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南門,所幸未見夏侯惇伏兵。劉備心存疑慮,以夏侯惇的智謀,怎會放過此等良機?
撤退路上,他時刻警惕。
直至全軍安全撤出南門,劉備方鬆一口氣。
城門外,趙雲騎白馬,持槍猛擊劉備坐騎的盧,迫使它載著劉備疾馳而去。
劉備初時不解,待的盧遠去,才高呼:“子龍,你這是為何?”
“主公,速速離去!”趙雲的呼喊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劉備初不介意,但隨著距離拉遠,心中痛苦愈發沉重。
趙雲自追隨以來,始終忠心耿耿,無怨無悔。
他對主公的每一條命令,皆傾儘全力執行。
這位忠心耿耿的將領即將離去,讓他心痛無比。
“心如刀絞!”
“曹賊,我誓要斬你首級!”
劉備憤怒地咆哮。
但他沒有回頭。
早在這之前,他已做出決定。
撤退需有人斷後……
雖不舍趙雲,卻也無可奈何。
劉備策馬前行,眼中含淚。
南門處,望著劉備離去,趙雲眼神黯淡,轉身對數十名白馬義從說:“上馬!”
眾人齊聲答應。
“情深義重,生死相隨;天地可鑒,白馬為證!”
誓畢,趙雲輕撫馬頸。
馬兒也在他臉上蹭了蹭。
但緊接著……
趙雲後退一步,在馬背上猛刺一槍,其餘騎兵紛紛效仿,數十匹白馬長嘶,隱入夜色。
“關城門。”
目送戰馬遠去,趙雲深吸一口氣,緊握長槍,向北門走去。
趙雲返回時,夏侯惇大軍已從西門攻入。
劉備大軍腹背受敵,激戰正酣。
“隻需堅持片刻,便能脫困。”
“片刻後,你們各自逃生,不必再追隨我。”
趙雲聲音沙啞,疲憊地對身邊人說。
“將軍!”
眾人哽咽,緊握兵器。
“無需多言,隨我殺敵!”
說完,趙雲挺槍衝進曹營,奮勇拚殺。
經趙雲指揮,剩餘劉備軍士氣大振,戰鬥力大增。
兩者合力,暫時擋住曹軍攻勢。
後方觀戰的夏侯惇連聲驚歎。
“這便是當年長阪坡七進七出的趙子龍?果然名不虛傳。”
先前的劉備軍士氣低落,眼看就要崩潰。
不料,趙雲孤身前來,竟讓他們重聚力量,大大延緩了夏侯惇的進攻。
“於禁,帶五千精兵攻擊劉備左翼。”
“宗南,引領三千輕騎兵突襲右翼。”
“趙霸,指揮兩千刀盾兵攔截趙雲,務必圍困之。”
“傳令,全軍即刻全力進攻,半炷香內捕獲趙雲,吾欲將其押解至襄陽,獻給丞相,借此攻取江陵。”
夏侯惇揚手發令。
諸將紛紛拱手應答。
緊接著,
入城先鋒部隊一分為三。
不久,劉備全軍陷入重圍。
若非城內空間狹小,又有民居阻隔,趙雲借此固守,夏侯惇本不必如此費力。
趙雲雖拚死抵抗,卻難改戰局。
果然,
隨著援軍的抵達,劉軍防線日益薄弱。
趙雲身旁士兵紛紛倒下,他自身亦多處受傷,戰袍被鮮血浸透。
但他仍舊咬緊牙關,不肯放棄。
約定時間尚早,必須堅持。
須臾間,
劉軍人數已不足半數。
餘下士兵僅憑本能繼續戰鬥。
然人對死亡終有畏懼。
很快,剩餘劉軍全麵崩潰,丟棄兵器,跪地求饒。
一人,兩人,三人……
繼而成群。
不久,
劉軍或戰死沙場,或投降歸順。
唯獨趙雲周圍尚有百餘人堅守。
“弓箭手待命。”
戰事接近尾聲,夏侯惇不願再等。
他一揮手,數千弓箭手迅速集結。
曹軍則迅速撤退至安全位置。
“趙雲,投降吧。”
“主公素來敬仰勇士,你如此英勇,定能獲主公賞識。”
“何必為劉備一人,輕易犧牲?”
弓箭手拉滿弓弦,夏侯惇卻不願趙雲就此斃命,策馬向前,試圖勸降。
況且,他還欲活捉趙雲以立功。
活趙雲的價值遠超死趙雲。
“主公待我恩重如山,我誓死相報。”
“來吧,即便一死,亦無憾。”
趙雲立於屍山血海之中,冷漠回應。
“罷了,既然你一心求死,我隻好忍痛下令。”
夏侯惇搖頭歎息。
勸降無果,唯有率軍剿滅。
在此事上,他與曹操大相徑庭,曹操珍視人才,常懷慈悲,不忍誅殺。
而他,卻無法如此。
正當他欲下令放箭,黃忠挺身而出,向夏侯惇作揖道:“夏侯將軍,趙雲乃舉世無雙的勇將,豈能這般糊裡糊塗地喪命?請容我送他最後一程。”
黃忠此前一直隱身一旁,不願卷入戰禍。
夏侯惇雖有射殺趙雲之意,但終究未能下手。
他心中對趙雲抱有敬意,不忍見其斃命。
“那便有勞黃將軍了。”
夏侯惇不願背負誅殺趙雲的惡名,點頭應允。
他指揮軍隊撤退,一邊接管江陵城,一邊聯絡城中世家,清掃街道。
一切安排就緒,他的目光轉向戰場。
“子龍將軍,請!”黃忠行禮。
“能敗在老將軍手下,吾心足矣。”趙雲笑道。
二人對視片刻,隨即衝向對方,迅速交手。
他們的武藝超凡脫俗,令夏侯惇心潮起伏,自感不及。
數十回合後,二人皆顯疲態。
黃忠年邁,體力衰退;趙雲則因極度疲倦,難以施展全力。
如此相持半炷香時間。
二人幾乎同時向對方要害出手。
就在這緊要關頭。
趙雲突然卸力,長槍由刺轉拍,嘴角露出釋然的笑容。
黃忠大驚,雖及時收手,大刀仍劃破了趙雲腰部,雖非致命,亦是重創。
“子龍將軍,為何中途住手?”黃忠審視手中兵器,走近扶起趙雲,歎息問道。
趙雲搖頭未語。
“黃老將軍,能否替我做一件事?”
他氣息奄奄,緊握黃忠手臂懇求。
“請講。”
“送我回常山!”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