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藥材(1 / 1)

推荐阅读:

家裡又多了一張新的小床,一組新的曬架,幾個新的簸箕。還有一張未完工的曬簟,是李氏編織的。

就連家門前的菜地都開墾了出來,也種上了她需要的紅果和野山薑。

那野薄荷沒重在菜地裡,李氏說那東西隨便哪裡都能長,不用占著菜地。

好在今日一早就帶著二禾叉了五六條肥魚,孟家和楊家各分得一條,周家給分了兩條,自家分了兩條做了午食和夕食。

那魚和鬼針草種子,她直接讓大牛先送回家去,而後再跑一趟來幫忙。

叉的魚已經死了,放久了不新鮮,趁早拿回去,是做午食還是夕食,都能趕得上。

周家分兩條,是因為周家出力最多,去鎮上找木匠打床可是得收銀子的。

李氏手裡還有些銀錢,要付些銀錢,但周叔不要,隻說:“木材都是你們自家的,我隻出些力,怎能要銀錢?”

是以給了兩條魚,周叔也不好再推拒。

讓虞秋沒有想到的是,這魚拿回村裡,被人瞧見了。

沒多久,村裡十幾戶人家都知道了,去衛家幫忙還管兩頓飯,回來給還給一條大肥魚。

知道消息的第二天一早,衛家的茅草屋前,就來了不少人。

都是孩子,大的也就十二三歲,小的也有八九歲。

和二禾三丫差不多年紀。

李氏見狀說不上高興,因為她知道,多數是為了兩頓飯來的。

罷了,多少都能幫上忙。

虞秋看著一幫孩子,也是有些無語凝噎。

好在沒做的太明顯,沒把不能乾活的孩子給送來。

七個孩子,分彆是村裡劉家、錢家和陳家的孩子,劉家的來了三個,另外兩家各來了倆。

李氏和她說過,劉家的趙婆子愛占些小便宜,不太好說話,但是她家的兒媳婦都不錯,隻劉老頭太過木納,平日裡就乾乾活,啥事都不愛管。

來都來了,自家雖然管飯,但也不是白管飯的。

所以虞秋就讓二禾給他們分派活計,還悄悄的告訴他,跟那群孩子說,活乾的不好可不管飯。

二禾雙眼亮晶晶的看著她,見她揮了揮手,才揚著壓不住的嘴角,把一群孩子都召集了過來。

不是她小氣計較,現在家家的吃食都金貴,這一下就來了七個半大的孩子,一頓得多少糧食?這麼大的孩子,又真能指使他們乾重活?

真心實意的來幫忙,她不會計較。

要是明擺著來蹭飯的,她也不會爛好心。

是與否不重要,且看活乾的咋樣吧。

今日周叔也來了,看著一群孩子,那張充滿溝壑的臉上,也露出些許複雜的神色。

最終也隻是搖了搖頭,拿著工具,繼續打床去了。

見孟平、穀子、大牛和三花還沒來,她也沒等著,跟周叔打了招呼,就背上背簍帶三丫一起去了後山。

糧食快見底了,草藥才開始晾曬,哪怕是最簡單的炮製之法,也要經曆除去殘葉、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的幾個步驟,天氣好也需要天才能製成。

這幾天裡,糧食還得省著吃。

出門前她和李氏說了一聲,今日她會帶三丫抓些小魚回來,糧食今日就彆用了。

帶背簍就是為了當魚簍用的,大魚抓不著,小魚還是能抓一些的。

多抓一些,再挖一些野菜,把今日的飯食對付過去再說。

三丫負責挖野菜,她去叉魚。

今日換了一處溪流,往上遊去,下遊那處的魚被捕捉幾回,都散開了,不太好抓。

叉了兩條大魚後,就地清理,再等著魚的內臟把其它魚引出來搶食,她趁機一背簍下去,倒真網了不少魚上來。

把魚倒在草叢裡,又換一段,繼續清理另一條魚,同樣的操作,再次有了不少收獲。

大魚沒有,巴掌大的小魚約有三、四十條。再加上兩條大魚,夠今日的吃食了。

把三丫喝抓的魚送回家,她又去了後山一趟,去摘了些異變後的大楊梅回來,當做飯後水果給孩子們吃,也算沒虧待了來乾活的孩子們。

到了屋後,遠遠的就瞧見,二禾有模有樣的帶著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在編織簸箕,那些小些的反而在用石塊挖著屋後的地。

還彆說,還真讓幾個孩子開墾了一小片來。

隻是還少了一個呢?

二禾抬頭就看見大嫂,臉上掛著笑,喊了一聲:“大嫂。”

幾個孩子也跟著喊。

看大嫂眼神掃視著,大概也知道大嫂是在看什麼,沒等問就直接說了:“劉家阿奶的寶貝孫子,劉大寶,在前院哭呢。”

虞秋一愣,“咋回事?”

二禾撇了撇嘴,看了一圈乾活的幾個人,“說是沒吃朝食,他奶奶告訴他來我們家有肉吃,結果沒吃著,就一直哭到現在。”

其餘幾個來乾活的孩子,都把頭埋低了,蹲在那裡,不敢抬頭。

尤其是劉大寶的堂哥和妹妹,恨不得把頭埋進地裡。

虞秋知道了原由,就有意開口說道:“誰家有錢能請旁人吃得起肉啊?這事我們占理,不怕。”看著劉家另外兩個來乾活的孩子,那簸箕編的著實不錯,倒也不好再多說。

“嗯,我知道的大嫂,我學會做曬架了,下午帶他們一起做出來。大嫂快去休息,我們吃飯時就過去。”

“二禾真厲害,那等會喊你們吃飯。”

回到前院,沒看見劉大寶,隻看見李氏在做飯,周叔在樹蔭下刨木頭。

孟平他們也都沒來,估計是怕衛家的糧撐不住了。

“娘,三丫呢?”

“帶劉大寶去割白茅草去了。”

李氏也有些沒有辦法,還是三丫給哄好的。

不然讓孩子腫著眼回去,她還要再多嘴解釋。

虞秋點了點頭,心想,有人能管得住就行。

那劉大寶說是八歲,實際不過才六周歲,能乾啥活啊?

“正好這灶能用了,今日用鐵鍋燉魚吃。”李氏轉了話題,手裡也不閒著。

虞秋一聽可以用鐵鍋燉魚,心情都舒暢了。

可算是能吃上一口像樣的了。

哦。

話說早了。

沒油,沒調料。鐵鍋燉的還是魚湯,還沒有陶罐燉的鮮香。

果然是她想的太美了些。

幾個來乾活的3娃子也是太久沒吃上肉了,這鐵鍋的燉的魚,每人分了一條,一個個的都恨不得把魚刺都給咽下去,可是沒有孟平那好牙口。

飯後一人抱個大楊梅,眯著眼睛蹲在牆根下,乖巧的啃著。

劉大寶都沒有鬨騰,看著倒也不惹人嫌。

吃了午食,她就開始炮製藥材。

說是炮製,其實就是把金銀花和枸杞晾曬。

旁的她也是用了最簡單的方法,這樣快一些。加上家中這幾日人多,旁的方法也不好施展。

不同的藥材,也需用不同的炮製方法,才能保留最多的藥性。

她還指著這法子掙些銀錢,被旁人瞧了去,總歸是有些影響。

待日後尋了旁的營生,倒也就不用再避著旁人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