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徐吉標傳 > 第四章:徐吉標三河學藝 程明遠逍遙津遊玩

第四章:徐吉標三河學藝 程明遠逍遙津遊玩(1 / 1)

推荐阅读:

在三河古鎮那間彌漫著竹子清香的竹木工坊裡,閒暇時分,徐吉標從不懈怠。他總是主動承擔起各項雜務,將已製作好的竹木家居一一仔細擦拭。他手中的抹布輕輕滑過竹椅、竹凳的表麵,仿佛在與這些精心雕琢的器物對話,拭去它們身上的微塵,讓其紋理愈發清晰,光澤自然流轉。擦拭完畢後,他又將它們擺放得井井有條,每件家居的位置都經過他的精心考量,使得整個工坊看起來整齊有序。

除了整理器物,徐吉標還主動幫舅舅整理賬目。他坐在工坊角落的小桌前,手持毛筆,認真地記錄著材料的進出。每一筆數據他都反複核對,生怕出現一絲差錯。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處理世間最重要的事務。在記錄的過程中,他對竹木材料的成本、用量等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也為他日後深入學習手藝打下了堅實基礎。

徐吉標心裡明白,唯有展現出自己的勤奮好學,才能贏得舅舅更多的傾囊相授。而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舅舅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隨著時間的推移,舅舅對他愈發喜愛,傳授技藝時也更加儘心儘力。

舅舅從竹子的特性講起,詳細地向徐吉標介紹不同種類竹子的特點。比如毛竹粗壯結實,適合製作大型家具的框架;水竹柔韌性好,是編織精細竹器的首選。選材的訣竅更是毫無保留地傳授,舅舅帶著徐吉標到竹林,手把手教他如何挑選色澤均勻、竹節規整、質地堅韌的竹子。

編織與雕刻技法的傳授,更是讓徐吉標如獲至寶。舅舅示範著如何將竹篾編織成精美的圖案,手指靈活地穿梭於竹篾之間,竹籃等在他手中逐漸成型。雕刻時,舅舅拿著刻刀,在竹片上輕輕遊走,花鳥魚蟲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徐吉彪看得如癡如醉,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嘗試。一開始,他的手法生疏,作品也略顯粗糙,但在舅舅耐心地指導下,他不斷改進,手藝日益精進,漸漸能夠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竹木家具製作,如小巧的竹盒、簡易的竹凳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他的心血與努力。

不僅如此,舅舅還教他寫字。在工坊勞作之餘,舅舅會鋪開宣紙,磨好墨汁,教徐吉標握筆、運筆。從橫豎撇捺開始,一筆一劃地教導。徐吉標深知這是舅舅給予他的另一份珍貴禮物,學習起來格外用心。他在書法練習中體會到了與竹藝相通的專注與耐心,一撇一捺如同編織竹篾般,需要恰到好處的力道與節奏。

徐吉標在舅舅的悉心教導下,不僅掌握了精湛的竹木手藝,更傳承了那份對傳統技藝的熱愛與執著。在三河古鎮的這片小天地裡,他正沿著先輩的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地續寫著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 1910年那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合肥逍遙津迎來了四個朝氣蓬勃的少年,程明遠便是其中之一。彼時的逍遙津,猶如一顆鑲嵌在城市邊緣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遊玩,而這四個少年也不例外。

一踏入逍遙津的大門,清新的空氣便裹挾著泥土與花草的芬芳撲麵而來,讓人心曠神怡。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景象,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程明遠和夥伴們如同脫韁的野馬,迫不及待地朝著逍遙津內的各個角落奔去。

他們首先來到了湖邊。湖水清澈見底,微風拂過,湖麵波光粼粼,像撒上了一層細碎的金箔。湖麵上,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則在這些圓盤之間冒出頭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在風中輕輕搖曳,宛如美麗的仙子在翩翩起舞。少年們被這美景吸引,紛紛撿起小石子,比賽誰能讓石子在湖麵上打出更多的水漂。陳明遠眯著眼睛,專注地將石子斜著扔向湖麵,石子在水麵上跳躍了好幾下,引得夥伴們一陣歡呼。

沿著湖邊的小徑漫步,他們來到了一座古樸的石橋前。石橋橫跨在湖水之上,橋身的石頭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無比。四個少年在橋上蹦蹦跳跳,感受著石橋的堅實與厚重。他們趴在橋欄上,望著橋下的湖水,討論著水底是否藏著神秘的寶藏。程明遠笑著說:“夥家,說不定這裡麵有三國時期留下來的寶劍呢!”夥伴們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想象著真能找到寶劍後的威風模樣。

離開石橋,他們又來到了一片開闊的草地。草地上,綠草如茵,像一塊巨大的綠色絨毯。少年們興奮地在草地上奔跑、打滾,儘情釋放著他們的活力。他們還玩起了捉迷藏,程明遠找了個茂密的草叢躲了起來,心裡既緊張又興奮,聽著夥伴們尋找的腳步聲,忍不住偷笑。當夥伴們好不容易找到他時,他又像個調皮的猴子一樣,一下子竄了出去,繼續新一輪的追逐。

不知不覺,太陽漸漸西斜,天邊染上了一抹絢麗的晚霞。逍遙津被餘暉籠罩,仿佛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愈發顯得如夢如幻。陳明遠和夥伴們雖然玩得滿頭大汗,卻意猶未儘。他們相約下次還要再來,繼續探索逍遙津的更多樂趣。在這個美好的下午,逍遙津見證了他們的歡聲笑語,成為了他們童年記憶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美好時光

肥西雷麻店的幾個家庭,帶著孩子們踏上了前往合肥的路途。雷麻店離合肥逍遙津有著不短的距離,但大人們想著,順便去壩上街賣點農產品,也讓孩子們去逍遙津開開眼界。

大人們挑著扁擔,籮筐裡裝滿了自家種的新鮮蔬菜、手工編製的竹籃等農產品。孩子們則像歡快的小鳥,圍繞在大人身邊嘰嘰喳喳。一路上,他們看著沿途的風景,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青山,田野裡麥浪翻滾,偶爾還能看到幾隻野兔在草叢中一閃而過。

抵達合肥壩上街後,這裡熱鬨非凡。街道兩旁擺滿了各種攤位,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人們找好位置,擺開攤位,開始叫賣起來。孩子們則被送到附近一家小醫院。大人們叮囑孩子們在小醫院附近玩耍,彆亂跑,便匆匆趕去照看生意。

這可讓陳明遠他們幾個孩子樂開了花。他們在小醫院周圍好奇地探索著。醫院的院子裡種著幾棵大樹,枝葉繁茂,投下一片片陰涼。他們在樹下玩起了跳房子的遊戲,用粉筆畫好格子,單腳跳躍著依次通過每個格子,笑聲在院子裡回蕩。

玩累了,他們便商量著去逍遙津。雖然知道大人們交代不能亂跑,但逍遙津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幾個孩子小心翼翼地沿著街道前行,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合肥城的街道比雷麻店熱鬨許多,店鋪林立,有賣各種新奇玩意兒的雜貨店,還有飄出陣陣香味的小吃攤。

終於,他們來到了逍遙津。一進入逍遙津,眼前的美景讓他們驚歎不已。如鏡的湖水,隨風搖曳的荷花,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都讓他們仿佛走進了一個夢幻的世界。他們在湖邊撿起石子打水漂,看著石子在水麵上跳躍,泛起一圈圈漣漪。又跑到假山上,在怪石嶙峋間穿梭,假裝自己是行俠仗義的英雄。

不知不覺太陽西斜,孩子們這才想起大人們的叮囑,匆忙趕回小醫院。雖然有些疲憊,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一天,從雷麻店到壩上街,再到逍遙津,對他們來說,是充滿新奇與歡樂的難忘之旅。

在逍遙津儘情玩耍過後,程明遠與他的三個夥伴意猶未儘,一邊往回走,一邊熱烈地討論著。

“今天在逍遙津玩得太痛快啦,可合肥肯定還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其中一個夥伴興奮地說道。

程明遠眼睛一亮,接話道:“對呀,我早就聽說明教寺特彆有靈氣,香火很旺,裡麵的建築也特彆氣派,咱們下次一定要去看看。”

另一個夥伴連忙點頭:“沒錯沒錯,而且李鴻章當鋪也在這附近吧,聽說那當鋪可大了,建築風格很獨特,說不定還能聽到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好呀好呀,下一次再來合肥,咱們就去明教寺和李鴻章當鋪!”最後一個夥伴拍手叫好,大家紛紛響應,興致勃勃地規劃起下一次的行程。

他們想象著走進明教寺,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嫋嫋香煙升騰,古老的建築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在李鴻章當鋪,或許能看到各式各樣稀奇的典當物品,聽當鋪裡的老人講講那些關於李鴻章家族和當鋪的傳奇往事。

幾個少年滿心期待著下一次合肥之行,他們帶著對未知的好奇與憧憬,踏上歸途。這小小的約定,如同種子,在他們心中種下對合肥更多探索的渴望,等待著下次旅程生根發芽,綻放出彆樣的精彩。

在那個交通不算便捷的年代,肥西雷麻店的程家和南埂的徐家,卻憑借著深厚的情誼,頻繁往來於雷麻店與合肥義城大張圩的南徐之間。

對於兩家人而言,這條往來之路,沿途的風景都無比熟悉。從雷麻店出發,一路之上,先是大片金黃的稻田隨著微風泛起層層波浪,偶爾能看到田埂間勞作的農人,汗水滴落在土地裡,孕育著豐收的希望。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鳥兒在枝頭歡唱,仿佛在為行人講述著鄉村的故事。

每次前往大張圩的南徐,徐家和程家的人們總是帶著自家的心意。有時是剛從地裡采摘的新鮮蔬果,水靈靈的透著生機;有時是家中老人親手製作的特色點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談論著家長裡短,也分享著最近聽到的奇聞軼事。

到了大張圩的南徐,兩家人聚在一起,熱鬨非凡。孩子們像歡快的小鹿,在院子裡嬉笑奔跑,分享著彼此的小秘密和新發現。大人們則圍坐在一起,聊聊農事,探討今年的收成和來年的計劃,也會交流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女人們會湊到一起,討論著針線活的技巧,或是新學的烹飪方法。

這種頻繁的往來,不僅加深了徐程兩家的感情,也讓肥西雷麻店與合肥義城大張圩的南徐之間,仿佛有了一條無形的紐帶。這條紐帶連接著兩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讓彼此的文化、習俗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編織出一幅充滿溫情與活力的鄉村生活畫卷。每一次的相聚,都成為大家心中美好的回憶,期待著下一次重逢的喜悅。(未完待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