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妖矛盾的,源自洪荒世界權力結構與氣運分配的根本性衝突,其核心圍繞妖族掌控的「天權」與巫族主導的「地權」展開,最終因十大金烏肆虐引發的「十日淩空」事件徹底激化。以下從多重維度解析這一衝突的細節與深層邏輯:
一、權力格局的先天對立
根據鴻鈞道祖的安排,妖族掌天、巫族掌地,形成「妖天巫地」的二元統治。妖族以帝俊、太一兄弟為首,依托太陽星本源與周天星鬥大陣建立天庭,掌控日月星辰與天道權柄;巫族則由十二祖巫統領,憑借盤古精血化形的肉身力量,主宰大地山川與自然法則。這種分工看似平衡,實則埋下隱患:妖族的天庭需要通過人間信仰鞏固氣運,而巫族的領地直接承載人族與萬物生靈,兩者對「洪荒核心資源」的爭奪不可避免。
二、關鍵事件:十日淩空與巫族反擊
1 聖人算計下的災難開端
西方準提道人因西方貧瘠,意圖通過激化巫妖矛盾為西方謀取氣運,遂以因果之力誘導帝俊與羲和所生的十大金烏脫離湯穀束縛。十隻三足金烏同時翱翔天際,太陽真火傾瀉而下,導致洪荒大地河流乾涸、草木成灰,巫族部落死傷無數,人族幾近滅絕。這場災難本質是聖人對巫妖「天地主角」地位的係統性削弱,通過製造業力讓兩族氣運受損。
2 巫族的激烈反撲
巫族大巫誇父為拯救族人,持桃木杖追逐金烏,卻被戲耍力竭而亡,身軀化為桃林。其好友後羿以巫族秘術煉製冰魄神箭,在不周山頂射落九日,僅剩最後一輪金烏被女媧以紅繡球打偏。這一過程中,後羿的箭術不僅體現巫族對自然法則的操控(箭矢凝結冰霜對抗太陽真火),更暗含「射日即拯救」的天道因果——十日同天違背自然規律,巫族的反擊具有天然正當性。
3 因果鏈條的全麵激化
妖族九位太子隕落,巫族兩大天驕(誇父、後羿)身隕,雙方結下血海深仇。帝俊、太一以「保護子嗣」為名,率妖族精銳殺向巫族;巫族十一大祖巫(後土已化輪回)則祭出十二都天神煞大陣,召喚盤古虛影反擊。此時,準提道人暗中遊說鯤鵬妖師盜走周天星鬥大陣的陣眼河圖洛書,導致妖族防禦體係崩潰,祖巫趁機自爆元神與帝俊、太一同歸於儘。這場衝突本質是「氣運載體」的爭奪:太陽星代表天道正統,不周山象征大地根基,兩者的碰撞引發洪荒秩序的重構。
三、深層動因:氣運爭奪與天道算計
1 核心資源的戰略價值
太陽星作為妖族本源,其能量直接影響天庭氣運。陸壓(帝俊第十子)通過「氣運截胡係統」在太陽星、湯穀等關鍵地點截取氣運,側麵印證妖族對核心資源的依賴。巫族則掌控地府、不周山等大地樞紐,後土化六道輪回後,巫族氣運與幽冥世界深度綁定。這種資源分配的失衡,使得巫妖對「洪荒氣運中樞」的爭奪不可避免。
2 聖人乾預與因果操控
女媧雖為妖族聖人,卻因人族成聖而對妖族態度曖昧;準提道人則通過誘導金烏、算計後羿,將因果引向巫妖兩族。更關鍵的是,三清與接引、準提達成默契:妖族天庭若覆滅,人族將崛起為新的氣運載體,為諸聖開派立教鋪平道路。這種「以殺證道」的算計,使得十日淩空事件從單純的種族衝突升級為天道層麵的量劫預演。
3 人族作為矛盾催化劑
人族作為洪荒新生力量,其繁衍之地恰處於巫妖勢力交界。妖族通過「天庭人間」的信仰體係汲取氣運,巫族則以保護人族對抗妖族肆虐獲取功德。誇父、後羿的犧牲本質是為保護人族,而人族的存續又反過來成為巫妖爭奪的「戰略籌碼」。這種三角關係,使得巫妖矛盾從「資源爭奪」升華為「道統之爭」。
四、矛盾本質與曆史影響
巫妖矛盾的,既是權力結構的必然衝突,也是天道推演的必經之劫。妖族的「天權」依賴秩序與信仰,巫族的「地權」植根於暴力與法則,兩者在「氣運分配」上的零和博弈,最終導致洪荒世界的劇烈震蕩。這場衝突不僅直接引發巫妖大戰,更催生了三大後果:
1 天地重開: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傾,女媧補天重塑洪荒地理格局;
2 輪回建立:後土化六道輪回,終結洪荒生靈「魂飛魄散」的宿命;
3 人族崛起:巫妖兩族氣運散儘後,人族在三皇五帝領導下成為新的天地主角,諸聖借此開派立教。
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洪荒世界的殘酷法則:無論是先天神魔還是後天種族,其興衰皆係於「氣運」二字。巫妖矛盾的,實為洪荒從「神魔時代」向「人道紀元」過渡的關鍵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