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皖東人家 > 第四十七章 煤油燈下

第四十七章 煤油燈下(1 / 1)

推荐阅读:

倆人來到糧站時天已亮,交公糧的人已經排成長隊,彩雲數了一下,排在他們前麵的足有六十多人,有的是昨天晚上就拿著小板凳在這裡排隊了。

實行責任田以後,排隊交公糧,在這裡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彩雲覺得責任田太神奇,過去交公糧三令五申,上級派人現場催交,也很難按期完成征購任務,現在交公糧比什麼都積極,誰也不甘落後。

秋收結束後,彩雲交完公糧,又賣了一些稻子和花生,還清了所有欠賬,還買了兩頭小豬和幾隻小母雞,又買了一些老粗布,讓發福給打了一張桌子和幾條長板凳。家中還剩下近千斤稻子、幾百斤玉米和一千多斤山芋,還有一些花生。

豬圈已閒置好幾年了,彩雲和玉蘭一起進行了修繕,玉蘭看到豬圈裡又有了小豬,心裡很高興,她終於可以養豬了。

為解決儲糧問題,彩雲買了幾卷蘆席,在家裡建起了小糧倉。她把地麵打掃乾淨,先鋪上一層稻草和蘆席,用以防潮,然後用蘆席圍成一圈,就開始往裡麵倒糧食,隨著糧食增加,再將蘆席呈螺旋狀盤高,邊倒邊盤,逐漸升高,一個小糧囤也隨之完成。

彩雲削了一些山芋片,扔到屋頂上曬,做成山芋乾,這是時期救命的東西,如今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和曬場上到處都是。

秋種結束後,進入了農閒季節,人們開始儘情地享受豐收的喜悅和勝利的果實。

彩雲覺得三個孩子的大襟襖實在沒法穿了,想給他們和小梅各做一個大襟襖。

算來算去,布不夠,沒辦法,隻好找女兒商量:“玉蘭,過來,跟你商量一個事。”

“媽,什麼事?”玉蘭聽見母親有事要和她商量,心裡很高興。

“媽看你棉襖實在是太破了,想給你做個新的,可是……”

“太好了,我終於可以穿上新衣服了!媽,我棉褲也破了,再給我做個新棉褲吧。”玉蘭沒聽母親說完,就控製不住激動的心情跳了起來,打斷了母親的話。

彩雲聽了,猶豫了半天,不知道該怎麼跟女兒說。

“玉蘭,我們家就那麼一點布票,買的布隻夠你哥和你弟弟還有小梅做棉襖,我想等到明年再給你做一套全新的,你看好不好?”

“不行,為什麼給小梅做都不給我做?”

“小梅今年剛和你哥定親,按規矩過年了應該給她做件新衣服。”

“給他對象做,那我哥就彆做了,不能倆人都做,再說他整天在學校快活死了,我整天在家喂豬、喂雞、做飯、鋤地、割麥子、栽秧、割稻子,我乾的活最多,為什麼給他做不給我做?”

“你哥上學,穿得太破了不好看。”

“我不怕不好看,那您讓我上學好了!”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不是說不給你做,而是說等明年棉襖棉褲一起給你做。”

“您騙人,明年還有明年,我就要今年做,為什麼好事都讓他一人占了?”玉蘭說著說著,眼淚刷刷的往下流,她一邊用手抹眼淚,一邊抽泣著。

“我準備給你做雙新鞋。”彩雲覺得確實有點委屈了玉蘭,她臨時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來安慰她。

“給我哥做嗎?”

“就給你一人做。”

玉蘭聽了,抹了抹眼淚,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彩雲心想,真是一個直性的孩子,氣來得快消得也快。

村裡許多男孩請裁縫做棉襖大都做成對襟的,彩雲覺得大襟的暖和,正好玉強現在穿的也是大襟襖,可以照葫蘆畫瓢自己做,這樣心裡會感覺踏實一些,主要還是為了節省開支。

大襟襖的左右兩片衣襟一片寬大一片窄小,大的衣襟從衣領到下擺全部覆蓋小的衣襟,按照大襟邊沿和係扣方向的不同,可分為右衽和左衽兩種,彩雲做的是大襟從左向右覆蓋小襟的“右衽”式大襟襖。

她把孩子們的舊大襟襖在老粗布上鋪平,然後適當放大一些尺寸,再用尺子測量,反複斟酌後,用粉筆劃線進行裁剪。

她把裁好的布料鋪平後,均勻地放上棉絮,然後把對應的布料放上用擀麵杖碾壓後,一針一線細心縫合,做出衣身和衣袖,再將衣身和衣袖縫合好。

衣扣的製作是個細活,彩雲製作的衣扣是比較簡單的一字扣,她先用細布條折疊縫製“袢條”,再用一根“袢條”對折成環狀扣帶,縫在小襟上,這樣就完成了大襟襖衣扣的製作和縫製工作。

彩雲把做好的衣服讓幾個孩子都試一試,結果很滿意。給小梅試穿時,她老是低著頭、抿著嘴,抑不住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

新棉襖做好後,本想讓孩子們過年時再穿,可孩子們等不及,隻好讓玉強和玉軍提前穿上,用換下來的舊棉襖給玉蘭做鞋,希望孩子們過年時,都能穿上新衣或新鞋。

彩雲測算了一下,有這兩件舊棉襖,可以做三雙布鞋,於是決定給每個孩子都做一雙。

玉蘭知道後,心裡很不爽,覺得母親什麼好事都會想著哥哥和弟弟,隻有她老是吃虧,以前還有二嬸心痛她,現在由於母親和二嬸鬨矛盾,對她也有些疏遠了。

春節前要做好三雙新布鞋,時間比較緊,彩雲想玉蘭已十二歲了,馬上就十三了,應該讓她學習針線活,學會了也能幫著一起做。

做鞋的工藝比較複雜,需要糊“布骨子“、剪樣子、縫圓口、做鞋幫子、納鞋底、緔鞋等。

納鞋底是一個心細活,費工費時,一雙鞋底密密麻麻地需要千針萬線。彩雲對玉蘭說:“納鞋底要先用鐵錐,在鞋底紮過孔後,再用頂針箍將針線穿過去、然後從另一個孔將針線用力拽過來。”彩雲一邊說一邊示範。

“媽,我來試試。”

玉蘭接過那把木把長針的鐵錐,在鞋底上使勁紮就是紮不過去,彩雲笑著對她說:“傻丫頭,這錐子不能硬紮,應該左右旋轉向裡紮。”

玉蘭按照母親說的方法,終於紮過去了。

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西北風呼呼地叫著,玉蘭一覺醒來,見母親還在做針線活,昏黃的煤油燈光下,針兒在母親眼前閃動,線兒在母親眼前繚繞,便對母親說:“媽,天太冷了,您快睡吧。”

母親邊納鞋底邊說:“你先睡,快過年了,我要儘快把你們的幾雙鞋趕做出來。”

實行責任田以來,彩雲家中的一些重體力活主要依靠發福和大頭榔子,後來雲鳳也幫了很多忙,現在兩家還開了親,她想找個機會在一起聚一聚。

一九六三年元旦剛過,臘八節就要到了,在彩雲的記憶中,鳳陽好像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於是,她找到雲鳳:“妹子,你們那裡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嗎?”

“有啊,你是鳳陽人,你應該知道呀!”

“有點印象,記不清了。”

“你知道臘八粥怎麼來的嗎?”

“好像跟朱元璋有關係。”

“沒錯,說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去給地主家放牛,結果惹怒了地主,被關進一個小房子裡。在饑餓難忍,捉鼠充饑時,卻從洞中挖出大米、玉米、豆子、花生等,於是就熬成粥喝,覺得非常好吃。他做皇帝後又吃此粥,覺得味道確實不錯,湊巧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就賜名‘臘八粥’。”

“今年是後的第一個豐收年,臘八節我請你們全家過去喝臘八粥,好好慶祝一下,你看怎麼樣?”

“好啊,你做過臘八粥嗎?”

“做過,以前兩個老人就喜歡喝我做的臘八粥。”

“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