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他們當買家的時候,自然是希望東西越便宜越好,現在他們幫忙賣麻椒,當然是希望能賣的越貴越好。
但不用腦子也知道不可能。
畢竟花椒的價格在那擺著,要是太貴乾嘛不用花椒?
並且就算沒有花椒,貴到一定程度了,吃食成本太高,下一步就是去掉或者用彆的替代,降低成本。
他們不會做生意,但這些簡單的道理還是懂的。
霍老爺子看向沈清,誠心請教:“我們流放的村子山上到處都是這個小樹,具體多少不知道,因著賣不出去,當地村民隻是做肉菜或者打蘸水的時候用上一些;
各家各戶會曬乾一些囤著慢慢用,隨便摘摘十多斤幾十斤不成問題,我大致估算一下隻一個村子至少能有大幾百斤,周邊加在一起好幾千斤不成問題,整個巴蜀那就更多了;
至於定價,這方麵說實話我們一竅不通,還請你拿主意。”
沈清算了筆賬。
她這火鍋底料,用花椒的話是二兩,用麻椒是一兩,一天中午加晚上的話五六十桌生意就是五六斤,一年在兩千斤左右的用量。
這隻是京城的一家店,銷量完全能覆蓋霍家人流放的村子和旁邊村落。
霍家人對本村麻椒情況如數家珍就罷了,連周邊村落也知道,看來是打過交道,不過也是,村落之間離得近大多會通婚,加上其他的原因,會多有走動,霍家畢竟不是安居一隅的人,又上過戰場,觀察自然比普通農戶仔細全麵。
也或者,他們在流放之地也在尋找生機,給自己以及當地人尋求一份能賴以謀生的生計,如今他們回來京城,重回富貴,卻仍惦記著巴蜀流放之地的村民,所以才會在聽到她開香辣火鍋店時主動找上來。
替他們尋找一份生計。
“花椒曬乾透的一兩八九十文,麻椒一兩定在四十五文,你們覺得如何?”
“一兩,四十五文?”霍青楊咽了咽口水,重複的問道。
他當然知道花椒貴,但麻椒能賣上四十五文的價是他沒想到的。
畢竟花椒再貴,皇家權貴富貴人家都會買,不會為了便宜,轉而去買麻椒;
麻椒無人買,無人買的東西,在山林枝頭那就是雜樹野草,沈清也願意給四十五文的價嗎?
在商言商,說實在話,就是十幾文,甚至幾文一斤,窮苦農戶也願意付出大把工夫去采摘晾曬賣,畢竟賣出去就能有銀錢收入。
其他人也想到這兒,霍老將軍代表霍家眾人說道:“你不用看在我們的麵子上出高價,你做生意不掙銀子怎麼行?”
不能他們霍家的恩情,轉移到沈清身上,她開火鍋鋪子掙銀錢是主要目的,而且租賃鋪子、夥計工錢哪哪不是一大筆支出,總不能為了幫他們還要高價購買調料。
沈清算道:“倒不是幫你們,而是我想著麻辣火鍋倘若做起來了,後麵會有一堆模仿的,吃食生意利潤大,尤其都是富貴人家來吃火鍋,他們不在乎價高不高,隻在乎好不好吃;
四十五文一斤的麻椒放在成本裡算多的,定價貴上一些也不影響,但咱們要是一上來定價太低,後麵隻會越來越低,穀賤則傷農。”
“穀賤傷農。”霍老將軍反複咀嚼這四個字。
古籍上有這句話,他讀書時能理解,隻是從未以這個角度去看待過。
是啊,農戶賴以謀生的所有東西,不都能涵蓋進去麼,而不單單隻是田地裡的糧食!
沈清肯定的道:“對,咱們一直以這個價購買,後麵有人想做麻辣火鍋的吃食自然有商人去收購,有咱們當兜底的,他們出價太低農戶如何會賣?
這樣就不會讓商戶惡意壓價成功,也能形成良好的市場,讓當地農戶不說發家致富,至少能用勞力養活一大家子人,而不是全家辛苦勞累後依然吃不飽穿不暖。”
價越壓越低,到後麵辛辛苦苦一場,仍然不夠溫飽,付出了勞力掙不到銀錢,那日子豈不是更苦更累了。
和華國一些農戶一樣,辛苦一場最後算了算成本,隻略微掙了一點,可華國至少產量高,吃飽穿暖這種最低生活保障不成問題,靖朝則不同,這是真的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朝代。
她必須從源頭上就杜絕!
霍家個個麵色動容。
霍老將軍強撐著身體站起,端起茶杯,鄭重道:“老朽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沈清慌的跟著站起,推拒道:“不敢當不敢當~”
她就是做了一個正常人應當做的事而已。
她連忙朝其他霍家人使眼色,讓他們勸勸自家老爺子。
真是的,哪能讓長輩敬她啊。
霍家人回神,走到霍老將軍旁邊,齊聲道:“爹,咱們一起敬吧。”
沈清:她做生意買原材料,不是很正常麼?
“兩方都受益的事,無需如此客氣。”
霍青霖動容道:“沈清,你不知道這些年我們想了多少掙錢的法子,真的,掙錢太難了;
以往我們霍家雖節儉過日子,但那也是相對京城裡的高官顯貴們,等去了巴蜀,方才知道日子還能那樣苦;
也體會到什麼叫一文錢難道英雄漢、什麼叫無能為力,能想的法子都想了;
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發現了什麼好東西送去城池,要不沒人要,要不出價很低很低,低到僅夠全家三天的吃食,又要操心三天後的吃食從哪裡來。”
霍青楊長長歎氣:“不是我們懶,也不是我們不努力,但使了全身的力氣,也隻夠活下去而已。”
隻是活下去,已經萬分艱難了。
“一兩四十五文,一斤就是四百五十文,咱們家裡現在有兩麻袋,至少有兩百斤,也就是說單單這兩麻袋就是九十兩銀子?”霍青柏對於算出來數字有一瞬間的愣神,呆呆的看向其他家人。
霍青霖很肯定的點了點頭,回道:“是。”
九十兩銀子,這是他們所在的村子十三戶人家一起湊出來的,也就是說每戶人家能分到近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