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穿越關羽,從水淹七軍開始 > 四十章 六十萬大軍六路伐魏!

四十章 六十萬大軍六路伐魏!(1 / 1)

推荐阅读:

對馬超即將麵臨的嚴峻局麵,諸葛亮非常清楚。

眼下已是黃初二年(222年)十二月。

曹劉兩家剛於漢中,襄陽,江夏激烈交兵,雙方都損耗嚴重。

但是曹魏立國更久,已據中原河北富硒之地近二十年,底子也更厚,雖然三路南征失敗而退,但還是可以很快調動起至少二十萬兵馬及所需。

而季漢,八年前才於蜀地立國(注1),底子本就比魏吳兩家薄,又連年征戰,在短短立國八年多時間裡,已經對外發起了漢中之戰(與曹魏在漢中持續一年零七個月並最終獲勝)、兩次襄陽之戰(與曹魏交戰並獲勝)、兩次荊州之戰(與孫權交戰並獲勝)、以及抵禦了一次曹魏傾國而出的百萬大軍南征(獲勝)。

連番戰爭之下,季漢各地府庫早已告急,將士疲憊,很難再戰。

若不是接連大勝,攻城奪地,以目前這種發動戰爭的頻率,季漢早就散架了。

國再大,好戰必亡。

現如今馬超奪了涼州四郡,曹魏豈肯乾休?

若曹魏興兵來奪涼州,馬超將麵臨兵力不足和沒有謀士的窘境,而季漢卻幾乎無力出兵支援或牽製。

怎麼想,諸葛亮都無法想出一個完美策略化解目前馬超麵臨的危機,這並不是派一個謀士到涼州就能解決的。

且這也是季漢與東吳兩國此前北伐時所麵臨的終極難題——曹魏的底線。

攻下曹魏境內一兩個城池或一兩個郡。並不難,難的地方在於如何麵對曹魏隨後的報複和爭奪。倘若季漢或東吳不願意放棄已經拿下的城池,那雙方必將陷入無休止且高強度的消耗戰中。

而涼州,正是曹魏的底線!

曹魏必會起大軍前去爭奪,以安側翼,否則曹魏周圍一圈將全是敵人,無一方邊境能安寧。

斟酌良久,仍未有所得,諸葛亮提筆寫下兩句話,派人星夜送往涼州。

南依羌胡,東拒曹魏。

目前隻能依靠馬超自己了。

………

“今馬超已奪了涼州,曹丕必不肯乾休,興兵前來爭奪,眾人可有良策?”

“雲長,可有良策?”

江陵,

漢中王府。

劉備問計於堂上數十位將軍,謀士。

眾人皆不能答。

唯關羽沉吟不語,似有成竹在胸。

劉備遂看向關羽。

關羽捋著胡須出列,滿臉自信道:“曹魏三路大軍新敗,又於涼州連敗於馬超之手,雖士氣不振,但仍有興兵去奪涼州的實力。”

“正所謂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

“而主動出擊,如隻起季漢國中之兵,極難取勝,需用六路兵馬,共大軍六十萬,六麵夾攻曹魏,令曹丕首尾難顧。”

“比策縱然不能使曹魏傷筋動骨,也可以攻代守,解涼州之困局。”

多少?

六路大軍?

六十萬大軍?!

二弟你可真敢說啊,為兄我要是真有六十萬大軍,做夢都能笑醒。

但不等劉備發問,趙雲率先質疑道:“嗐~雲長,國中何來六十萬大軍?你莫不是老糊塗了?”

咱們滿打滿算隻有三十多萬兵馬啊,廣州交州共五萬兵馬,荊州共十五萬兵馬,川中漢中十二萬兵馬,涼州一萬多騎兵。

怎麼算也沒有六十萬啊。

關羽捋了捋胡須,一臉高深莫測:“那自然是有的。”

見關羽賣起了關子,劉備頓時急了:“二弟快說,六十萬大軍在何處?”

“兄長隻需再派一謀士,前往輔佐馬超,並令其提一萬騎兵出武威,號曰十萬大軍,作出進逼隴右之勢。此一路也。”

“另派魏延提兵兩萬,號曰十萬,修複通往漢中的棧道,作出欲攻長安之態。此二路也。”

“再派出使者往草原,邀柯比能率軍十萬向南攻並州。此三路也。”

“再邀使者往遼東。約公孫恭出兵十萬出兵向西攻幽州。此四路也。”

“還可再遣一使者往江東,與孫權修好,令其棄魏向漢,出兵十萬向合肥。此五路也。”

“我則親率十萬大軍屯駐樊城,做出北伐中原,直指洛陽之勢。此六路也。”

“如此六十萬大軍六路齊出,曹魏焉能抵擋?”

“………”

聞聽此言,眾皆默然,略知地理的眾謀士們,心裡都在盤算著這六路大軍的可行性。

劉備也在暗自盤算著這六路大軍的可行性。

馬超這一路有一萬多騎兵,騎兵精銳,可以一當十,號十萬大軍也勉強說得過去。

魏延這一路隻有兩萬山地精銳無當飛軍,說成十萬就有點灌水了,而且漢中通往關中的道路崎嶇難行,這一路隻是看著嚇人,實際威脅性不大。

柯比能這一路,十萬大軍倒是真有,但柯比能狡詐奸滑,是那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前一次劉備就派使者約其向南攻曹魏,結果柯比能帶著十萬大軍在並州邊境溜達了一圈,就回去了。曹丕派人去質問柯比蒙是否要謀反(此時柯比能名義上歸曹魏統治),柯比能卻說“久不活動,僅狩獵草原爾”。所以,這一路大概率也指望不上,頂多嚇唬嚇唬曹丕。

公孫恭這一路,大概率還是和前次一樣觀望,指望不上。

關羽這一路,是實打實的有十萬兵馬,也是對曹魏威脅最大的一路。

至於孫權這一路,江東六郡頂天也就能拿出十萬人馬,而且孫權恨死了他劉備,怎肯相和?

“雲長,孫權接連被我軍擊敗,損兵折將,荊州交州皆失於我手,焉能與我相和,共伐曹魏?”

關羽微微一笑:“很簡單,兄長稱帝不就是了。”

稱帝?

劉備微微一愣,是啊,自己確實該稱帝了,漢室已亡,再不稱帝,時間一長,中原的人心都跑到曹魏那邊去了;再不稱帝,手底下這幫將領、謀士、大臣,沒有上升空間,必會消極怠工。

這是人性困局,隻有稱帝可解。

關羽繼續說道:“孫權見利忘義,首鼠兩端,隻要利益給夠,縱使親父親子,他也不會手下留情(參見孫權後期整死兩個兒子的事)。”

“兄長稱帝後,即封孫權為大漢吳王,並將荊州、交州、揚州都劃為吳地,使其名義統領江南三洲,實則在兄長恢複漢室之前,孫權仍隻有江東六郡。”

“如此一來,大漢吳王既能取代其大魏吳王的恥辱名號,又消除前番孫紹被封吳侯之怨,還能消除前番奪州之恨。”

“同時可告知孫權,不需其遣子入朝為質,隻需起兵策應我軍伐魏,並許諾若兄長三興漢室功成,得了天下,願將江南三洲儘封於他。”

“如此,孫權焉能不起兵向北?!”

妙啊!

劉備眼神一下子就亮了。

不得不說關羽這個遊說孫權絕魏向漢的策略,太合適了。簡直是為孫權量身定做的。

一下子就把前麵奪取荊州和交州的行為,合法美化了起來。相當於是告訴孫權,我劉備和你沒仇,也不想奪你的江東,我隻是需要荊州和交州作為跳板來匡扶漢室,你孫權隻需要幫我匡扶漢室,江南三洲都可以封給你當吳國。

以後假如真的三興漢室,也不需擔心孫權拿著這個承諾來索要三洲之地,

政治嘛,誰會把許諾當真呢。

劉備點頭:“來人,派遣使者往各處。”

“另派人往成都告知於軍師,孤將於襄陽鑄封禪台,擇黃道吉日,進位稱帝!”

“陛下英明!”眾人紛紛拍起馬屁,俱是一臉欣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