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新村名(1 / 1)

推荐阅读:

“我讚同!沈清你取,定能讓咱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秦婆婆第一個附和。

“我也同意,要不是沈清咱們趙家就散了,哪有如今的好日子,你不管取什麼村名我都愛聽!”

“嬸子取的村名肯定好聽啊,你看咱們以往的村名都是啥,七裡?不好聽也沒啥好寓意。”

“我們周家肯定一萬個讚同!”

“好好好,你們取村名,我們雷家也算在內啊,往後和你們共用一個村名,咱們也是一個村子的人啦。”

“你們算村頭,雷家算村尾成不?”

“成啊,怎麼不成?我都等不及想知道嬸子取個啥村名了!”

沈清:她一點不想啊。

還有,讓她取新村名怎麼滴也得提前和她說下,她好想個好聽好記又有好寓意的!

這現場臨時想,她做不到啊啊啊。

沈清覺得她就像一個土撥鼠,隻想嗷嗷叫。

想找個救場的就看到江二爺江英趙明月等江家人信任的目光。

慌亂間腦子閃過城裡皮料商說這邊是叫葫蘆山。

葫蘆好啊,與“福祿”諧音,常常代表著富貴和吉祥,還和長壽、子孫興旺等等相連接。

尤其古代,由於葫蘆藤蔓綿延,結的葫蘆特彆多,一個又一個,所以象征著子孫興旺,在需要人力乾活的朝代這是最好的象征了;

除此之外,葫蘆與仙人道家關係密切,大多是神仙的法器,能夠驅邪護宅,即便富貴人家也會用玉石、金銀銅雕刻成葫蘆放家裡當擺件既好看又鎮宅,村名用上豈不是好聽好記好寓意?

想到這兒, 沈清定了定心神,在腦子裡組織了下語言,沉穩說道:“我想著咱們都是農戶,要個朗朗上口又寓意好的就成,不用太文雅拗口。”

頓時附和聲一片:“對,咱們泥腿子出身,要啥文雅的,那是城裡的文人老爺們用的!”

沈清等聲音小了下去,繼續說道:“葫蘆村,同‘福祿’,代表這富貴和吉祥、長壽和子孫興旺,還能驅邪鎮宅,咱們用它做村名借個好寓意,如何?”

富貴吉祥說到年輕人心坎上去了,年長之人聽到的是長壽和子孫興旺,孩子們想的則是真好記!

一時間響起響徹雲霄的歡喜同意聲:“好!”

“咱們統一是葫蘆村,裡麵這入口處叫葫蘆口、咱們住的地方叫葫蘆肚,雷家人那兒是葫蘆底,這樣村子內部就能加以區分開來。”沈清又道。

“好!以後我們就是葫蘆村啦。”

“福祿,真好。”

雷家人則最為開心,雷老二激動的說道:“你彆說這名真好,簡單卻各方麵都好。”

雷老三哼哼:“那還用說?你沒看到整個村子都圍著沈清?這說明人家有真本事!

大家夥如此認可她必然是有原因的,所以連起村名這麼重大的事都沒一個人反對。”

沈清老臉羞的通紅:葫蘆山起個葫蘆村,她真不知道自己有啥本事。

大家夥認可她,也不是她厲害,而是他們要求低,容易滿足,不挑刺。

雷老大笑嗬嗬道:“彆說他們村子人了,就是翠花都佩服沈清極了,這幾日張口閉口都是她!”

雷老二糾正:“大哥,不是‘他們村子’,現在是我們村子!”

“對對對,是我們村子,我們也是有村子的人了!”雷老大從善如流的快速改口。

“走,回去和家裡其他人說說,讓他們也高興高興。”

雷家人興高采烈的回去了。

趙老大感歎:“要是咱們屋子蓋好了,糧食備充足了,大家夥一起湊食材辦個宴席該多好。”

聽到宴席,所有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沒事,咱們努力掙銀子,等有了銀錢,還怕辦不成宴席嗎?”

“到時候說不定逢年過節就能辦一次嘞。”

畢竟如今的他們全聚在一起,外麵無親無友,可不就是他們最親近麼!

曹家人冷眼看著底下一天天的變化,又見眾人聚在一起歡呼,不明所以。

“奶,雷家人也在裡麵,隻有我們家沒參與,是不是不太好?”曹青竹瞧著上山的雷家人,擔憂的問道。

以往阿娘說過和旁人打好關係很重要,畢竟有時候單單靠自己不成,還是需要他人幫助的。

曹婆子教導:“有啥好參與進去的,我問你,咱家不參與,這瞭望台吊橋難道就不保護咱家?”

曹青竹搖頭。

隻要蓋起來了他們當然受益,並且他們在山坡上,比那些出力出銀子蓋的村民更加安全!

可,“他們要是不給咱們用吊橋咋辦?”

曹婆子哼道:“他們敢!況且又不是咱們讓他們蓋的!

他們沒來、沒蓋時候咱們在這裡居住的好好的,出入也方便,又不是咱們求著他們蓋的,倘若不讓咱們出行,那咱們就讓他們拆掉好了。”

曹青竹一想也對。

“孫兒,那些農戶都是出苦力的低賤之人,他們出力乾活就和吃飯一樣簡單,你不同,你是讀書人,以後可是要做人上人的,如何能和他們一樣乾活?

更不能和他們稱兄道弟當兄弟當朋友!你以後結交的是京城裡的人,是達官顯貴。”

“嗯!”

雷家漢子見到曹家兩人,剛準備打招呼,就見兩人神色淡漠的轉身進了院子。

雷老二:“怎麼回事?咱們也沒要求他們曹家出銀子出力啊。”

“管他們做什麼!反正咱們做什麼落在曹家人眼裡都上不了台麵。”雷七貴哼道。

雷二富想起劉翠花的話,連忙說道:“還是葫蘆肚的人好,阿娘說得對,以後咱們和對咱們好的多結交。”

“曹家就算了!”

雷老大想到曹君竹不錯,歎氣道:“行了,背後少議論人是非,好不好心裡清楚就成;

天轉冷了,咱們收拾收拾,明日進城賣了黃芪,後天進深山打獵!”

這幾日他們漢子在葫蘆口乾活,女子則是天剛亮就挖黃芪,一直到晚上,然後全家出動借著月色洗乾淨切片晾曬。

前兩日的黃芪已經晾曬乾透,三家合在一起足足有兩百五十斤,早日送到藥鋪才安心。

真的能靠賣藥材掙到錢嗎?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