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家一個處理情緒的好方法
要正確處理情緒,首先要知道情緒為何物。
情緒在我看來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功能,它是自身生存處境的表現行式,也是催使自身去想辦法解決當前困境的一種手段。
這裡請大家仔細感悟和品讀,我對情緒的定義是否正確,大家可以回想下,當情緒發生時,是不是如我定義中所說的一樣。
下麵,我會舉例說明驗證。
當你在野外遇到老虎的時候,你會害怕,這種害怕的情緒就表示你當前危險的處境。
而同時,這種害怕的情緒,它會催使著你遠離危險,遠離那隻老虎,儘快逃跑。如果你不逃跑,你就會一直害怕,這種害怕的情緒會一直折磨你,直到你逃跑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當你被彆人罵的時候,或者與人起衝突的時候,你會很憤怒。這種憤怒的情緒,就表明你當下被彆人攻擊的處境。
同時,這種憤怒情緒,也會激發你去反抗,搏鬥,讓對方停止對你的謾罵或者攻擊,起到保護自身的作用。
當你與對象分手的時候,你會很悲傷,這種悲傷的情緒,表明你失去了一個伴侶,你被拋棄了,被人輕視了。
這種悲傷的情緒,會讓你有想去挽回伴侶的衝動。這便導致了,有小部分人會極其卑微的去試圖和好。
做出這種行為的人,其實也不能怪他太不把自己當回事,隻是他分手後那種悲傷的情緒太過於強烈,強於一般人,這種悲傷的情緒迫使他,放下自身姿態,卑微的想要去挽回。
當你睡懶覺,上學快要遲到了,你會非常焦急,一路飛奔。
這種焦急的情緒,正是表明你快要遲到的處境,於你不利。
同時,焦急的情緒,會催使你一路飛奔著去學校。
當你能力出眾,受到表揚時,你很開心。
此時,開心的情緒,表明你的能力比較出色,於生存有利。
同時,開心的情緒,也會鼓勵你繼續加油,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
當你上台演講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緊張,程度或輕或重,這種緊張的情緒,就代表了一種在眾人注視的環境下,自身演講能力不到位的表現,於生存不利。
同時,這種緊張的情緒,也會催使你去調整自己的狀態,說話的語速,有鍛煉適應演講的效果。
如果緊張情緒比較劇烈,它依然會催使你去調整自己的狀態,但是情緒太劇烈,你根本就做不到,這時過度緊張起到的作用,其實是在催促你趕快結束演講,遠離這種場麵。
簡單舉了幾個例子,從這幾個例子應該可以看出來,情緒確實是自身當前生存處境的表現行式,同時,也是催使自身去解決當前困境的一種手段,或者說是推動力。
這裡給大家留下思考的時間。看看是不是如我所說的那樣。
5分鐘過後!
有人可能會說,我肚子餓的這種情況,或者我疲勞的這種情況,好像跟你說的有些不同。
這裡確實是有不同的,因為我講的是情緒,而你講的是身體感受。
身體感受不能與情緒混為一談,但是在生理上麵的功能,跟情緒差不多是一樣的。
都是代表了目前的生存處境,同時也會催使你去解決當下生存困境。
你肚子餓,表明你現在缺乏能量,再不吃東西就會死。這是你的生存處境。
同時,餓的這種感覺,會逼著你去找東西吃,如果你不去找東西吃,餓可不是一種好感覺,它會逼著你不得不去進食。
再比如,你打球後很疲勞,這疲勞的感覺,就是表明你的身體現在很累,再運動下去身體會崩潰,這是你的處境。
這疲勞感,會迫使你停下打球,去休息。
再比如,你病了,很難受。難受就表明你的身體病傷了,這於你生存不利,這便是你的處境。
同時,那難受的感覺,會逼迫你躺下休息,降低身體機能,全力運作免疫力,或者逼迫你去看醫生。
身體感受的例子就不多列舉了,它與情緒的生理作用差不多是一樣的。我主要談情緒。
現在大家應該能認同我對情緒的定義,情緒是外在生存處境的一種表現行式,同時也是催使你去解決當下困境的一種手段,推動力。
很明顯,在我的定義裡,情緒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我們為什麼會遇到一些情緒災難的問題呢?
我們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情緒災難,如果長時間被情緒災難折磨,人的精神都會錯亂,神經都會大條,這會將人摧毀。
所以我才想跟大家談談情緒的正確處理方法。
我所談及的,跟大家認知裡麵的情緒是不一樣的,以前沒有人給情緒下定義,你們認為情緒是一種可以自我調整調控的東西,但是聽我說了之後,你們認識到了情緒其實是一項正常的生理功能。
有沒有一種認知被擊碎的感覺?
你們會不會覺得有些恐怖,情緒既然是一項正常的生理功能,它就應該不能被控製,不能自我控製去調整,你們以前對情緒的處理方法都錯了!
你們麵對情緒的時候,都在自我控製,微調,想它消失,想它減弱,這是大錯特錯的。
我沒法用太多的字詞來逆轉你的觀念,因為我也懶得做這件事,打太多字我也累,更何況我現在身體的狀況極差。
直接進入正題。
情緒為何物?前麵講到了,情緒是外在生存處境的一種表現行式,同時也是催使你去解決當下困境的一種手段,推動力。
那麼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呢?
情緒,跟思維是有關係的。
請讓我用一段話來概括下。
當我們身處某一個情境時,思維會判斷當前處境是利還是弊。當前處境對自己有利,就會生出好的情緒,鼓勵自己繼續保持。當前處境對自己不利,就會生出難受的情緒,這種難受的情緒表明你當下生存不利的局麵,同時那種難受情緒也是催使你解決當下生存困境的一種手段,推動力。
而究竟生出什麼類型的難受情緒,就跟你當時的情況有關,快遲到了就焦急,遇到危險就害怕,對能力不自信就緊張,被打了就憤怒……
當思維判斷,當下生存處境為好時,便會生出好的情緒
當思維判定,當下生存處境不好時,就會生出難受的情緒。
很明顯,情緒就是當下生存處境的一種表現行式。
並且,生存處境好壞,還是一個認知層麵的東西。
當我們認為赴約快遲到沒什麼大不了的時候,此時思維判斷的生存處境就不是不利的,也就不會生出焦急的情緒,可以不慌不忙的去赴約。
如果想通過改變認知的方式,將以前不利生存的場景全部看做是對生存有利的,那麼難受的情緒就不會產生,產生的都是好情緒。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是實際實行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是,客觀層麵對生存處境的判斷。
遲到這種小事,改變認知很簡單,假若是換到另外一件大的事情上,還能改變自己認知嗎?
比如你是醫生,負責運送一顆腎臟,那邊病人12點必須要換上,但是現在都11:50了,隻剩10分鐘,你還在幾百公裡開外,這種情況你急不急?
很明顯,這種局麵是沒法通過改變認知,去改變你的情緒。因為客觀判斷沒法繞過,客觀判斷上那種情況非常緊急,你的價值觀,判斷觀不可能脫離大眾判斷觀太多,還是一樣會急的。
當然,如果你真的能夠把那種情況,在思維裡認定為,腎臟遲一點送過去也沒事,那麼你不會生出焦急的情緒。但是你這種價值觀,判斷觀,偏離大眾價值觀,判斷觀太多,是不利你生存的。
我們常人是做不到偏離客觀價值,來改變扭曲自己的判斷的。要想擺脫情緒災難,隻能從另一個方麵入手。
我們先回頭,回顧一下情緒的產生路徑。
思維判斷當前生存處境為利還是弊,然後根據利弊生出對應的情緒,情緒再催使自身去解決當下生存困境。
思維判斷生存處境利弊,然後根據利弊生出情緒。
情緒是一項正常的生理功能,它是生存處境的反應行式,在不能改變生存處境的情況下,情緒是不會消失,減弱的。
你去調控當下那種難受的情緒,想讓它減少,減弱,消失,卻根本沒改變當下生存處境,難受的情緒就不會消失,不會少一分一毫,反而因為你的調控,意念驅使,乾擾了情緒的正常運作,使得情緒更加劇烈,更加難受。
當你在嘗試一種用調控的方法,想讓情緒平複,減弱的時候,沒有如意,反而情緒更加劇烈。此時增加的那些情緒,其實是在提醒你這樣做是錯的,你應該立即停下對情緒的乾擾。
既然自我調控情緒不行,那麼要究竟怎麼才能正確應對情緒災難呢?
再回顧下,情緒的產生路徑。
思維判斷當下生存處境,然後根據處境生出情緒。
很明顯要改變情緒,隻有改變生存處境才行。
隻要生存處境為好,情緒立馬就轉好。
那麼問題就到了,要如何改變生存處境。
這裡要注意,外界的生存處境利弊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沒法違反客觀層麵的利弊,去扭轉自己的認知。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生存處境沒法違反客觀層麵的判斷來扭轉認知,情緒災難依舊。那如果我們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自我靜處時的情緒內耗,能否靠改變認知處境來,平複情緒呢?
這是可以的。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十秒平複內耗,恢複平靜的方法。
當我們一個人待著時,有時會悲傷過去,擔憂未來,這會形成嚴重內耗,情緒災難嚴重。
情緒的形成路徑是,思維判斷當下處境不好,然後生出難受情緒。
難受情緒是催使你去解決這種生存狀況的,微弱不持久的情緒便沒事,要是強烈又持久,就會對人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內耗,甚至有個彆還是極度內耗。這種難受情緒會催使我們去解決這種當下困境,但是有很多困境我們解決的希望渺茫,或者說根本沒有解決的希望和辦法,困境得不到解決,生存處境依舊,情緒災難便不會停止。
這便是有些人極度內耗的原因。
我們要平複內耗時的情緒災難,其實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你在擔憂未來,悲傷過去,其實你當下沒有任何事情
你一個人在房間待著,當下沒有遇到任何生存困境,生存處境本應該為好,但為什麼內耗嚴重呢?
你當下的生存情況是,靜處,身體狀況良好,此時此刻沒有遇到任何生存困境,隻是想得多,致使情緒災難嚴重。
想得多,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隻要停下思考就可以停下內耗,但是如果你們能做到,就不會內耗了。
請記住,思考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不受控製,並且自動運行的一個機製,你不要想著去讓思維暫停,來達到靜的目的,你對思維的乾擾,隻會讓思維更加混亂更加難受。
在能順其自然不多想的情況,就可以讓思維去想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內耗會減輕,但是不建議用清空思維的方式去達到你的目的,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成功。
思維是自主運行的,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受你控製。清空思維,空的那種境界是不存在的,那是錯誤的做法。
你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的轉移注意力,想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或者投身於彆的事情,減輕內耗。
如果你無法轉移注意力,內耗非常嚴重,那麼你可以用我這個方法。
內耗時,你是一個人在房間待著,身體狀態良好,沒遇到任何當下的生存困境,但是思維卻判斷當下生存處境為不利,生出難受的情緒。
這裡出了一個認知錯誤,你當下一個人靜處的情況,能代表你生存處境的就隻有你的身體狀態,並不是你那悲傷的過去,和焦慮的未來。
能代表你當下生存處境的隻能是你的身體狀態。
簡言之,隻要你當時身體沒有不舒服,身體不痛,你就沒有任何問題。
你應該將生存處境的利弊,建立在身體狀態之上,而不是那悲傷的過去,遙遠的未來。
隻要身體沒事,你就沒事。
這裡給大家十分鐘時間,回顧一下前麵說的話,看看我說得對不對。
將生存處境的利弊,建立在身體狀態是否良好的基礎上,那麼情緒災難就可以被控製住了。
身體不痛,我就沒事。
身體不痛,我的處境就為好。
身體不痛,我就沒有任何問題。
請在內心,將生存處境的利弊,建立在身體狀態之上。這一個理論先弄明白。
弄明白之後,再默念上麵那三句話,隨便哪一句都可以,默念幾遍,你會驚奇的發現,情緒平複了。
身體不痛,我就沒事。
身體不痛,我的處境就為好。
身體不痛,我就沒有任何問題。
當你將生存利弊建立在身體狀態之上,這條理論徹底弄懂,信服之時,之後你靜處內耗之時,隻要默念這幾句話一遍,你的內耗情緒就會平複。
談下這裡運轉的原理,默念強調了身體狀態才是生存處境的評判標準,心裡認同了之後,察覺身體沒有痛感,就會認定當下生存處境為平靜狀態,情緒災難就會平複。
情緒災難平複過來之後,你可以多默念幾遍,但是還是要將注意力轉向彆的方麵,去玩手機,去掃地,去洗澡,去乾其他彆的事。你的思維是自主運行的,它隨時都有可能把你拉回內耗的狀態,所以你要去轉移注意力去乾彆的事情。
如果思維又被拉回去了,又開始內耗,那麼請再默念幾句上麵的話。
身體不痛,我就沒事。
身體不痛,我的處境就為好。
身體不痛,我就沒有任何問題。
這時你會發現,情緒又平複了,請接著去乾彆的事。
隻要內耗,你就默念,如果發現沒有效果,那麼就是你對將生存處境利弊,建立在身體狀態之上,還不太信服,你回顧一下那套理論,原理,再默念,身體不痛,我就沒事,內耗情緒就會平複了。
請注意,這種方法,隻對內耗起作用,也就是你一個人靜處時,瞎想造成的情緒災難。同時你的身體不能有痛感,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請將身體調理好,恢複好,再用這個辦法處理內耗。
其他時候能不能有這個處理情緒呢?
我的答案是不能。
其他時候,就不是靜處,是處於某一種情境之下,這個時候的生存處境是客觀存在的,沒法通過身體狀態來轉換。
我再強調一下,這種方法,隻能用於處理內耗,其他非一個人的情況,有外在接觸的情況不適用。
失眠也不適用,失眠是一個人靜處,這方法雖然可以使心情不煩躁,但是會讓人意識是清醒狀態,還是睡不著。如果你失眠情緒很暴躁,可以用它來平複情緒,但是不能用它來克服失眠。
這個方法隻能用來解決內耗,但也是一個減輕人生苦痛的妙招。
我就說這麼多吧。希望你們都能解決內耗,從此人生平靜,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