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袁紹正是以此法壓製曹操,可惜袁紹終究不堪一擊,被曹操火燒烏巢,遺憾敗北。
劉備一聽,立刻皺眉道:“我最了解曹操,他絕不會用這樣的手段。”
“在他心中,士兵比百姓更重要。”
“如今,他為了百姓竟放棄追擊我的機會,這完全不符合他的作風。”
不得不承認,儘管劉備與曹操為敵,但對曹操了解甚深。
他堅信,此事絕非曹操所為。
諸葛亮也有同感。
從對方迅速識破他的火燒博望坡之計並做出反製時,他就已有所察覺。
直至現在,他才確信無疑。
“主公,曹操身邊必有高人。”
此人智謀多端,深邃難測,兼具賈詡之狡猾、郭嘉之奇謀、荀彧之沉穩、程昱之熟慮,非凡人所能及。
我暫無法洞悉此人,唯有見機行事。
諸葛亮之意已明。
非我不及此人,實則他匿於暗,我曝於明。
他對我知之甚詳,故能精準施策,而我對其底細茫然,計策被識破亦在情理。
正當劉備與諸葛亮沉思之際,關羽騎赤兔馬,一臉倦容獨至。
近劉備處,關羽力竭,險些跌落,勉力倚青龍偃月刀以支撐。
其後不遠處,關平與周倉滿身血汙,墜馬仰臥,不願起身。
“雲長!”
劉備下馬急扶關羽,眼眶泛紅,“你何以至此?”
“大哥,我與劉琦公子率軍至江夏,黃祖已獻郡守印。”
“欲遣人告之大哥,不料遭江夏守將甘寧伏擊,損失慘重,黃祖亦混戰中被甘寧所殺。”
“所帶兩千士卒,儘為甘寧圍於夏口港,恐凶多吉少。”
“我與劉琦公子率殘部,奪江夏水船,方得脫甘寧之手。”
關羽言罷,滿麵懊悔望劉備。
“大哥,皆因我無能,方陷甘寧之計。”
聞此,劉備疑惑望諸葛亮。
意即,軍師,何以至此?
非言擒黃祖,借劉琦之名,江夏眾將不敢違乎?
諸葛亮眉宇緊鎖。
他亦未料有此變故。
“主公,兵法無常,亮亦未料江夏諸將中已有投曹者。”
“未曾想,曹操竟先一步識破我們取江夏之意,暗中勾結江夏守將,設伏擊二哥。”
諸葛亮神色沮喪。
仿若其每一步籌謀皆被人預知,令其有力無處使,倍感挫敗。
“罷了,既江夏難攻,便另尋他途。”
“雲長,此事非你之過,速去歇息調養。”
劉備輕拍關羽肩膀後,吩咐醫官照顧好眾人。
轉身間,他見諸葛亮麵色有異,便緊握住他的手,溫柔地勸慰:“軍師,敗仗之責不在你,是我劉備不敵曹操。”
“你調度兩萬兵馬,有序抵抗曹軍,保我軍前行無憂,功不可沒。”
“你的功績遠大於過失。”
“我從未後悔三請軍師出山,有你相助,是我之大幸。”
劉備目光真誠,全神貫注。
諸葛亮深受感動。
士為知己者亡。
得遇明主,此生誓當傾儘全力以報。
諸葛亮道:“主公,江夏既失,難以攻取,我們隻能與劉琦公子共守江陵,先阻曹操,再圖破敵。”
江陵地形優越,雖不及江夏,卻遠勝新野。
唯一缺點是,江陵孤懸,失去襄陽屏障,補給困難,易被圍困。
劉備無奈點頭:“也隻能如此,軍師需多費心。”
“此乃分內之事。”
諸葛亮拱手回應。
此時,一匹馬疾馳而來,顯現出馬上人的魁梧身姿。
“大哥!”
“我回來了。”
張飛手持丈八蛇矛,立於馬背,眉宇間滿是驕傲。
“翼德,我讓你在當陽橋斷後,為何擅自回來?”
劉備大驚。
之前,張飛主動要求在當陽橋阻擊夏侯惇五萬大軍,他未阻攔。
而今,張飛獨自歸來。
難道失守了?夏侯惇追兵將至?
“大哥彆擔心,我已嚇退夏侯惇,他們暫時不敢來犯。”
張飛下馬,走近劉備說道。
“細細道來,莫要遺漏。”
張飛連忙將經過詳細敘述。
昔日,張飛於當陽橋後故弄玄虛,僅憑一聲怒吼,便令夏侯惇五萬大軍驚恐撤退。
見敵軍潰散,他立刻追擊而上。
“哈哈,沒想到翼德也會用計,好,好!”
劉備按住張飛肩膀,連連拍打以示讚揚。
張飛笑容滿麵,轉向諸葛亮。
“軍師,我這計策如何?”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翼德此計甚妙。”
“如此說來,我也能當軍師了,大哥,以後讓我來輔佐你吧。”
張飛話中帶刺。
諸葛亮神色平靜。
劉備卻麵色一凜,喝道:“翼德,休要對軍師無禮,否則休認我為兄。”
言罷,鬆開張飛,轉身佯裝生氣。
“嘿嘿,大哥莫怒,我自當遵從。”
張飛瞪了諸葛亮一眼。
不知軍師有何魔力,竟讓大哥如此信服。
“很好!”
劉備點頭,稍一思索,又問:“翼德,路上可見到子龍?”
“彆提趙雲!”
張飛怒目切齒,“我親眼見他北上投曹,至今未歸,定是降了曹操。”
“絕無可能!”
劉備大怒,“子龍與我情深義重,怎會背叛?”
“大哥,我親眼所見,趙雲確已降曹。”
張飛堅持。
“翼德,休要再言,除非子龍親口承認,否則我不信。”
劉備語氣堅決,目光銳利。
張飛縮了縮脖子,嘀咕幾句,不再多言。
此時,氣氛凝重。
一名傳令兵匆匆跑來。
“主公,趙將軍攜夫人公子歸營了。”
什麼!
劉備神色瞬變,旋即露出喜色。
子龍不僅歸來,還帶回了妻兒?
這對劉備而言,猶如久旱逢甘霖。
“或許是我看錯了,子龍並未投降曹操。”
張飛撓頭,一臉窘態。
“以後彆這麼魯莽了,子龍是咱自家兄弟,怎會背叛?”劉備瞪了張飛一眼,接著說,“走,跟我去向子龍道歉。”
“好嘞,大哥說得對,我這就去認錯,是我冤枉他了。”張飛憨笑道。
“軍師,咱們一起去看看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