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此乃軍師之策(1 / 1)

推荐阅读:

而在江夏城內,劉備與諸葛亮正巡視城防,接收曹軍降將降兵。

大軍入城首要任務是穩定局勢,重布防禦,以防不測。

諸葛亮原以為接收會有諸多阻礙,不想竟異常順利。

曹軍將領與士兵稍作抵抗後便投降,轉而為劉備效力。

劉備滿心歡喜。

畢竟,江夏城原本有兩萬曹軍。

而他自身兵力與之相當,總計兩萬。

如今兵力驟增一倍,怎能不令他興奮?四萬大軍,讓他更具諸侯風範。

劉備的自信也隨之膨脹。

但諸葛亮卻麵露憂色,眉頭緊鎖。

此事太過蹊蹺。

收納降兵怎會如此輕易?

然而,劉備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諸葛亮不願掃興,於是謹慎建議:“主公,江夏曹軍雖降,但仍需觀察幾日再做定奪。”

劉備聞言,眉頭微皺。

“軍師可是擔心降兵有異心?”

劉備心中一凜。

他略作思考,覺得確實如此。

一切太過順利,如同夢境。

入城以來,幾乎未遇抵抗。

“並非如此,隻是心存疑慮,為防萬一,請主公采納。”

諸葛亮恭敬行禮。

他並無確鑿證據,隻是直覺讓他擔憂。

“嗯……也好。”

劉備點頭,卻又猶豫:“若隨意拘禁,恐生事端;若他們真心歸降,此舉反會逼他們反叛。”

“若不拘禁,則需分散駐紮並監視,至少需三四千人方能駕馭這兩萬人。我軍兵力本就不足,再分兵更為困難,如何防禦?”

諸葛亮笑道:“主公隻需令各營將領與部下分彆安置,千餘人足矣。”

“妙計!”

劉備欣然讚同。

兩萬降兵雖眾,若無首領,難成大患。

隻要控製將領,士兵自不敢妄動。

“就按軍師之計行事。”

劉備立刻下令。

江夏城內的兩萬軍士被有效隔離。

儘管江夏士兵心懷不滿,但因劉軍長矛犀利,隻能隱忍,各自退回營地休整。

隨後,劉備調動餘下四千兵力,加固江夏防禦。

每座城門各部署千人把守。

儘管兵力略顯不足,但足以穩固整個江夏城。

部署完畢,劉備鬆了口氣,笑容滿麵地對諸葛亮說:“待關羽、張飛和趙雲歸來,便能徹底安心。”

諸葛亮輕搖羽扇,提議:“主公初至江夏,應廣結人脈。”

“既然防禦已就緒,主公不妨宴請城中各大世家及歸順將領,以示安撫。”諸葛亮續道。

“這是自然,軍師不說我也會做。走吧,軍師,一同去會見這些人。”劉備拉著諸葛亮的手,向太守府行去。

路上,劉備與百姓交談,安撫民心。

得知仁德著稱的劉皇叔駕臨,百姓紛紛圍觀,街道很快人山人海。

劉備滿麵春風,滿是喜悅與自豪。

諸葛亮也對劉備滿懷敬意。

這才是真正的君主,是他願誓死效忠的主公。

“主公仁德之名,響徹四方。”

“江夏百姓自發迎接,足見主公深得民心,自古民心所向,主公未來可期。”諸葛亮拱手說道。

劉備聞言,神色凝重。

“孔明,慎言。我畢生所求,乃複興漢室,重振劉氏榮光。即便一統天下,我也必迎天子登基,而我們兄弟幾人及軍師,尋一處清幽之地隱居,享受閒適生活,豈不美哉?”

“天下乃天子之天下,非我劉備私有,請勿誤解。”劉備鄭重囑咐。

諸葛亮微怔。

劉備未稱他為軍師,而用表字相稱,顯然是以朋友而非上下級相待。

諸葛亮聰慧過人,當即領悟了劉備的心意。

此刻,諸葛亮鄭重行禮道:“主公所言極是,亮一時失察。”

“無須多言,我們步行前往太守府,我也想多聽聽百姓的心聲。”劉備笑而擺手。

沿途,劉備時刻關懷百姓的生活。

他甚至親自背起一位八旬老嫗送其歸家。

大漢以孝義立國。

此事一出,城中百姓對劉備有了更深的認識。

他不僅仁義,更是大孝之人。

劉備的美譽再度傳遍四方。

送完老嫗後,劉備與眾人揮手作彆,隨即前往太守府。

諸葛亮一路含笑相隨,細心觀察劉備的言行舉止,愈發滿意。

仁者必得天下!

士為知己者死!

此刻,諸葛亮已決意全力輔佐劉備。

……

劉備得民心後,設宴款待江夏世家之時,

竟陵山中,

甘寧亦收到前線戰報。

得知蔡和三萬大軍在西陵被關羽火攻擊潰,殘部又被趙雲嚇降,甘寧不屑一笑:“廢物一群,不出所料。”

趙霸不解:“將軍早知二人不堪重用?”

“自然,他們雖為蔡瑁親族,但仍是世家子弟,不通兵法,無謀無略,純屬平庸。”甘寧點頭。

“既如此,為何還讓他們守江夏?”趙霸疑惑。

庸將誤軍。

明知蔡和、蔡中無能,卻仍令其守城。

若非甘寧受恩於主公,趙霸真要疑其為劉備奸細了。

甘寧冷笑,揮刀道:“就是要把江夏送給劉備,不然如何留他?”

“末將不解。”趙霸搖頭。

江夏重鎮,為何要拱手讓人?

豈不是資敵?

“此乃軍師之策。”甘寧道。

“保人命不失地,人地兩得;保地失人心,人地皆失。”

甘寧言罷,見趙霸麵露困惑,遂輕拍其肩,“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此淺顯之理尚不明?”

趙霸委屈,縮頸而言:“我……”

他出身貧寒,以打鐵賣藝為生,若無讀書之機,豈會在許昌受辱,幾近家破人亡,更不會因此得遇恩公。

“將軍,懇請賜教,讓小人也略知恩公高論一二。”趙霸請求道。

“也罷。”甘寧應允,續言,“那兩句話,實則意在劉備。”

“若劉備按兵不動,不取江夏,則可全身而退,日後尚有東山再起之時。畢竟劉備威望素著,一呼百應。”

“反之,若劉備野心勃勃,執意攻取江夏,則新募之兵儘失,即便得之亦難守。再者,即便劉備奪得江夏,後續三萬援兵皆為老弱病殘,無戰力可言,反增其監管之累,實則削弱其力。”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