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雖然宋半夏省心,但宋小滿小朋友卻不是個省油的燈。
這天晚上吃的是紅薯稀飯,宋小滿小朋友喝得多了些,晚上就起了夜。
這丫的膽小,怕黑,乾脆直接在左廂房擺開了架勢,直接解決了。
等第二天早上,宋大誌聞到尿騷味,險些沒能崩住,直接把宋小滿小朋友尿過的牆角鋤掉一層地皮。
一下工,宋大誌啥也沒做,直接打了一個小木桶,給宋小滿當夜壺使。
彆誤會!
宋大誌可沒有潔癖,但是宋向文有啊!
想想自家倆小子住人家屋,還搞這麼一出,宋大誌就恨不得給宋小滿一腳。
但以宋向文護崽那德行,宋大誌下不去腳。
絕對不是因為打不過!
絕對不是!
聽著這出死動靜,宋南星小朋友似乎明白了家裡的食物鏈頂端站的是誰,誰又擁有著絕對的家庭弟位。
於是,躺在宋向文懷裡的宋南星,越發乖巧了。
在彆人屎尿屁都控製不了的時期,宋南星小朋友已經可以利用哼哼做預警,完美的避開宋向文道長的“雷點”,保住自己為數不多的自尊心,完成彼此的“雙贏”局麵。
見宋南星小朋友和宋向文道長相處“愉快”,宋苗月子一坐完,就馬不停蹄的上工去了。
她個子小,力氣自然也大不到哪兒去,但勝在手巧,和宋大誌搭個伴,也能賺七八個公分。
並且,宋苗也有自己的手藝編竹席。
兩天晚上打一根竹席,托宋向文帶到城裡換點針頭線腦和鹽,還是綽綽有餘的。
涼席賣不出去的時候,宋苗也會編點簸箕、開口簸箕、製點鍋刷、竹鍋蓋之類的。
雖然比不過宋大誌箍的木盆木桶,但多少也能算個進項。
這手藝還是三奶奶從娘家那邊帶過來的,見宋苗小小年紀就沒了爹娘,這才傳給了她。
不過,宋苗也不是個忘本的。
打從她跟著三奶奶學藝開始,三奶奶就再也沒有上山砍過一根竹子。
有了一技之長,宋苗也沒有忘本,逢年過節什麼的,都會往三奶奶家走一趟。
而宋苗打的竹席、編的簸箕、開口簸箕、製的鍋刷、竹鍋蓋……也從沒有在鎮上買過。
隻是這些年,三奶奶年紀大了,媳婦和閨女的手藝也拿不出手,十裡八村的找上門來,宋苗才“勉為其難”的置換一些給鄉親們。
什麼野菜、藥材、皮毛、糧食……彆人不收的,宋苗都收。
大部分由自己消耗,小部分用不上的,則交給宋向文帶到城裡去換藥材。
宋向文也從來沒有讓宋苗失望過,這麼多年來,家裡就沒缺過東西使。
所以,宋向文讓宋大誌忙裡忙外的張羅,宋苗也從來不多說一句。
甚至,跟著宋向文學著認識藥材,處理藥材,把宋向文當親大哥一般敬著。
這不,宋大誌割了兩背簍芋荷杆回來,宋苗也是第一時間幫忙拾掇,加鹽揉製,曬成菜乾。
宋大誌挖出來了蕨根和葛根,宋苗就幫著推磨濾渣,沉澱曬乾,製成蕨根粉和葛根粉。
然後,家裡又多了一個黃桶,放在了他們一家三口睡的右廂房。
忙忙碌碌中,夏天就這麼悄悄的過去了。
宋南星小朋友眼前也不再是霧蒙蒙的一片,可以看到一個個“雞蛋黃”似的大腦袋了。
但認人,還得靠嗅覺和聽覺。
大約是上一輩子當過醫生的職業病,比起就算洗了澡也帶著點汗臭味兒的便宜爹娘,和乾淨不了一點的倆便宜哥哥,宋南星更喜歡有點潔癖,帶著點草藥味兒的宋向文道長。
宋大誌和宋苗對此也沒有任何異議,反而樂得輕鬆。
就這樣,宋南星小朋友劃歸了宋向文道長的管轄範圍,每天隻要對著宋向文露出她“天真無邪”的笑容,就能繼續在藥房度過她無憂無慮的一天。
這買賣,不要太劃算。
偶爾宋向文也有出門的時候,就會把宋南星托付給常年在家的三奶奶。
宋向文從不讓人白幫忙,接宋南星的時候,也總不忘抓兩把紅薯乾。
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這年頭,也很拿得出手了。
以至於三奶奶家媳婦張春,每次看到宋向文抱著宋南星過來,眼角眉梢都帶笑。
眼瞅著峰山大隊快要挖紅薯、分糧食了,宋向文卻忙了起來。
除了出診,還有幫忙選墓地。要不是宋向文不接法事,隻怕是要腳後跟打後腦勺。
對於宋向文道長那一邊掐指算命,一邊讓人崇尚科學的行徑,宋南星小朋友聽得直搖頭。
可惜,宋向文道長讀不懂“嬰語”,聽不懂宋南星小朋友瘋狂的吐槽。
和宋南星小朋友獨得宋向文道長“恩寵”不同,宋半夏和宋小滿兩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宋大誌和宋苗走到哪兒,他們就得跟到哪兒。
自由?
不存在!
根本不存在!
唯一能放風的點,也就打飯那一會兒。
是以,兩個小朋友就這麼“被動”的,被宋家村的其他小朋友給孤立了。
看著可憐巴巴的倆孩子,宋向文的確有些於心不忍,也嘗試著帶了帶。
然後?
就猛地發現,飼養宋大誌的感覺,又一次的襲擊了他。
以前還有十七個師兄弟跟他一起承擔,現在卻需要他一個人負責,他宋向文的命就不是命?
為了對自己負責,宋向文很認真的跟宋大誌詳談了一番。
宋半夏小朋友就多了一項功課習武。
然而,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趕。
宋半夏小朋友都學了,他的小跟屁蟲宋小滿不也得安排上?
每天早上雞打鳴,兩小隻就被宋大誌拎起來蹲馬步,練太極拳。
小孩子正是覺多的時候,大清早的被宋大誌這麼拎起來一操練,還得跟著宋大誌和宋苗下地,這正午時分一到,周公不過是勾了勾手指頭,這倆立馬巴巴的撲了過去。
從此,兩小隻就多了一個午睡的好習慣。
彆說,還真彆說!
宋半夏彆的不開竅,這武學天賦倒是不錯,跟著宋大誌學了不過個把月,就能蹲半個小時的馬步,太極拳也打得有模有樣。
雖然還是個花架子,但到底也算是起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