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退回三小時前。
川市,淩晨五點。
天色未明,但川市二號避難所的施工現場,卻亮如白晝。
數千盞高功率探照燈將整個工地照得纖毫畢現。
巨大的挖掘機與重型卡車如史前巨獸般轟鳴往來,構成了一曲鋼鐵與汗水交織的末日交響。
而在工地的核心,臨時搭建的指揮辦公室內,氣氛卻壓抑得近乎凝固。
總工程師王建國,這位參與過三線大壩、跨海大橋等超級工程的國之棟梁。
此刻正死死地盯著麵前懸浮的虛擬圖紙,兩鬢的白發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他的周圍,圍著一圈龍國最頂尖的建築與結構工程師,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與無力。
在他們麵前的,正是林雲提供的川市二號避難所的施工藍圖。
經過十個晝夜不眠不休的奮戰,工人們已經在這片盆地之中,挖出了一個長五公裡、寬三公裡、深達十米的巨型基坑!
這隻是第一步。
接下來,他們需要在這十米深處,澆築起第一層的主體框架。
並以此為基礎,繼續向下深挖,直至三百米的地心深處!
那將是一座能容納數百萬人生存的地下城邦!
但現在,一個足以讓整個工程停擺的難題,如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橫亙在所有人麵前。
材料強度不足!
“王總工,不行,還是不行!”
一名年輕的結構工程師滿頭大汗。
他在計算機上瘋狂計算,最終卻隻能頹然地搖頭。
“川市盆地地質特殊,土質鬆軟,要支撐起三百米的上層覆土壓力和未來可能遭遇的災變衝擊……”
“我們現有的最高標號特種鋼筋混凝土,強度依然差了至少一個量級!”
“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支撐結構。”
另一位老專家指著圖紙上廣闊的內部空間,聲音沙啞地說道。
“按照我們的計算,想要保證絕對安全,內部的承重立柱數量,至少要增加三倍!”
“但這……但這會把原本設計的居住區、倉儲區、耕作區切割得支離破碎,避難所的有效容納人口,將銳減百分之四十!”
百分之四十!
這個數字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每個人的心上。
這意味著,將有數以百萬計的同胞,在末日降臨的那一刻——
會被無情地關在避難所的大門之外,在冰封與絕望中等待死亡。
這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絕對無法接受的結局!
“林顧問給出的這份圖紙……太超前了。”
一個工程師終於忍不住,帶著一絲絕望喃喃道。
“這根本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科技能完成的奇跡,這或許是……是未來百年後的設計。”
“我們,做不到……”
悲觀的情緒,如瘟疫般在指揮室內蔓延。
王建國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發出“砰”的一聲悶響。
他通紅的雙眼掃過眾人,嘶吼道:
“做不到也得做!”
“林顧問把民族的未來交給了我們,我們就是死,也要把這座避難所給我修起來!”
怒吼過後,是更深的沉默。
良久,王建國仿佛耗儘了所有力氣。
他頹然地靠在椅背上,看著那份完美得如同藝術品的圖紙,疲憊地揮了揮手。
“接……備戰部,請求林顧問,進行緊急技術指導。”
……
“林顧問!”
虛擬屏幕上,浮現出王建國那張寫滿憔悴與焦慮的臉。
他看到林雲的瞬間,仿佛看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我們遇到了一個無法逾越的技術瓶頸!”
王建國語速極快,將材料強度與避難所容量之間的致命矛盾,清晰地呈現在林雲麵前。
“我們計算過,也推演過,增加支撐柱是唯一的辦法,但這代價太大了!”
“林顧問,我們不能為了工程的穩定,而把我們的同胞,關在避難所的大門之外!請您指示!”
說到最後,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聲音竟帶上了一絲懇求的哽咽。
林雲靜靜地聽著,麵無表情,但深邃的眼眸中,卻閃過一絲了然。
這個問題,在他的預料之中。
前世,地下避難所計劃初期,同樣被這個問題困擾了許久,直到一位天才結構師的出現,才打破了僵局。
“王總工,”
林雲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能安撫人心的力量。
“你們的判斷是正確的,以我們現有的材料技術,確實無法在量產化的前提下,滿足圖紙的強度要求。”
聽到這話,屏幕對麵的王建國等人,心猛地向下一沉。
連林顧問都這麼說,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
然而,林雲的下一句話,卻讓他們的精神為之一振。
“但是,材料的瓶頸,不代表結構的瓶頸。”
“當力量無法正麵抗衡時,我們可以選擇引導它,分解它。”
“引導?分解?”
王建國愣住了。
“您的意思是……?”
“你們的思路,一直停留在用柱子去‘頂’住壓力,這是垂直承重的思維定式。”林雲說著,手指在自己麵前的控製台飛速劃過,調出了川市二號避難所的結構圖。
“現在,看好了。”
他伸出手指,在巨大的、空曠的基坑剖麵圖上,輕輕一劃。
那是一道光,一道在虛擬圖紙上亮起的軌跡,精準而優雅。
它自基坑的一側邊緣而起,向上拱起。
劃過一道完美的弧線,最終落在另一側的邊緣。
一個巨大的,橫跨三公裡寬度的拱形結構,就這麼憑空出現在所有工程師的眼前。
指揮室內,死一般的寂靜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幾聲壓抑不住的、帶著些許錯愕的低呼。
“拱形結構?”
“是趙州橋的原理……利用拱券,將垂直的壓力轉化為向兩側的水平推力,由基岩來承受。”
“這個我們……我們早就想到了。”
一名年輕的工程師下意識地開口,聲音中卻帶著一絲無法掩飾的失望。
王建國深吸了一口氣,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
他當然認得這個結構,這是人類建築史上最古老、也最經典的承重結構之一。
從古羅馬的萬神殿,到龍國的趙州橋,無一不是這種智慧的結晶。
在發現材料強度不足的第一時間。
他們這群龍國最頂尖的頭腦,就將所有已知的結構模型,都在超級計算機中進行了億萬次的模擬推演。
拱形結構,自然是重中之重。
結論是……
有效果,但遠遠不夠!
三百米深的覆土,那是什麼概念?
那是億萬噸的恐怖重壓!
再加上未來末日災變中,難以預測的地震、衝擊波……
一個單純的拱形結構,即便能將壓力傳導,其自身也需要無與倫比的強度。
而他們,缺的就是這種強度的材料!
難道……連林顧問,這位幾乎被神化的重生者,也隻能給出這樣一個“基礎”的方案嗎?
一種名為“失望”的情緒,比之前的“絕望”更加冰冷,開始在王建國的心底蔓延。
或許,他們真的把希望寄托得太高,將林雲想象得太萬能了。
他終究是人,不是神。
然而,就在指揮室內所有人的心,都沉入穀底的刹那——
屏幕上,林雲的手指,並未停下!
那根劃出第一道弧線的手指,如同一位正在揮毫潑墨的書法宗師。
筆鋒一轉,氣勢陡變!
隻見他以那道巨大的主拱為骨,指尖光芒閃爍。
無數更細、更複雜的線條開始在主拱之下縱橫交錯,瘋狂滋生!
“看!那是什麼!”
一名工程師失聲驚呼,死死地盯著屏幕。
在他們的視野中,無數的直線開始連接主拱的內壁與底部。
它們彼此交織,首尾相連,構成了一個又一個穩固無比的三角形!
“桁架!這是空間桁架結構!”
王建國瞳孔猛地一縮,心臟瘋狂地跳動起來。
他看懂了!
林雲並非隻是畫了一個簡單的拱,而是以拱為基,在內部構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桁架係統!
每一個三角形都是一個穩定的單元,無數的單元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力的傳導網絡!
這一下,施加在主拱上的壓力,不再是簡單的傳遞。
而是被這個複雜的網絡瞬間分解、稀釋,傳遞到結構的每一個角落!
這還沒完!
林雲的手指再度滑動,這一次,他的目標是避難所的穹頂!
原本平直的穹頂設計被他毫不留情地抹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微微向上隆起的、如同倒扣的淺盤般的巨大曲麵!
“殼體結構!”
另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渾身發抖,幾乎要從椅子上站起來。
“他……他把穹頂改成了薄殼結構!”
“利用曲麵自身的剛度來抵抗壓力!”
“這……這能將材料的利用率提升到極致!”
如果說,之前的桁架結構是“分解”壓力。
那麼此刻的殼體結構,就是“引導”壓力!讓壓力順著曲麵流動,化為無形!
一筆,又一筆!
林雲的動作行雲流水,沒有絲毫的遲滯與思考。
仿佛這座能容納百萬人的地下城邦,早已在他腦海中演練了千百遍。
他將原本設計中粗大笨重的中央承重柱,削減了百分之九十!
取而代之的,是從側壁上,如同古樹的根係般,斜向伸出的一道道懸臂梁!
這些懸臂梁與穹頂的殼體結構、下方的桁架網絡完美地銜接在一起。
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
“我的天……懸臂支撐……他把側壁的岩體也變成了承重結構的一部分!”
“還有那些連接點!你們看那些連接點!”
“那不是簡單的建築結構,那是什麼……那是什麼幾何結構?”
所有人都被屏幕上最後成型的細節震撼了。
在那些桁架、懸臂梁與主拱的交彙處,林雲沒有使用傳統的工程設計,而是繪製出了一種……
類似於蜂巢、又像是葉片脈絡的仿生結構!
那是一種源於自然,卻又超越自然的幾何美學!
充滿了韻律與力量感!
“仿生幾何學……通過模仿生物的天然結構,來實現應力的最優化分布……”
王建國喃喃自語,他的大腦已經有些缺氧。
眼前的一切,已經徹底顛覆了他數十年來建立的工程學認知。
拱形結構、桁架結構、殼體結構、懸臂支撐結構、仿生幾何結構……
任何一種,都是結構工程學中的經典或前沿理論。
但是,將它們如此天馬行空,卻又絲絲入扣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輔相成、彼此增益的複合結構體係……
這是何等恐怖的構想!
這已經不是設計,而是創造!
這是真真正正的神來之筆!
超級計算機之所以算不出來,是因為它的邏輯是基於已有的模型進行排列組合。
它能進行億萬次推演,卻無法誕生一次真正的“靈感”!
而眼前這個方案,就是一次驚世駭俗的、足以載入人類建築史冊的偉大靈感!
不到一個小時,甚至前後不過十分鐘!
困擾了他們十個晝夜,耗儘了龍國最頂尖工程師團隊所有心血的難題,就被林雲這看似隨意的幾筆,徹底破解!
“呼……呼……”
王建國粗重地喘息著,他死死地盯著屏幕上那份最終成型的、複雜而又完美的改良方案,那已經不能稱之為圖紙,而是一件藝術品!
一件充滿了力量與智慧的鋼鐵藝術品!
他甚至能想象得到,當這座地下城邦建成之後,內部的空間將是何等的宏偉壯麗!
巨大的穹頂之下,再無密密麻麻的立柱遮擋。
隻有開闊的平原、整齊的居住區、以及那如同巨龍肋骨般,充滿安全感的巨大桁架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