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消彌(1 / 1)

推荐阅读:

“嫖姚校尉臣去病昧死拜上疏皇帝陛下:臣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

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

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仲秋吉時定皇子位。

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聞皇帝陛下。”

“丞相臣弘、廷尉臣湯、太仆臣賀、大行令臣息行宗正事昧死上言:嫖姚校尉去病上疏曰:‘臣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乃敢惟他議以乾用事者,誠見陛下憂勞天下,哀憐百姓以自忘,虧膳貶樂,損郎員。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陛下恭讓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職而言,臣竊不勝犬馬心,昧死願陛下詔有司,因仲秋吉時定皇子位,唯願陛下幸察。

臣謹與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賀等議:古者裂地立國,並建諸侯以承天於,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職,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讓自貶以勞天下,慮皇子未有號位。

臣弘、臣湯等宜奉義遵職,愚憧而不逮事。方今仲秋吉時,臣弘、臣湯等昧死請立皇子臣閎、臣旦、臣胥為諸侯王,昧死請所立國名。”

紅日臨窗。

劉徹的心情卻不美麗。

太子的勢力演都不演了,昨日他才立起劉閎、劉旦、劉胥與太子打擂台,今早中、外兩朝請立三子為諸侯王的章疏就送到了天子彆宮。

這是在示威嗎?

“陛下不給的東西,儲君要親自來取了。”光祿大夫侍中吾丘壽王歎息道。

許是前、昨兩日,陛下呼風喚雨太過順利,以為在射獵筵上壓製住了太子儲君,在白鹿幣事上,竟然隻給了殿下一百張白鹿幣,還把太子所獵的白鹿、鹿皮全收了。

當時他就勸過陛下,白鹿幣利,哪怕分給殿下一成、兩成呢,四千萬錢,殿下豈不是成了跪著要飯的了?

哪怕為了這份屈辱,殿下也會反擊,事實驗證了他的猜想,殿下指使霍去病、公孫弘、張湯等人上了書,正打在陛下的要害上。

一旦冊立劉閎、劉旦、劉胥為諸侯王,從法理上講,劉據不死,三位皇子基本無緣皇位了。

“我避他鋒芒?”劉徹冷然道。

就和當初立儲事上,以皇子年幼遲遲不舉立嗣大典,中、外朝上再多章疏又能如何?

太子難道能造反嗎?

“願陛下為大事計。”吾丘壽王恭聲道。

再硬的嘴,也抵不過現實。

現在,殿下通過丞相府,在卡著鹽鐵專營之策的脖子。

白鹿幣的推行,也要大司馬衛青、嫖姚校尉霍去病等新興軍功集團的配合。

陛下要弄錢,提振聖名,提振聖名,就要弄錢,太子宮卡住了錢,就卡住了陛下,這叫什麼,一根筋兩頭堵。

君臣二人誰都明白,太子現在不要錢了,那三王要立,鹽鐵專營之策也要照儲君的想法去改。

不然,皇帝什麼都做不到。

劉徹沉默了。

如同隨時要噴薄而發的火山,吾丘壽王是識趣的人,知道君上難堪,便先行退下了。

或許是察覺到陛下正事已畢,王夫人從後寢走出,順滑的蜷伏在劉徹麵前,柔媚地為其捏腳,小嘴兒嬌聲叨叨,“還皇帝呢,整天忙亂,多累啊。”

劉徹火氣很大,又情不自禁,一把拉過王夫人,刹那間,嬌聲昵語,尖聲笑叫,膩戲開場。

風驟雨歇。

柔若至水,媚若野狐,嬌若嬰兒,妖若鬼魅的王夫人就那樣仰躺在劉徹的懷中,一顆夜明珠還在如雪的軀體上滾撫。

“你的兒子應當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裡?”劉徹腦海清明道。

王夫人身軀一僵,立刻露出了淒涼的神情,兩行清淚落下,“有陛下在,我又有什麼可說的呢。”

從嫡從長,這大漢皇位就該是衛家的,但她又怎麼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子,會像陛下一樣得到太子位,得到皇帝位,而她,會在幾年、幾十年後,成為新的王太後。

可惜,衛子夫不是栗姬,劉據也不是劉榮。

劉徹頷首,但想到過去歡愉時的許諾,心有愧意道:“雖然如此,就你的願望來說,想封他到什麼地方為王?”

“妾身希望封在雒陽。”

“雒陽有武庫敖倉,是天下要衝之地,是我大漢的大都城,自先帝以來,沒有一個皇子封在雒陽為王的,除了雒陽,其他地方都可以。”劉徹否決道。

就當前的局麵,他前腳把雒陽封出去,後腳太子就敢聯絡中、外朝文臣武將造反,那是武庫所在,由諸侯王掌控,日後又是一場七國之亂。

於公於私,雒陽都不可能成為皇子封地。

王夫人沒有作聲。

“關東的土地,沒有比齊地更大的,齊地東邊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時獨臨菑城就有十萬戶,天下肥沃的土地沒有比齊地更多的了,閎兒,就封在齊地如何?”劉徹咬了咬牙道。

那可是古齊國所在,在春秋戰國時期,是霸主、雄主之國,當年韓信挾製稱王,高祖皇帝給的就是齊王、齊地。

韓信之後,諸呂、功侯們不知道打了多少主意,齊王、齊地都沒有再封賞出去,這次,當真是破格了。

王夫人起身伏地,以手擊頭,“謝陛下。”

他日能成齊王太後,也可以了。

劉徹摟著王夫人沒動,頗有深意道:“朕在四歲時,也被封為膠東王,但在七歲時,卻成了大漢儲君,狐兒,乾坤未定,天命歸誰,又未嘗可知。”

閨中的話,真假難辨,吾丘壽王得到陛下聖意,立刻轉告給禦史大夫董仲舒,準備封王事宜。

劉閎已定,封地齊國,號齊王。

劉旦、劉胥的封地、王號尚需再議,但也無需多議,很快,劉旦便被決定封地,燕國,號燕王,而劉胥封地廣陵國,號廣陵王。

世子之爭,消之彌耳。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