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娡本來隻是淡淡的看著陳慶,直到她低頭看見了地上正在翻滾的那個人頭。
她猛的往後退了一步,臉上帶著驚恐與害怕。
“兄長——”
王娡的聲音十分淒厲,就好像是死了爹一樣,但事實上她爹還沒死,甚至她的另外一個弟弟也沒有死,陳慶雖然已經厭倦了爭鬥,但卻並不意味著他願意把王太後逼到死路上去。
如果真的到了死路一條的時候,那麼王太後一定會魚死網破的。
陳慶覺著,暫時還不必到這種程度。
“你怎麼敢!”
王娡的臉上帶著猙獰的神色,眸子中的畏懼較之怒火更多,此時的她顯得有些色厲內荏,但她卻依舊張牙舞爪,就像是被逼到了絕境的小動物一樣。
“我兄長乃是承恩侯!你怎麼敢殺了他?!”
陳慶懷中抱著把柄長劍,甚至還特意將那柄長劍朝著王娡的方向比了比:“我為什麼不敢?你看見這把長劍了嗎?”
“這把長劍乃是文帝禦賜!休說隻是殺了區區一個承恩侯了,便是殺了關內侯、徹候,又有什麼分彆?”
他看著王娡,語氣中帶著厭倦和不屑:“這一次隻是一個淺顯的警告,若是下一次臣在發現太後想要做什麼事情以此來威脅大漢天下,那麼臣可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下一次,便是田氏三族!”
“太後想要搞事情之前,先看看自己還有多少兄弟可以替自己死!再想一想,等到你的兄弟們全都死完了之後,又該輪到誰了!”
說完這話之後,陳慶甚至沒有過多的停留,便直接離去了。
等到他離開後,武帝才匆匆來遲,他看著癱坐在地上的太後以及地上滾落得那個人頭,臉上帶著些許的厭惡,揮了揮手,身旁的內侍便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將那“人頭”拿了下去。
武帝坐在地上,與王娡麵對麵,他不僅沒有和王娡想的一樣來安撫自己,甚至還一言不發的看著王娡,最後愣愣的吐出來了一句:“母後是覺著現在的日子太好了,想要朕成為廢帝,你成為廢太後,之後一塊過從前的苦日子嗎?”
他們兩個的確是過了一段苦日子的,隻是沒有過多久。
當初的王娡雖然托關係讓自己進入了皇宮之中,可是景帝的宮中有多少的美人?他怎麼可能看得上一個嫁過人的女子?
隻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王娡通過一些手段得到了皇帝的臨幸,而這一次臨幸便讓她得到了皇帝的寵愛。
有些人在這方麵的確是很有一套的。
之後,憑借著劉徹的降生才徹底的穩住了寵愛——景帝十分喜愛武帝,因為他從劉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從一開始,就算是沒有陳氏、就算是原本的曆史中沒有了陳阿嬌,劉徹也一定是會登上皇位的。
至於陳阿嬌?
那不過是在老太太麵前更有借口和理由、更加順暢讓劉徹登上大位的手段罷了。
有些書籍、或者說流傳的故事中,總是說劉徹是因為吃陳阿嬌軟飯才登上的皇位,這才是最可笑的事情。
陳阿嬌的本事其實就是館陶的本事,而館陶的本事其實是竇太後的本事——看穿了這個邏輯,就能夠看出來這個可笑的笑話中所蘊含的搞笑了。
竇太後如果有那麼大的能量,可以直接左右“成年掌權皇帝”即景帝的立儲,為何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完成幫助自己的小兒子梁王登上皇位的大業呢?
須知,這位老太太可是曆史上著名的偏心,她多次勸景帝將皇位傳給梁王,可景帝對梁王的手段隻是用了就扔。
從來就沒有放在心上。
在景帝的心中,奪嫡的人選從始至終就隻有兩個人,其一劉榮,其二劉徹,他看的從來不是太後偏向誰,也不是陳阿嬌嫁給了誰,更不是館陶怎麼樣。
劉氏多是有情人、劉氏多是無情人。
劉氏的皇帝從來就沒有那麼在乎親情、愛情。
誰能登上皇位,隻看一個事情——皇帝能活多久,能活到讓劉徹長大,那就選擇劉徹,如果活不到那就讓劉徹掌權分邦建國!
景帝對武帝的愛,從來就沒有任何的掩飾。
或者說的更加清楚一點——陳阿嬌能夠幫助劉徹登基,隻是因為劉徹是劉徹,如果她嫁給了劉榮,那麼景帝就會對劉榮更加厭惡。
“你竟然和我的姐姐聯盟了?什麼意思?朕是死了嗎?”
“朕還沒死你就敢這樣,朕要是真的死了你豈不是要翻了天?”
而後對劉榮、對陳阿嬌都開始厭惡。
可是陳阿嬌嫁給了劉徹就不一樣了——“哎呀,我的崽竟然能有這個助力?真不錯啊,我可以節省一些說服太後的力氣了。”
這就是雙標。
王娡聽到劉徹的話語,心中浮現出來的是往昔中那些苦澀的記憶和被宮女內侍為難的記憶,當即長長的歎了口氣。
這一瞬間的王娡像是蒼老了十歲一樣。
她明白,陳慶和其他人不一樣,陳慶說會殺了她的三族,就一定會殺了她的三族,一個都跑不掉。
這就是陳氏!
“我明白了。”
王娡緩緩的閉上眼睛,。臉上帶著些許疲憊與厭倦。
“我會與昔日的太皇太後一樣,從此閉門不出,不問政事。”
此時的王娡心中十分冷澀,她知道自己在兒子心中的地位和作用,於是便直接說道:“若是無事,陛下便離開吧。”
武帝七年,發生了一件大事。
慶侯提劍衝進了承恩侯的府邸,將承恩侯直接當街殺了——而陛下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十分憤怒,但念在陳慶並不是故意的,而是飲酒無事、加上慶侯於天下有功,於是狠狠的削減了慶侯三十戶食邑,小懲大誡。
而這武帝七年的夏天,武帝又以“天氣晴朗”為由,給慶侯加了三千食邑,此時的慶侯食邑八千,已然抵近萬戶侯的爵位了。
武帝對陳氏的寵愛,可見一斑。
武帝七年 秋冬之際。
匈奴叩邊。
邊疆亂。
而也正是這一年的秋日,武帝從平陽公主的府上帶回了一個美貌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