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朝中那些世家大族的老臣,他們看楊家那副暴發戶的嘴臉,也早就看不順眼了!隻要有人帶頭,他們一定會群起響應!”
“到時候,滿朝文武,跪滿太極殿!我就不信,父皇能頂得住這悠天的輿論,能冒著天下之大不韙,一意孤行!”
李亨的計劃,很直接,他與李璘的想法不一樣。
他還是要阻止。
他要用滿朝文武的唾沫,去淹沒父皇那荒唐的念頭。
他要用祖宗的禮法,去捆住父皇那顆早已偏離了軌道的心。
這不再是單純的家事,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風暴。
“好。”
“皇兄,你儘管放手去做。明日朝堂之上,我必與你同聲同氣。”
“絕不能讓楊玉環那個女人,坐上皇後的寶座!”
······
翌日。
天色大亮,卯時的鐘聲在長安城上空回蕩。
永王府的馬車碾過青石板路。
李璘端坐車中,閉目養神。
他聽著車外傳來的市井之聲,小販的吆喝,車馬的喧囂,孩童的嬉鬨。
這是大唐的清晨,鮮活而富有生機。
馬車在宮門前停下。
李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紫袍玉帶,步履沉穩地走下馬車,朝著那座象征著帝國權力之巔的太極殿走去。
踏入太極殿。
聖人李隆基尚未臨朝。
太子李亨也未到。
滿朝文武,或成群,或兩兩相對,正低聲交談著。
李璘尋了自己的位置站定,眼簾微垂,卻將周圍的一切儘收眼底。
他能清晰地捕捉到那些官員臉上混雜著興奮、驚愕、鄙夷與幸災樂禍的複雜神情。
“聽說了嗎?昨夜宮裡傳出來的消息……”
緋色官袍的中年官員,壓低了聲音。
他身邊一個年紀稍長的官員,捋著自己的山羊胡:“非也,非也。此事早有預兆。你沒見右相大人最近那春風得意的模樣麼?”
“你是說……聖人真的要……要冊立新後了?”
“八九不離十了!”
“這可是國之大事!我大唐自則天武後之後,中宮之位懸空已久。如今聖人春秋鼎盛,冊立新後,方能母儀天下,穩定國本啊!”
他說得冠冕堂皇,臉上卻是一副等著看好戲的表情。
“那……你們猜,會是誰有此天大的福分,能母儀天下?”
這個問題一出,周圍幾個豎著耳朵偷聽的官員,也都湊了過來。
“還能有誰?如今宮中,最得聖寵的,不就隻有那位了麼?”
官員朝著興慶宮的方向努了努嘴。
“你是說……壽王妃?”
“噓!小聲點!你不要命了!”
白發蒼蒼的禦史,氣得胡子都在發抖:“滑天下之大稽!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環顧四周,見無人敢接話,便又憤憤地說道:“將自己兒子的妃子搶過來,冊封為貴妃,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如今,竟然還要扶其為後?”
“我大唐的臉麵!祖宗的禮法!都要被丟儘了!”
老禦史的聲音裡帶著哭腔,顯然是氣到了極點。
“王禦史,您老就彆氣了。聖人要做的事,你我能攔得住嗎?”
“就是說啊。咱們這位聖人,年輕時英明神武,開創開元盛世。可這人一上了年紀,唉···”
“可不是嘛!為了一個女人,連兒子都不要了。”
李璘冷眼旁觀著這一切。
他的目光,緩緩從這些大臣身上移開,落在了殿前最顯赫的位置。
左相李林甫,右相楊國忠。
這兩個權傾朝野的男人,與周圍的喧囂格格不入。
李林甫站在那裡。
他身形清瘦,穿著一身暗紫色的朝服,雙手攏在袖中,雙目微閉,已經入定。
周遭的一切嘈雜,都與他無關。
那張老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既無喜,也無悲。
冊立皇後之事,不過是小事。
風淡雲輕。
事不關己。
但李璘卻能從他那過於平靜的表象下,感受到死寂的、令人心悸的暗流。
這個老狐狸,心裡恐怕早已翻江倒海了。
楊玉環一旦為後,楊家的勢力將如日中天,徹底壓過他這個口蜜腹劍的左相。
他現在這副模樣,不過是在等待時機,準備發出致命一擊。
而另一邊的楊國忠,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身材高大,麵色紅潤,今日特意換上了一件簇新的蜀錦朝服,腰間的金鑲玉帶閃閃發光,整個人都透著暴發戶式的張揚。
他沒有像李林甫那樣裝死,而是正與身邊的幾個心腹官員談笑風生。
他聲音洪亮,不時發出一兩聲爽朗的大笑,在炫耀著自己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