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血腥氣息尚未散儘。
朱雄英望著噤若寒蟬的群臣,知道是時候拋出那個醞釀已久的重磅決定了。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如炬,緩緩開口:“諸位大人,今日,本皇孫還有一件關乎大明國計民生的大事要與大家商議。”
原本死寂的大殿,因這一句話泛起了細微的騷動。
群臣們紛紛抬起頭,臉上寫滿了不安與揣測。
朱雄英沒有理會眾人的反應,繼續說道:“我大明如今商業漸興,商賈往來頻繁,可現行的商業稅三十稅一,實在難以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戶部尚書楊思義率先出列,躬身行禮後,言辭懇切地說道:“皇孫殿下,三十稅一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製,且一直以來,商賈們也早已習慣此稅率。如今貿然更改,隻怕會引起商界動蕩,還望殿下三思啊!”
朱雄英微微頷首,示意王大人起身,而後說道:“楊大人所言,本皇孫自然明白。”
“但時代在變,我大明的情況也與太祖皇帝時期大不相同。”
“如今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錢財,無論是興修水利、修繕城池,還是擴充軍備,哪一項不需要真金白銀?”
“若依舊守著三十稅一的舊製,國家的發展又從何談起?”
禮部侍郎也站了出來,皺著眉頭說道:“殿下,商賈們向來逐利,稅率提高,他們必然會將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如此一來,百姓的生活豈不是更加艱難?這恐怕與殿下一心為民的初衷相悖啊。”
朱雄英目光堅定地看向禮部侍郎,說道:“這位大人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本皇孫並非盲目行事,此次稅改,也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我們會加強市場監管,嚴禁商賈隨意漲價,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而且,增加的稅收,本皇孫會用在刀刃上,用於改善民生,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然而,群臣依舊議論紛紛,反對之聲此起彼伏。
朱雄英知道,想要推行這項改革,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
但他早已下定決心,無論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將商業稅改推行下去。
就在此時,朱元璋微微抬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他看向朱雄英,眼中滿是讚許:“大孫,既然你主意已定,那就放手去做吧!朕相信你,定能讓我大明越來越好!”
有了朱元璋的支持,朱雄英心中底氣更足,當即向朱元璋行禮:“謝皇爺爺!孫兒定不負皇爺爺的期望!”
散朝之後,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商賈們聽聞商業稅要從三十稅一改為十稅一,頓時炸開了鍋。
各大商會緊急召集成員開會,商討應對之策。
京城最大的商會——永興商會內,氣氛凝重。
商會會長李富海眉頭緊皺,拍著桌子說道:“這簡直是要我們的命啊!十稅一,這稅賦也太重了!我們的生意還怎麼做?”
其他商賈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抱怨聲、咒罵聲不絕於耳。
有人提議道:“不如我們聯合起來,上書陛下,請求收回成命?”
李富海搖了搖頭,說道:“沒用的!如今皇孫殿下深得陛下寵愛,陛下既然支持他,我們上書也無濟於事。”
“那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就這麼坐以待斃?”眾人焦急地問道。
李富海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既然明著不行,那我們就來暗的!從明天起,大家都虛報賬目,能少交一點是一點!”
眾人紛紛點頭,決定按照李富海的辦法行事。
與此同時,民間百姓對於稅改的反應也是各不相同。
一些普通百姓並不清楚稅改對自己有何影響,隻是聽著周圍人的議論,心中充滿了不安。
而一些小商販則擔心稅率提高後,生意會更加難做,愁眉不展。
但也有一部分百姓對稅改持支持態度。
一位在京城做苦力的漢子說道:“我覺得這稅改挺好的!要是多收的稅能用在修路上,以後我們乾活也能輕鬆點。而且,聽說還會用來改善民生,說不定以後我們的日子能越過越好呢!”
然而,民間的議論並不能改變朱雄英推行稅改的決心。
他迅速召集戶部、刑部等相關部門,製定具體的稅改實施方案和監管措施。
同時,他還派遣錦衣衛暗中調查商賈們的動向,防止他們偷稅漏稅。
很快,稅改的具體細則便頒布了下去。
為了確保稅改順利實施,朱雄英在京城設立了多個稅務征收點,並從各地抽調了一批清正廉潔的官員負責征稅工作。
然而,稅改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
商賈們開始想儘辦法抵製稅改。
有的故意拖延交稅時間,有的虛報貨物數量和價值,還有的甚至勾結地方官員,企圖蒙混過關。
……
稅改帶來的表麵平靜下,實則暗流湧動。
朱允炆一係的官員們雖在朝堂上暫時收斂,但私下裡卻從未停止謀劃。
他們聯絡各地商賈,試圖煽動更大規模的反抗,還在民間散布謠言,稱稅改是朱雄英為了滿足私欲,搜刮民脂民膏。
這些謠言如瘟疫般迅速傳播,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開始對稅改產生不滿情緒。
街頭巷尾,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抱怨生活越發艱難,指責朝廷不顧百姓死活。
朱雄英得知此事後,麵色陰沉如水。
他知道這是有人在背後故意搞鬼,企圖破壞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
就在此時,朱雄英想到了之前係統獎勵的水泵設計圖紙。
他決定利用這個契機,將稅收增加帶來的資金投入到礦業發展中,尤其是重啟京西煤礦的開采。
他再次前往皇宮尋找朱元璋商討此事。
同時也將工部、戶部的官員,召集過來,共同商討煤礦開采事宜。
朱雄英將圖紙展開,指著上麵的結構說道:“諸位大人,如今我大明稅收增加,有了足夠的資金。而這水泵圖紙,正是重啟京西煤礦的關鍵。”
同時又指向圖紙上的內容道:“此水泵若能研製成功,便能解決煤礦積水的難題,不僅能增加煤炭產量,還能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此一來,百姓生活改善,那些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工部尚書皺著眉頭,擔憂道:“殿下,雖說有了圖紙,但研製水泵並非易事。且不說技術上的難題,單是所需的材料和人力,就是不小的挑戰。”
朱雄英目光堅定:“這些困難,本皇孫早已考慮到。材料方麵,可動用國庫資源,優先供應;人力上,從各地招募能工巧匠,給予優厚待遇。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定能成功。”
在朱雄英的推動下,水泵研製工作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他還派遣錦衣衛暗中調查謠言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