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的眼皮跳了跳,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轉過頭,在眾人的簇擁下,一步步走出了大殿。
另一邊,楊國忠的情況則要狼狽得多。
他臉上的得意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困惑、惱怒和恐懼的神情。他想不通,完全想不通。這永王李璘,究竟是真傻,還是在故弄玄虛?
他本能地想要上前去說些什麼,或是譏諷,或是試探。但當他的目光與李璘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對上時,莫名的寒意從腳底升起,讓他把到了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色厲內荏地冷哼一聲,甩了甩袖子,帶著他那一派的官員,幾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快步離開了。
人潮漸漸散去,宏偉的太極殿變得空曠起來。
李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抬步向外走去。
他的步伐不疾不徐,從容鎮定。
走下高高的台階,刺目的陽光讓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漢白玉鋪就的廣場,在陽光下白得晃眼。遠處宮殿的琉璃瓦,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天空湛藍如洗,幾朵白雲悠悠地飄過。
好一派盛世氣象。
可誰又知道,這盛世的表皮之下,早已是膿瘡遍布,腐爛不堪。
就在這時,一個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
“十六弟,且慢!”
李璘停下腳步,轉過身。
隻見太子李亨,正快步向他走來。這位大唐帝國的儲君,未來的皇帝,此刻的臉上卻滿是掩飾不住的焦慮和擔憂。他的太子冠冕都有些歪斜,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顯然是一路小跑過來的。
“皇兄!”李璘微微躬身行禮,語氣平淡。
李亨幾步衝到他麵前,也顧不上什麼儲君的儀態,一把抓住了李璘的手臂。他的手心全是汗,濕漉漉的,力氣卻很大。
“十六弟,你……你怎能如此糊塗!”李亨壓低了聲音,語氣中滿是焦急和責備,“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這是父皇的陽謀,是楊國忠和李林甫給你挖的坑啊!”
李璘任由他抓著,沒有掙紮。
他能感受到李亨手掌的顫抖,能看到他眼中真切的擔憂。這位兄長,雖然懦弱,雖然畏懼,但這份兄弟之情,倒是真的。
“十六弟,你聽我說。”李亨見李璘不說話,以為他被嚇傻了,語氣稍微放緩了一些,帶著安撫的意味,“你放心,為兄……為兄絕不會坐視不理。”
他深吸了一口氣,下定了極大的決心。
“我已經……我已經私下聯絡了韋見素和房琯他們,他們都是心向我們東宮的。還有,我讓太子妃去求了貴妃娘娘……雖然希望不大,但總要試試。戶部那邊,我也派人去打點了,不管你怎麼裁決,錢糧的事情,為兄會竭儘全力幫你辦好此事,絕不讓他們拿這個來為難你!”
李亨一口氣說完,胸口劇烈地起伏著,看著李璘的眼神充滿了懇切。他所說的這一切,幾乎是他作為太子所能動用的全部人脈和資源了。為了保住這個弟弟,他也是豁出去了。
看著他這副模樣,李璘心中掠過暖流,但轉瞬即逝。
感動嗎?或許有一點。
但更多的是一種悲哀。
他的這位好兄長,直到現在,還看不清局勢。他還在用這種修修補補的方式,試圖去維護這艘早已千瘡百孔的破船。他還在幻想著,隻要自己足夠恭順,足夠小心,就能得到父皇的憐憫和認可。
太天真了。
在絕對的權力麵前,親情、道理、人脈,都不過是些可笑的點綴。
“多謝皇兄。”
李璘終於開口了,他輕輕地,卻又不容置疑地,將李亨的手從自己的手臂上拿開。
他的聲音依舊是那麼平靜,聽不出任何感激涕零,也聽不出任何惶恐不安。
李亨愣住了。
他看著李璘,看著他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睛,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準備了一肚子的話,準備了無數種安慰和勸解的說辭,可在此刻,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他感覺自己用儘全力的一拳,又一次打在了棉花上。
不,比棉花更甚。
那是一種麵對深淵的無力感。你不知道它有多深,不知道它通向何方,你隻能感覺到自己的一切情緒,都被它無聲地吞噬了。
“你……你難道一點都不怕嗎?”李亨的聲音有些乾澀。
李璘的嘴角,逸出極淡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弧度。
怕?
他為什麼要怕?
李亨或許會畏懼那個坐在龍椅上的男人,畏懼他喜怒無常的脾氣,畏懼他生殺予奪的權力。
滿朝文武,無論是權傾朝野的李林甫,還是炙手可熱的楊國忠,又有哪一個,不是活在那位帝王的陰影之下?
他們畏懼李隆基,是因為他們的榮華富貴,身家性命,全都係於李隆基的一念之間。
但是,李璘不懼。
他的目光越過李亨的肩膀,望向遠處那巍峨的宮殿,望向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屋頂。
在那一瞬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的,不是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不是帝王的雷霆之怒。
而是一幅截然不同的畫麵。
是幽暗的密室中,袁天罡那張覆蓋在青銅麵具下的臉,和那單膝跪地時,盔甲發出的沉悶聲響。
是三十六天罡校尉,如鬼魅般侍立在側時,那衝天而起的,無聲的殺氣。
更是在他的意念中,那幅巨大的,覆蓋了整個大唐疆域的地圖上,一個個被點亮的,代表著不良人勢力的光點。那些光點,從長安到洛陽,從河西到劍南,從北疆到嶺南,密密麻麻,如滿天星辰。
而最讓他心安的,是那股潛藏在陰影之中,卻足以撼動天地的力量。
他暗中擁兵百萬。
百萬!
這不是戶部冊子上的一個冰冷數字,不是朝堂上那些文官口中虛無縹緲的軍力。
而是百萬個忠心耿耿,令行禁止,枕戈待旦的鐵血戰士。
他們的刀,是冷的。
他們的血,是熱的。
他們隻聽從他一個人的命令。
有這百萬雄兵在手,這小小的長安城,這所謂的朝堂風波,又算得了什麼?
李隆基的權術,再精妙,能擋得住百萬大軍的鐵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