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上婦人沒想到原本隻是沈清一群人去城裡采購肉類,連帶去沈州的隊伍也一並回來了!
頓時歡喜的不知如何是好。
拉著自家漢子問東問西,以及沈州的風土人情。
聽到不同處嘖嘖稱奇,仿佛自己也跟著一起去見過世麵了。
趙明月江五爺周燕幾人看到謝青山,忙問道:“賣的如何?”
“都賣出去了沒?”
“價錢咋樣?“
謝青山被家人們團團圍在中間,先是點了點頭,然後按順序和重點回道:“全賣出去了,價錢和錦城一樣;
和錦城不同的是,芝麻的在沈州很好賣,比純麥芽糖的更好賣,說是有芝麻的更香甜。”
芝麻的比純麥芽糖的價格稍微低一些,畢竟芝麻哪有糖貴?
但哪怕稍微低一些,芝麻糖也更掙錢,畢竟芝麻的售價翻了數倍!
買的人也會考慮這一點,所以錦城大多會選擇買純糖,隻有不差錢的純粹為了口感才會選擇芝麻糖;
沒想到沈州的會更喜愛芝麻糖,不過也可能是沈州以及以北的富戶大戶官老爺們比錦城多多了的原因。
聽到全賣出去了且價錢一樣,三家人齊齊鬆了口氣。
他們不在沈清的工坊乾活,所有的來源一是土地;
二是山上藥材;
三就是糖坊。
之前趙明月家還會有豆腐的進項,但搬來大山後,外出去城裡以及周邊村落賣豆腐換豆子幾乎不可能,現在每次做了都隻供應村子上,或賣或換,這筆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最大的用途是用來改善口味和夥食。
如今辛苦了兩個多月製作出來的糖賣出去了,如何能不歡欣喜悅?
年歲小的忍不住問道:“得了多少銀子啊?”
長輩聽到價錢相同,其實已經算出一共掙了多少,但年歲小的不知道啊。
他們睜著大大的眼睛,興衝衝滿眼期待的看向謝青山。
謝青山看向江二爺,後者雙眼帶笑的微微點了點頭,謝青山方才比了個六。
圍繞的人群爆發出轟的歡呼聲。
竟然有六百兩!
江英等歡呼聲歇下去後,招呼道:“好了好了,今天有大進賬,晚食好好一起慶祝慶祝~”
聽到有好吃的,不止孩子們高興,大人們也都露出了笑容。
把孩子哄走後,大人們開始複盤。
“糖坊弄的晚,實打實才做了一個半月,上次去錦城賣了一批,有七十八兩吧?”
“後麵咱們怕太多了賣不掉,也沒全力做,虧了好多啊。”
“對,也就是說糖坊一個半月掙了六百七十八兩。”
“扣除買麥子、糯米的成本,純利潤算個四百五十兩吧,每家能分一百五十兩,一個半月一百五十兩,相當於一個月一百兩;
若是全力做,一家一個月一百五十兩也完全可以做到。”
江家人不自覺咽了咽口水。
一家一個月一百五十兩!
家裡十多口人,相當於每人月入十來兩銀子,這日子,不敢想呀。
一直沒開口的江二爺對上謝青山問道:“沈州的反響如何?若是再送過去,還賣得掉不?”
江家人又齊齊看向謝青山。
對,還得賣得掉,他們倒是不怕苦不怕累,甚至晚上點火把都能做,但做出來的要是賣不掉那也沒用啊。
謝青山沉穩道:“短時間不行,即使去了賣的估計也多不了,但大嫂子家要去京城,咱們可以跟著也運送一批去京城;
家裡繼續做,返回來時趁著天熱起來前再送一批去沈州,餘下的隻能等到九十月份天冷後了。”
他們家的麥芽糖之所以好賣,是因為麥芽糖會趁熱反複拉扯,每根糖條裡麵有一百多個小孔洞,這讓麥芽糖變得酥脆好吃。
天氣一熱,糖化了發粘,這份酥脆就沒了,所以他們隻能掙冬季的銀子。
好在現在身處北方,冬季漫長,對於他們來說是好事,能多掙兩個月銀子。
江二爺當即拍板:“明日去城裡,大量購買糯米和麥子回來!
有力氣的漢子們和婦人們負責糖坊,餘下的人不管老小都去地裡開荒;
三家合在一起吃飯,你們選幾人出來輪流做飯,頓頓有肉有蛋,肉去城裡買糯米和麥子時一起買回,不夠吃的話再從你們大嫂子那買油渣回來燉菜;
這兩批賣的六百七十八兩銀子,留兩百二十七兩銀子作為購買糯米麥子以及肉的成本,餘下的每家分一百五十兩。”
一下子分了一百五十兩銀子,所有人都熱血沸騰!
開荒是累,但頓頓有肉有蛋啊,並且也就是今年需要開荒才在二月份就開始勞作,等明年時不需要開荒,一直等到糖坊結束估摸才耕種,就不累了。
再說今年就算累也值得!
那可是一個月一百多兩的銀子啊,才隻能掙五六個月,要是可以選,一年到頭累也值當!
畢竟乾什麼活能掙到這個數?有銀子掙還嫌什麼累!
江二爺又問道:“青山,你和江家小子們說了出運送貨物的花費了沒?”
謝青山點了點頭。
其他人一頭霧水。
謝青山將平攤運送貨物的工錢花銷說了一遍,又道:“爹是怕提前說了,還沒見到銀子你們壓力大,就吩咐我和向南向北商議。”
如今收入很好,又留有二百多兩當本錢,外出的十幾兩銀子自然不在話下。
“嗐,彆說掙了銀子,就是虧了,咱們該出的也得出啊。”趙明月爽朗道。
真不是她馬後炮,而是做人做事本該如此。
做生意有風險,而且合夥組隊運貨,哪能讓沈清一家出?
不管自家生意如何,掙不掙銀子,都該出一份!
江五爺也跟著點頭。
三家當家人都認可了,謝青山道:“我待會去找大嫂子商議,看怎麼個定法?”
其他人都沒意見。
轉而開始商議加大力度做麥芽糖,以及晚上吃什麼?
“今日買了豬肉回來,雖然不多,但還有大棒骨,待會用大棒骨呼酸菜吃!
豬肉明日拿來燉乾豆角,等進了城,再多買些豬肉回來,最近一段時日又要製糖又要開荒,給家裡人好好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