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宮,
太極殿,
曹丕正與眾臣商議軍機。
“孫權將敗矣。”
“陛下,孫權何以將敗?”大魏最忠誠的臣子,華歆適時出列發問。
曹丕微微一笑:“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乃兵家之大忌,若關羽用火攻襲之,則孫權必敗。”
“孫權不懂兵法,豈有沿江平原連營幾十裡以拒敵乎?”
“孫權必敗於關羽之手,朕料十日之內,定有消息。”
此言一出,眾臣皆一臉驚訝。
陛下何時也懂兵法了?
曹丕捋著胡須,做出一副高深莫測狀,眼角餘光微不可察瞟了眼下首第一位的賈詡。
賈詡則微微閉眼,仿佛什麼事都沒發生。
孫權必敗這個推斷,正是半個時辰前他在上朝之前跟曹丕講的。
曹丕自小學得是帝王之術,兵法戰策非其所長。
但偶得一句用來裝一裝門麵卻是夠了。
曹丕所說,正是兵法中紮營五忌:
【包】,指草木茂盛的地方。這裡紮營視野很不開闊,並且容易遭到火攻。
【原】,指廣闊平坦的地方。這裡紮營目標明顯,容易被人發現。並且無險可守,無依無托,敵軍可能從各個方麵攻來,增加防守壓力。
【隰】,指窪地沼澤,很潮濕的地方。這裡紮營行進不變,不利於機動。並且潮濕地勢易於滋生疾病,瘟疫容易在軍中傳播。
【阻】,指行動受阻礙的地方,大軍不容易展開,容易被困。
【險】,指險要之地。如四麵平坦,中間僅一高山或關隘(如街亭之戰馬謖上山紮營),高處取水困難,大軍一但被困,則必亂。
聞言,曹仁出列拱手道:“陛下,為防患於未然,請撥兵戒備,以應變故。”
華歆亦跟上附和:“臣附議,請陛下撥兵防範,以防劉備乘勢坐大。”
曹丕這才反應過來,咳嗽了聲道:“無妨,關羽若勝,必順流而下去取江東,屆時蜀兵遠去,荊州空虛。朕令三路大軍一起進兵,荊州唾手可得也。”
“陛下,勝算。”眾臣紛紛拍起馬屁:
司馬懿張了張嘴,見賈詡已經帶頭吹捧起來,遂跟上大家節奏,一起拍起馬屁,心裡卻是萬分糾結。
兩虎爭鬥分出勝負,陛下不去打孫權這隻受傷的老虎,卻要去打劉備這隻強壯的老虎,是何道理?
況且東吳與大魏乃是聯盟,大魏隻要兵至建業,托詞以幫助東吳防守劉備,孫權必左右兩難。若不同意魏軍過江幫助防守,則魏軍就有了進攻建業的借口。
屆時新遭兩次慘敗的孫權拿什麼抵抗大魏天兵?!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蜀吳本就比大魏弱,還接連大戰,相互消耗,如今大魏已經擁有絕對優勢,做出什麼樣的軍事行動也無可厚非。
如是想著,司馬懿內心終於平靜了下來,
自己還不夠沉穩,還得練!
………
成都,軍師將軍府。
自荊州趕來新幕僚楊儀將漢吳兩軍最新對峙軍情告知諸葛亮後,在一旁靜靜等候。
諸葛亮聽罷軍情,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神色很是激動:
“我王將勝,孫權將敗矣!”
“不知是何人教孫權如此下寨?莫非是陸遜?”諸葛亮問。
“據細作來報,是孫權下的軍令,陸遜日前已向孫權請命回守建業。”
諸葛亮點頭,喜道:“東吳氣數已儘矣,”
“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兵家大忌,若我軍用火攻襲之,孫權何以逃脫?”
如是想著,諸葛亮感覺很是興奮,昔日隆中謀劃匡扶漢室之大業,直到今日才算有了一定勝算。
大漢複興有望啊。
忽地,諸葛亮似是想到了什麼,連忙對楊儀道:“你速速前往江陵見大王,倘若我軍已勝,提醒關將軍不可乘勝追擊孫權,以防曹魏興兵來攻荊州。”
“倘若我軍已勝,關將軍已經率軍殺向江東,如之奈何?”楊儀問。
諸葛亮沉吟了一下:“漢中有守軍兩萬,上庸三城有守軍五千,襄陽樊城有守軍一萬五千,宜城尚有守軍五千。江陵有守軍兩萬,荊州可暫保無憂。隻是我軍糧草告急,若魏軍興兵來攻,恐不能久持……”
“你速回荊州去見大王,我即刻調拔糧草軍械,從成都發往荊州。”
“是!”楊儀行禮,告辭離去,
“且慢!”
楊儀剛走出兩步,又被諸葛亮叫住。
“你留在成都吧,幫著調撥糧草軍械,即刻發往荊州。”
楊儀一愣:“軍師,那大王處不去提醒了……?”
諸葛亮搖頭:“不用去了。”
“有關將軍在,料想無憂矣。”
如果隻是把關羽最近兩年的軍事戰績單獨拎出來,那就是攻無不克,算無遺漏。有這樣的主帥坐鎮荊州,還有大王劉備在旁,何需他諸葛亮提醒該怎麼做?
正是想到了這一點,諸葛亮才叫停了楊儀。
“是。”
諸葛亮歎道:“今日東吳雖敗,卻不至於亡。”
“孫權必不肯甘休,來日若有良機,必然複來爭奪荊州。”
“為圖長遠之計,劉孫還當暫時聯手抗曹才是。”
“隻是這如今兩家已結下死仇……”
說到這裡,見遲遲沒有回應,諸葛亮忽然意識到馬謖去了荊州,而楊儀並無出謀劃策之能,遂停住不言。獨自思量起來。
………
江陵。
慶功宴熱烈而隆重。
劉備在戰後的封賞毫不吝嗇。
眾將士喜氣洋洋,一邊胡吃海塞,一邊交頭接耳討論自己這一次錯過了多少戰功,不然封賞必然如何如何。
劉備高坐主位,望著坐在左右下手首位的關羽和張飛,一時間隻覺意氣風發,酒不醉人人自醉。
張飛懷裡抱著一個巨大的酒壇子,頻頻發動“拚酒”技能,敬完大哥敬二哥,大哥二哥都不喝,他就就跟眾將拚酒死磕。
關羽安坐席間,依舊是大勝之後愁眉不展。
這一戰,漢軍大勝,收獲頗豐。
繳獲的糧草軍械不計其數,算是給府庫告急的荊州軍續上了一口命。
但更大收獲是再次殲滅了東吳四萬多有生力量,並奪下了夏口這個重要的軍事重鎮,並且占據了江夏郡的大部,將荊州與東吳的對峙陣線,從北向南同步往東遷移了一百多裡。
如今東吳隻剩六郡,其勢已孤。
且最近兩次連接大敗於季漢,資源損失慘重,兵力也受損八萬多,在不考慮新招募士卒的情況下,估摸著東吳目前隻剩四五萬精銳士兵。
這點兵力,連自守都困難,就算孫權不甘心失敗,依舊想要報仇,東吳現在的實力也不允許他有這樣的夢想了。
如此,季漢的基本盤終於算是穩固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麵對來自曹魏的雷霆攻勢了。
按照曹丕的見識和秉性,在得知漢軍大勝東吳的第一時間,一定會開始加速準備進攻荊州,而不是進攻東吳。
但是,荊州缺糧缺資源啊。
急缺!
想到這裡,關羽眉頭皺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