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備親自率人恭敬守候於草廬前,他對諸葛亮的好感倍增。
諸葛亮嘴角含笑,顯然對劉備之舉頗為滿意。
“哎呀,竟是劉皇叔光臨,有失遠迎。”
黃承彥走近,拱手行禮,笑言。
劉備謙卑上前,向黃承彥深深鞠躬:“劉備拜見黃老先生。”
黃承彥連忙製止:“皇叔大禮,老朽承受不起,請起。”接著向黃月英引薦:“月英,這位便是仁德聞名的劉皇叔。”
黃月英低頭行禮,舉止大方。
此景足以彰顯其良好教養。
黃承彥詢問:“皇叔此來,可是為了孔明?”言罷,攜黃月英離去。
待人走後,劉備誠摯行禮:“新野劉備,特來求見臥龍先生。”
諸葛亮笑而擺手:“皇叔兩次來訪未遇,此次又未能遠迎,實在抱歉。請進草廬共敘。”
劉備客氣回應,兩人步入草廬,書童獻茶後退。
言談間,論及天下大勢,劉備心潮澎湃,渴望即刻行動,先取荊州,再謀西川。
儘管心懷壯誌,劉備仍能自製。
隨即,他起身跪於諸葛亮麵前,淚光閃爍。
“劉備鬥膽,懇請先生出山相助。”
“我願尊先生為師,終身敬奉。”
言畢,深深叩拜。
諸葛亮望著劉備,深受感動。
他認為,唯有劉備能助他實現抱負。
於是,諸葛亮亦跪:“主公,我願全力輔佐。”
劉備大喜:“妙哉!妙哉!”連忙扶起諸葛亮。
他緊握諸葛亮之手:“得先生相助,猶如文王遇薑尚,高祖逢張良,漢室複興有望,百姓亦有救矣。”
諸葛亮謙遜道:“主公過譽,我怎敢與薑尚、張良相比。”
劉備笑道:“軍師太謙。”
先前淚水已乾,他麵色重煥光彩。
諸葛亮未再提此事,轉而問道:“主公,我有一事欲問。”
“軍師請言。”
“主公可知蘇晨,字甯宇?”諸葛亮眼中閃爍著奇異光芒。
劉備點頭:“元直曾提及此人。”隨即簡述近日所聞。
“竟投靠曹操,是我看錯了。”諸葛亮搖頭,語氣含輕蔑。
忽又想及一事:“主公,元直赴許昌,可是因老夫人書信?”
“正是,元直極孝,收信後便急赴許昌。”劉備語帶傷感。
憶及當日挽留徐庶,他淚流滿麵,而徐庶執意離去,至今未歸,或許已投曹操,劉備愈想愈怒。
“元直恐中曹操之計。”諸葛亮搖頭歎息,“曹操偽造老夫人書信,元直一時慌亂,未識破詭計。”
“竟如此?”劉備心中一震,稍感寬慰。
若是徐庶被誤導至許昌,總比投曹要好。
“定是如此,且我料定,此計乃蘇甯宇所獻。”諸葛亮輕搖羽扇。
“為何?”劉備問。
“甯宇與我們共處近載,對我們的性情有所了解。”諸葛亮平靜道,“他知元直極孝,便以此設局,誘元直至許昌。”
劉備聞言,怒不可遏:“此人卑劣,為求富貴,竟出賣同門。你們四人同出師門,卻有天壤之彆,真乃魚龍混雜。”
因蘇甯宇,劉備痛失一謀士。
若徐庶在,與諸葛亮聯手,圖天下豈不更易?
諸葛亮輕搖羽扇:“此人雖聰穎,卻誤入歧途,主公勿輕視。”
劉備頷首:“他雖有智謀,卻不及軍師。有軍師在側,吾不懼其詭計。”
諸葛亮沉默,其神態自若,顯是對劉備之言頗為讚同。
“軍師,時辰不早,吾等前往新野。”劉備言罷。
“主公,請先行。”諸葛亮回應。
他吩咐書童留守草廬,保持其整潔,並許以日後歸來之諾。書童聞言,麵露失望,一時愣住。
二人不顧書童反應,喚關羽、張飛,共騎下山。
至新野,糜芳急至,對劉備疾呼:“主公,荊州牧劉表病篤,遣書數封,邀主公共商大事。”
劉備失色,深知自己在新野之安穩,不僅憑皇叔之名,更賴與劉表之深交。
劉表健在時,蔡瑁雖惡,亦有所忌憚。然劉表一旦仙逝,新野或將孤立,局勢堪憂。
“速召子龍,同赴襄陽!”劉備急令,又囑關羽、張飛,“吾去後,諸事皆由軍師決斷,不可妄動。”
“若對軍師不敬,吾必嚴懲!”言畢,趙雲已至,劉備亦上馬,疾馳襄陽。
關羽、張飛對諸葛亮投以冷目,進城而去。
諸葛亮泰然自若,步入議事廳,著手處理積壓公務。
……
許昌城內,蘇晨揉額苦笑,望向身旁的許褚。自曹操下令以來,許褚頻至,美其名曰交流,實則貪杯。
蘇晨初欲拒之,然許褚糾纏不休,甚至在其休憩時練武,喧嘩之聲不絕。
無奈,蘇晨取出珍藏佳釀,遣許褚至一旁獨享。
二鍋頭烈酒讓許褚也難以承受,酒至半酣,他便開始喋喋不休地講述家族趣聞:某位族妹美麗動人,眾多貴族公子追求皆被拒;某位嬸嬸身強體壯,必能誕下男嗣。
蘇晨聽得厭煩不已。
“軍師……嗝……我說的都是真的。”許褚抱著酒壇,醉眼朦朧。
“仲康,時候不早,你該回營了。”蘇晨望天提醒。
許褚起身,抱著酒壇,踉蹌幾步,道:“軍師,我先走了,改日再來。”
言罷,便朝門外蹣跚而去。
最好彆再來。
望著許褚背影,蘇晨苦笑。
如此下去,他必將崩潰。
唯有離開許昌,方能擺脫此境。
念及曹操即將南征,蘇晨決定提前啟程,前往荊襄散心。
“公子,有荊州來信。”
這時,甄宓男裝打扮,遞進一封信。
荊州來信?蘇晨心弦緊繃。
他屢次致信荊州黃家,意在邀黃月英來許昌相見。
然信件皆如泥牛入海,杳無音訊。
無奈,蘇晨隻得命暗探搜尋黃月英下落。
此信正是暗探所送,需特定訓練方能解讀。
此時無人通曉密碼。
閱畢,蘇晨焚信,嘴角勾起冷笑。
他寄往黃家的信,皆被暗中銷毀,黃月英亦被瞞在鼓裡。
黃家此舉,隻為促成黃月英與諸葛亮的婚事。
他,在黃家眼中,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