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堂屋坐下,江水送上消食的大麥茶後退出。
淩逸理了理思緒,鄭重開口:“嬸子,紅薯非常好,我準備換回去不是當做口糧,而是作為種子。”
這話在沈清意料之中,她自然回道:“成啊,紅薯的產量實在高,我下午想到一事,或許對你有益,你聽聽?”
淩逸還沒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不過在聽到沈清有話要說,忙恭敬道:“嬸子你先說。”
沈清說是下午想到的,其實已經考慮了好長時間,此刻將想法一一說出:“你堂堂一個皇子,不說金尊玉貴的在京城享受榮華富貴,也是在封地上吃香喝辣,可你卻在寒冷偏僻又隨時有羅刹國進犯的黑水城鎮守;
當然這其中有你的能力和本事,能守得住才會讓皇上派去,隻是你現在是皇子,以後你兄弟繼承皇位有你這個手握精兵鎮守邊關的兄弟,對你而言也不知是福是禍;
終歸還是你父皇對你不甚上心,不過也正常,畢竟皇帝三宮六院嬪妃眾多,子女也就多,你吃虧在沒有親娘護著,我想著這紅薯你呈報上去,就說是你無意間發現的,嘗試著種了試試,結果產量出乎意料的高,特報給你父皇。
應當會有嘉獎吧?這是不是能算一份功績?有了這份功績,你往後的路或許能好走一些。”
原本把連弩讓給阿冰外祖父一家,想著把紅薯的功勞留給自己,博個美名和封號,以後就不是最低賤的商人,而是’官身‘。
隻是木匠一事後,她方才發現僅僅靠一個封號和美名沒多大用,需要的是實打實的靠山和實力,而淩逸則能成為她的靠山。
隻是淩逸太慘了些,自家親兄弟坑他占他便宜,還見不得他好,各種使絆子,她已經被劃到他這方,兩人猶如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不得把淩逸扶起來麼。
淩逸有身份,手握重兵,又有本事,再有功績加身,妥妥的金大腿啊。
權衡過後,她認為讓給他能讓利益最大化!
淩逸聽到沈清說他是皇子時已然愣住。
嬸子知曉他的身份了?
接著聽到說他的處境,眼眶一熱,忙低下頭去。
嬸子不是驚歎於他的尊貴身份,也沒有覺得他一城之主風光無限,而是心疼他不被重視的處境以及往後會有的尷尬。
怕他難受還安慰他是父皇子女眾多,其實他明白,也早已不奢求父愛和重視。
後又聽到嬸子要將紅薯的功勞全給他!
讓他進入父皇的眼簾,讓他有這天大的功績,隻為往後的路好走一些!
他深吸口氣,哽聲道:“嬸子我不能,這是天大的功勞,你知道你會得到什麼嗎?一品誥命夫人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誥命在身,你就再也不用擔心其他人刁難了。
先前木匠的事也不會再發生。”
上次馮猛他們來黑水城馱貴重皮料時,他已經知曉鋪子上木匠全部罷工的事,是他讓他們擔驚受怕了。
也是他無用,自己被欺壓,連帶他們也一並被欺壓。
他是很想讓父皇看到他,但不能是損害嬸子的利益,不然他和欺壓他們的人有什麼區彆?
沈清失笑:“是猛子告訴你的?他真是個大嘴巴,不過這事你也不用自責,是彆人不好,不是你的原因。”
淩逸嗯了聲,他怎麼可能不自責?
明明是他連累了她們!
以嬸子出的租賃銀子其實租彆家鋪子完全可以,她是為了幫他。
他低聲道:“嬸子,其實我有銀子了,上個月父皇賞賜了我許多金銀珠寶,我塞了銀子給傳旨的公公,打聽到後麵還有喜事;
另外公公說有人馬去巴蜀接人回來,到時還有旨意冊封;
所以我猜測是霍家的事,父皇對於我寫信的做法是認同的,非但沒有惱怒還給與了獎勵,是不是代表霍家也被接受了?”
沈清對於這個消息屬實驚喜!
老大和阿冰原本預計六月份能回來,晚的話七月份也能回來了吧?可這都快九月了,人還沒回來。
說不擔心是假的,隻是山高水遠,通訊不便,根本不知曉那邊什麼情況,一天沒回來,家裡人就多擔心一天。
此時聽到淩逸說霍家要被接到京城,還有冊封,終於明白為何阿冰和老大沒回來了,應當是一並要被接去京城了!
也好,冊封是天大的喜事,阿冰兩人能旁觀也是難得的體驗。
“好,霍家回來了對你來說是好事。”
淩逸點頭,又道:“霍老將軍一直鎮守黑水城,他若官複原職,父皇很有可能還是派他來黑水城,到時我也許會回京城,所以嬸子紅薯的功勞不用放在我身上,以後的路我靠自己;
還有我現在有銀錢了,所屬百姓也讓他們多多的養了牛羊,到時先換糧食,若是不夠我貼補一二想必也夠了,嬸子你無需擔憂我。”
這些賞賜確切的說是嬸子幫他得到的!
消息其實也是因為嬸子的緣故才能打聽到,以往即便塞銀子那些公公也不會多說,他們都是人精,對於父皇的態度以及宮裡的風向格外敏銳。
他塞銀子他們願意說,一是喜事,和他相關的喜事;二應該是父皇對於他和霍家,態度轉變了
聽到淩逸有錢了,沈清無比欣慰。
不錯不錯,錢是人的膽!
有錢就有滿滿的安全感,誰不想錢多啊。
淩逸是個乾實事的,這些銀子在他手上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村子上人家不缺銀子,他們一個個身家老富有了,你用牛羊和他們換,就換新鮮的紅薯,回去了做種苗;
紅薯按照粗糧的價格換吧,一斤牛羊肉在四十文左右,一斤粗糧在三四文,一斤肉換十斤紅薯,這個定價雙方都不吃虧。
你手上的銀子則去彆處購買糧食,先熬過這年,等明年黑水城的紅薯收獲,往後每年都無需再為糧食發愁了。”
要知道紅薯因為產量大,在華國曆史上直接讓人口翻了三四倍!
養活靖朝目前的人口,完全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