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川中與荊州相隔千裡,關羽與法正此前從未見過麵。
雖未見過,但關羽對法正知之甚詳。
法正現在的職務是尚書令、護軍將軍,因出謀劃策奪取漢中有功,五個月剛被進位漢中王的劉備所冊封。
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掌權後,對他有過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與他有過小矛盾的人都被他加以報複,擅殺毀傷己者眾。
除了性格鮮明,法正謀略頂尖,更善於出奇謀,說白了更喜歡玩陰的。若非法正不能親自統兵打仗,那漢中王帳下將再多出一個戰略型軍事人才。
不過,如果沒記錯的話,法正明年就要死了吧……關羽輕捋頷下長須,心中已有定計,遂吩咐侯在一旁的周倉:
“快快有請法孝直!”
周倉大踏步出門而去,在平襄侯府大門口迎上法正。
打眼一瞧,隻見法正身長僅約為六尺五寸(160),這讓身高足足有八尺的(約195)的周倉一下子生出許多優越感。
當即挺直了腰脊,微微踮著腳尖,更顯居高臨下。
法正當場就怒了,瞪圓了雙眼怒視道:
“呔,匹夫何敢如此無禮!”
“你知道我是誰嗎?!”
我可是睚眥必報的法閻羅啊,你怎麼敢小覷於我……法正惱火是有理由的,他的職務雖與關羽雖是平級,但因為是朝廷上官,按照禮節,關羽這個諸侯需親自出門相迎。
但他不知道關羽自從穿越過來之後,就沒遇到過比自己更大的官,平素隨意慣了,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官場規矩這一茬。
關羽不親自出迎就算了,還派了這麼一個傻大個來迎接,這不是存心羞辱他身高不夠嗎?
“嘿嘿…”
周倉撓頭憨笑,心裡像大熱天喝了一杯冰水般通透涼爽。
之前因跟隨在身高九尺(約2米出頭)的關羽左右,時間一長,都把周倉的弄得都有身高焦慮了。
今日猛然遇到一個低頭就能瞧見對方頭上士冠的人,一下子就沒忍住顯擺了一下。
不想這個舉動讓法正更加惱火。
“匹夫,你是何人?竟敢如此辱我!”
法正這次是真的繃不住了,當場就要拔劍,快意恩仇。
隻是,這劍拔到一半,法正看了一眼身前這位猶如鐵塔般的巨漢,尋思了一下感覺自己可能打不過,便冷哼一聲,緩緩插回佩劍,決定暫不與其計較。
等見過關羽,轉頭再狠狠收拾這個大塊頭也不晚,
“末將周倉,乃關將軍麾下親隨,我家將軍已在內等候,軍師,請~”
原來隻是個親隨……
法正雖然決定了暫時忍下這口氣,但在言語上還是要扳回一局:
“周倉?本軍師沒聽說過,可有什麼戰場功績啊?”
“俺曾生擒龐德。”周倉老實回道,末了補充道:“還曾生擒呂常,首入襄陽!”
“你?哼~!”
這功勞大的嚇人,法正一下子被噎住,無言以對,隻好拂袖當先踏門而入。
一邊往裡走,一邊心裡碎碎念:他娘的,還有沒有天理了,平襄侯府上一個親隨都這麼屌?我辛辛苦苦出謀劃策數年,也不過是撈到些許戰功,這傻大個如果是個將領而不是親隨,光是這兩個功勞就可以封侯了(注1)。
法正越想越氣,腳下步子越走越快,不覺已到侯府大廳。
甫一邁進大廳,眼前光線猛然一暗,隨即就感覺自己撞上了一尊鐵塔,身體不由自主往外跌飛而出。
不及驚呼出聲,法正忽又覺身體一緊,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已經穩穩當當站在侯府大廳之中。
入目所見,是一個被長胡須覆蓋的寬闊的胸腹,
緩緩仰頭往上看,對上了一雙和善的丹鳳眼。
“關,關將軍。”法正一下子結巴了:“關將軍真乃神人也!”
這人也太高了吧?
“孝直,何故忿怒啊~?”關羽手扶法正臂膀,笑嗬嗬相問。
間或不忘瞥了一眼在一旁偷樂的周倉。
這一打照麵的功夫,關羽立即意識到法正為何生氣。
換做是他,也差點沒繃住笑出聲來。
這最萌身高差,換誰誰能忍住不笑。
何況周倉。
法正整了整衣裝,隨著關羽手勢落座客位。
雖然在川中無數次從劉備諸葛亮及其他人口中聽到過關羽之名,但這是法正第一次見到關羽本人。
高,特彆高!
壯,特彆雄壯!
相貌還威武,霸氣更外露。
隻是一見,法正便忘了所有不快,一句“關將軍真乃神人也”便脫口而出。
關羽哈哈一笑,回到主座落位,正色拱手道:“孝直過獎,過獎了,此次遠來,關某多有失禮,還請多多包涵啊~”。
關羽此刻已經意識到自己出迎有所失禮,不過大丈夫不拘小節,倒也不必解釋。
待相處日久,法正自會知曉他不是故意的。
“不知孝直此來,可是漢中王有什麼交待?”
說到正事,法正收起雜緒,迅速進入謀士狀態:
“大王特命在下前來協助將軍;另有趙雲,黃忠、各率本部兵馬相助,二位將軍現已抵江陵。”
五虎上將派來了兩個,趙雲忠誠可靠,黃忠對荊州地理熟悉,法正善奇謀,這三個人事安排很恰當,足見劉備對奏章所謀之事重視。
關羽頷首:“我兒關興可好?”
“關興在成都深得大王喜愛,因此被大王留於宮中日常教導。”
關羽轉而問道:“孝直,今日荊州之勢,相必已有所了解吧?不知可有妙策?”
法正點頭,來之前他已經做足了功課,對目前三方勢力在荊州犬牙交錯的軍事布置已有所了然。
目前曹魏勢力已經退出襄陽,駐紮在南陽平原;關羽占據了長江以北的南郡和襄陽郡,即整個漢江及江漢平原,另外還有長江南邊的武陵郡;東吳則占據了荊州的東三郡。
“不才有上中下三策。”
“喔~還請賜教!”
“這上策嘛,就是編造借口,誆騙陸口的守將陸遜前來,乘其不備捉住後再行發兵攻打陸口,然後沿江而下直搗建業。”
“這中策嘛,就是挑選精兵強將,星夜奇襲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進而南下奪取交州,對東吳形成包圍之勢。”
“這下策嘛,就是按兵不動,等候時機,徐圖奪吳大計。”
法正的上策是斬首偷襲,直奔老巢;
中策是迂回包抄;
下策是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在不知道天時(曹操將亡,曹丕將篡漢)的前提下,法正這三個策略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但關羽卻認為法正的下策才是上策。而法正的上策完全是鄧艾式的軍事冒險,有進無退。要麼生,要麼全軍覆沒。
不過關羽卻沒有當場反駁法正,而是捋著胡須連連點頭:“這上策嘛,前番業已用過,陸遜不來應邀。”
“這下策嘛,又太緩。”
“這中策嘛……不急不緩,卻是不錯。”
就在法正以為關羽要選中策,自己又能隨軍撈取戰功的時候,卻聽關羽話頭一轉:
“那就選下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