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峰拿過信件的那一刻,不用多說,陸七和馮明就已經追了出去,結果,便是撲了個空,連人影兒都沒有見著。
想來,信件是早早就被放到了窗台上,張小梅打開窗戶透氣時才發現而已。
張小梅和她丈夫見李峰如此嚴肅,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保密,但還是小雞啄米似地點著頭,一個勁地說好。
縣局領導親自來家裡走訪,論辦案,人家是專業的,自然輪不到他們這些門外漢來說三道四。
飯已上桌,還冒著熱氣,時間固然緊迫,但也不差這一頓飯的時間,李峰做了個手勢,示意大家繼續吃飯。
馮明這一回,倒是真有些佩服李峰了,都火燒眉毛了,古人言“心有驚雷而麵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彆的不說,單說李政委這份處變不驚的沉穩吧,確實是不服不行。
換了他,如此案件收獲如此重要的線索,早就飛似地趕回局裡研究後續部署了,哪還有心思吃什麼飯啊。
晚飯間,李峰和張招娣的一乾親屬們簡單聊了聊,可惜,並沒有發現什麼有用的線索,親戚們都說張招娣從小就過得苦,但她自己也爭氣,紡織廠是她靠自己的本事進的,沒有蒙父輩的餘蔭,懂事、內向,有什麼事都憋在心裡,不喜歡和人說三道四。
聽著這些話,李峰三人心中,逐漸勾勒出一個堅強、樸實的婦女形象,是生活塑造了這樣一個女人,或者說,是生活把女人逼成如此。
其實,“招娣”二字便能反映張招娣在娘家的尷尬地位,現今,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普遍存在,諸如“招娣”“徠弟”“領弟”“盼弟”等名字層出不窮,大意,都是父母想下一胎再生一個男孩兒,給家裡傳宗接代。
張招娣十六歲就嫁了人,成婚時,她與彭冬強相差了十二歲,整整一輪的年齡,又是包辦婚姻,兩人間,說到底是沒什麼感情基礎可言的。
聽親戚們說,結婚那天,是張招娣與彭冬強見的第一麵。
這也是當時許多農村姑娘的不得不麵對的殘酷現實吧,是傳統觀念與匱乏的物質條件雙重壓迫的結果,令人扼腕,卻又無可奈何。
李峰三人告辭的時候,張招娣的小叔叔張繼軍送他們出來,張繼軍是張家上上輩的人老來得子,他和張招娣雖然叔侄關係,但年齡卻反倒比張招娣小兩歲,張家的人也屬他最有出息,現在是工商局行政管理科的科長,兼著“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也就是俗稱的“打投辦”下屬執法監督大隊的大隊長。
隻是,這位平時在家裡素來說話最有分量的張科長,現在卻是謹小慎微,跟在李峰三人身後,腳步放得很輕,臉上堆著笑,語氣裡帶著幾分討好:“李政委、馮所兒、陸隊,這次真是麻煩你們了,招娣的案子,還得靠你們多費心。”
李峰點點頭,說:“職責所在。”
張繼軍搓了搓手,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偷偷瞥了一眼李峰的臉色,心裡七上八下,他隱約聽到些風聲,張招娣的案子牽扯不小,甚至,已經驚動了縣委。
他雖然也是體製內,還是科長,但工商與公安在業務上並不搭界,在這個案子上,張繼軍沒有任何的特權。
張繼軍現在擔心的,更多,或許是自己的前途吧,組織對乾部的提拔任用,親屬成份是很重要的考察內容,侄女婿婚內出軌、殺人焚屍,這要是寫進檔案裡,那也太不好看了,說不準,就要影響他一輩子,正因如此,他也不敢找關係瞎打聽消息,萬一被有心人曲解,那他就真是萬劫不複了。
說起來,對侄女兒的這門親事,當時張繼軍就不是很讚同,現在看來,這彭冬強還真是個畜生東西,大哥大嫂為了彩禮急著把招娣嫁人,這事兒,真是做的……很不地道。
當然,對彭冬強已經被抓捕“歸案”這一點,張繼軍是不知道的,此前陳平東抓了人,就想對外宣布嫌疑人已經被抓獲,還是李峰將此事壓了下來,說在最終結果確定前,不宜對外張揚。
回到縣局時已經是下班時間了,治安股倒是還有人在,李峰也懶得叫人,還是他、陸七和馮明,三個人關起門就開始研究那封信。
李峰認為,這封信裡主要有四點有價值的信息。
一是通過字跡鑒定,這封信不是彭冬強寫的,或者說,不是如信中所用的口吻那般,是彭冬強出差前所留。
二是送信人是個熟人,因為他知道張招娣娘家的位置,將信放在張母房屋的窗台上,而不是張招娣與彭冬強所住的供銷社家屬院。
三是送信人是知情人,他以彭冬強口吻寫信,就是不想讓事情鬨得太大。
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信中所提到的機械廠,就是前幾日財務室遭劫的前進機械廠,更巧的是,彭冬強,就是前進機械廠丟失的那批關鍵加工件和備品備件的提貨人!
按理說,彭冬強所在的供銷社與機械廠並無業務往來,無故提走一批加工件和備品備件,其中定然有貓膩。
裡應外合,前進機械廠裡有內鬼,這是最有可能的一種推測。
“找到了,政委,您看!”陸七指著一份材料,一臉興奮。
之前,李峰便讓王誌軍把前進機械廠盜竊案的檔案搬了過來,陸七現在找的,就是檔案中關於當時調查過程與調查結果的記錄。
雖然此案最後沒能抓到犯人,但這些該有的程序卻是不會少。
記錄顯示,當初查到這批加工件和備品備件的提貨人是彭冬強後,負責調查的人就去他家了解情況,當時張招娣就說:
“彭冬強去廣泉出差了,提貨的事情,是王科長一手操辦的,他家老彭頂多就算是跑腿打雜的。”
這位“王科長”是前進機械廠銷售科的科長,而且前進機械廠方麵,也一直都沒有收到彭冬強開具的正式發票。
至此,前進機械廠加工件失竊案、河邊焚屍案、前進機械廠財務數票據劫燒案,三起案件,算是串起來了。
馮明也很興奮,說:“這下清楚了,殺人的,就是這個王科長,他怕偷賣加工件的事情暴露,乾掉了張招娣這個知情人!”
李峰瞥了他一眼,反問道:“那他為什麼不將彭冬強一起乾掉?論對事情的了解程度,親自經手這件事的彭冬強應該比張招娣更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