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銘不等嬴政開口,再次俯身從木箱中取出一物——那是一個造型精巧的高橋馬鞍,兩側還配有革帶。整個朝堂霎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陛下,此物名為'高橋馬鞍'。"方銘將馬鞍舉起,手指輕撫過其隆起的鞍橋,"與馬蹄鐵、馬鐙配合,可成騎兵三寶。"
他詳細解釋道:"這鞍橋能穩固騎手腰背,兩側革帶可固定馬鐙。三者並用,騎兵縱馬疾馳時如履平地,開弓射箭亦能穩如磐石。"
王翦一個箭步衝上前,粗糙的大手顫抖著撫過馬鞍:"妙啊!這鞍橋的設計"老將軍突然轉身,單膝跪地:"陛下!有此三寶,我大秦騎兵戰力可提升三倍不止!"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武將們爭先恐後地圍上前觀看,文官們也忍不住伸長脖子。
淳於越臉色煞白,卻為說話,因為他知道,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馬上就要和他們一同上朝了。
嬴政目光沉靜地掃過殿中喧鬨的群臣,微微側首瞥了趙高一眼。趙高立即會意,尖聲喝道:"肅靜——!"
這一聲如同冷水潑入沸油,喧嘩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眾臣這才驚覺失態,慌忙退回原位,整理衣冠。
嬴政緩緩起身,冕旒玉藻輕晃,玄色龍袍上的金線紋飾在殿內燭火下熠熠生輝。他目光灼灼地注視著方銘,聲音渾厚而威嚴:"方卿這三件發明,解我大秦百年之憂。從此騎兵可成軍中主力,再不必受製於戰馬損耗。"
帝王頓了頓,語氣愈發鄭重:"此功之大,可載史冊。"
殿內落針可聞。嬴政環視群臣,目光如炬:"諸位愛卿,對此任命,可還有異議?"
王翦第一個出列:"老臣全力支持!"聲如洪鐘。
其餘重臣緊隨其後:"臣附議。"
就連最頑固的淳於越,此刻也低著頭,不敢再發一言。
嬴政滿意地點頭:"既如此,方銘即日正式就任將作監,總領此三寶製造事宜。方銘,你還有什麼要求嘛?"
方銘聽後,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拱手道:"陛下,臣有個不情之請"
嬴政挑眉:"講。"
"臣臣實在是起不來太早。"方銘訕笑道,"這每日天不亮就要上朝,臣怕耽誤正事。不如"
"荒謬!"淳於越忍無可忍,鳩杖重重杵地,"朝議乃國之大事,豈容你如此兒戲!"
方銘也不惱,笑眯眯地回道:"博士教訓的是。不過臣想著,與其強撐著來打瞌睡,不如養足精神多造幾件利器?"
嬴政突然大笑,笑聲震得殿梁微顫:"準了!"
帝王一錘定音:"大朝會必須到場,其餘常朝"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方銘,"隨你心意。"
“臣遵旨。”
隨著趙高一聲"退朝"的尖唱,文武百官紛紛行禮告退。方銘正要跟著人群往外走,卻被趙高不動聲色地攔下。
"方大人留步。"趙高陰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陛下有旨,請您章台宮見駕。"
方銘心裡咯噔一下,暗想:"該不會是要追究我偷懶的事吧?"他偷瞄了眼嬴政離去的背影,隻見帝王玄色龍袍的一角正消失在側殿廊柱之後。
跟著趙高穿過重重宮闕時,方銘注意到今日的章台宮格外安靜。
"陛下,"趙高在殿門外輕聲稟報,"方銘到了。"
裡麵傳來嬴政低沉的聲音:"進來。"
方銘踏入章台宮內殿,隻見殿中燭火通明,除了嬴政外,還有三人已在座。
他連忙上前行禮,嬴政抬手示意:"不必多禮。"
帝王指向席間三人,一一介紹:"這位是上將軍王翦,你已相識。"
"這位是丞相李斯。"嬴政指向一位身著素色深衣的中年男子。方銘偷偷打量,隻見李斯麵容清臒,眉目如劍,年紀大約三十多歲的樣子,卻仍稱得上是個美男子,隻是那雙眼睛太過銳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最後這位是右丞相馮去疾。"嬴政指向另一位年約六旬的老臣。馮去疾麵容嚴肅,額間皺紋深刻,一看便是久經朝堂的老臣。
方銘正要重新見禮,李斯突然開口:"陛下,這位就是獻上騎兵三寶的方銘?果然年輕有為。"他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威勢。
方銘恭敬地向李斯行禮:"見過丞相大人。"
李斯微微頷首,目光如炬地打量著眼前這個年輕人:"方縣令不必多禮。陛下常提起你的才乾,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嬴政斜倚在案幾旁,指尖輕叩著馬鐙:"今日原本還該有馮劫在場,他一直在藍田,便不等他了。"
"方銘,可知寡人要你過來是何事?"
方銘表麵恭敬,心裡卻開始瘋狂吐槽:"好家夥,這是要考我啊!"他眼珠一轉,腦內小劇場立即開演——
場景一:嬴政捧著地圖哭訴:"愛卿啊,楚國太欺負人了!"
場景二:王翦扛著大旗呐喊:"小子,快幫老夫想個妙計!"
場景三:李斯陰惻惻地遞來竹簡:"寫不出伐楚良策就彆想吃飯!"
"咳"方銘差點被自己的腦補逗笑,趕緊正色道:"陛下可是要為伐楚做準備?"
嬴政挑眉:"哦?何以見得?"
"這個嘛"方銘眨眨眼,"陛下留了王老將軍,說明要動兵;留了李丞相,肯定要謀劃;至於馮大人"他看了眼麵色鐵青的馮去疾,"八成是管錢袋子的。"
嬴政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不錯,正是為此。"他起身走向懸掛的巨幅地圖,手指重重按在楚國的位置上:"李信之敗,寡人寢食難安。但大秦的霸業,絕不會因此止步。"
方銘注意到帝王的手背上青筋凸起,顯然對伐楚之事極為執著。
“你可知讓你過來是具體做什麼?”嬴政問道。
“馬鐙三件套,兵器!”方銘拱手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