毒手!逼死湘王!逼瘋老四(裝瘋階段)!簡直罪該萬死!!”
“彆說老四要清君側!!”
“就是咱現在恨不能提把刀,親自去宰了那個不肖子孫!清理門戶!!”
帝王的怒吼帶著滔天的恨意,震得梁柱簌簌!
他對朱允炆的失望與憤怒,已徹底壓倒了那點可憐的祖孫之情!
此刻在他心中,朱棣不是叛逆,而是奉他祖訓、替他執行家法的忠臣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