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郭淮:已老實(1 / 1)

推荐阅读:

諸葛亮又吩咐道:“鄧艾,你引兵一萬,至河穀東段往隴縣出口處設伏,待魏軍兵敗到此,戰而破之。”

鄧艾亦領兵而去。

“薑維,你引兵三千,至上邽會合守城兵馬,於河穀出口擋住魏軍出路。”

說罷,諸葛亮施施然坐回帥位,不再安排軍事調動。

馬謖不解道:“丞相,羌兵還未退去,為何不派大將前往平之?”

諸葛亮笑道:“區區羌兵何足道哉。今我所患者,曹魏也,敗了魏軍,則羌兵自服。”

“今羌軍兵至西縣,圍而不攻,是存觀望之心。若此戰我勝,則其自退,何須派兵進剿?”

諸葛亮一直都想把武都、陰平納入實控,隻是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如今羌王徹裡吉起兵響應曹魏,正好給了季漢出兵收拾兩郡羌人的籍口。

不過要等這次殺敗曹真之後。

………

魏使自羌中回到曹營,將羌王同意出兵一事稟上。

曹真當即點起精兵三萬,令郭淮、王雙、曹遵、朱讚四人同往祁山大道設伏。

四人引兵尋路沿渭水河道前去。行不到一日,便進入季漢第一個埋伏點。

渭水河道在此地分出三條岔路。

一路往北通往隴縣,這條路也是郭淮大軍來時之路;一路沿著渭水河穀往東,可至陳倉;一路沿著渭水河穀往西,可至上邽。

因季漢兵馬尚未趕至此地設伏,故而郭淮並未看到周邊有異,隻覺此處地形神似甕城,適合設伏。

大軍繼續向前,又行兩日,行至漢軍第二個埋伏點。

郭淮引軍於河穀間往上瞭望,隻見兩側山勢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頭,正合行軍要素所說的行軍險地之一,兩山夾一溝地形。

郭淮目視良久,心下已生出些許懼意,反卻曬笑出聲。

王雙不解:“郭副都督何故發笑?”

郭淮道:“我笑諸葛亮終究還是智淺。若我用兵,在此地設一伏軍,則我軍今日豈非必敗?”

王雙不置可否,隻點頭應是。

郭淮遂與王雙繼續引兵往前,又急行一日,到達季漢第三個設伏地點。

眼看將出渭水河道,河道兩側山勢陡然夾緊,又忽地放寬。

郭淮目視兩側河道上方再次朗聲發笑。

王雙又問:“將軍何故又發笑?”

郭淮以馬鞭指兩側山上及前方開闊之地道:“我笑諸葛亮終究是少謀。若在此地亦設一伏兵,我軍豈非進退維穀,首尾難顧?”

王雙撇了撇嘴,心說郭副都督你可彆笑了,你當蜀軍和大魏一樣有如此多兵馬嘛。蜀軍在隴右及涼州一共才五六萬兵馬,還須正麵抵擋大魏二十萬兵馬西征(如今還剩十五六萬人馬),光是曹真都督所部就有十萬兵馬(如今還剩七八萬),諸葛亮哪有餘力分兵?

想是這麼想,王雙卻是說道:“將軍,還是快些通過此地吧,”

其實王雙還有後半句沒說,就是“末將害怕。”

然而話音剛落。

就聽前方鑼鼓齊鳴,一彪軍馬在一員錦袍小將率領下,自正前方殺到,“漢”、“諸葛”、“薑”等大旗迎風招展。

緊接著,無數蜀兵分彆從兩邊山上冒出頭,如潮湧一般,弓弩一齊驟發。

霎時箭如雨下,魏兵死傷無數。

前有強敵,兩側又有伏兵。

郭淮見勢不妙,不敢再往前,急令兵士舉盾至頂,阻擋箭矢。

而後引軍撤退入河道,與王雙各率一部,沿兩側河道往東循路而走。

卻遭蜀軍一路尾隨恐嚇,射箭,滋擾,追殺。

一番逃追,魏軍又是死傷無數。

魏軍一路急逃,至天色傍晚,方才勉強甩開身後追兵。

不及喘口氣,但見兩側山上又冒出許多蜀兵,一員蜀將於山坡上持搶大叫道:“郭淮休走!吾乃王平是也!”

郭淮膽寒,急走到前麵,儘力舉盾,身體緊貼著山體望東而逃。

魏軍眾兵士見狀,爭相效仿,奪路而出。奈何河道兩側可通行處極為狹窄,不斷有兵士被擠落入河中,驚叫聲陣陣。

魏軍又是一番驚惶逃竄,折損許多士卒,方才擺脫蜀軍第二波伏兵。

直到此時,郭淮才徹底服了諸葛亮,心下暗暗打定主意:若自己此次能夠順利逃回大營,就用針線把自己的嘴巴縫上,此後與諸葛亮對陣再也不獻一策了。

因懼怕再遭蜀軍埋伏,郭淮不敢於河道之中久留,擔驚受怕休息大半夜後,天未亮便催軍往回趕。

第二日中午便到了三岔路口。

去時耗費四日的路程到達上邽,回來僅僅用了不到兩日。

出來河道進入平地,魏軍上下總算鬆了一口氣。

見此處地形奇特,適合設伏,眾將紛紛看向郭淮,臉上神態分明是在說:

副都督,這次您為何不笑?

郭淮哪裡還敢笑。

環顧四下,沉聲道:“傳我將令,全軍列陣,盾兵在前,弓弩手居中,槍兵護住兩翼,小心前行,謹防伏兵……啊?”

一句話還沒說完,蜀軍再次殺到。

當先一員小將高喝道:“郭淮匹夫,鄧艾在此久侯了!”

連番奔逃,魏軍已是疲勞至極,蜀軍卻是以逸待勞。

郭淮不敢戀戰,當即催軍上前抵擋,又折損不少人馬,方才率眾突圍而出。

隨後盤點剩餘部眾,發現去時三萬人馬,帶回來的僅有兩萬。

郭淮仰天長歎,率軍回轉大營來見曹真。

一見麵,郭淮就跪地拱手,泣道:

“淮損兵折將,有負大都督所托,請大都督治罪!”

曹真扶起郭淮,並未口頭責罰,隻是連番戰敗,折損許多士卒,因而哀傷不已。

隻得寫了奏折,送往長安報於曹丕。

恰在此時,關羽欲興兵十萬北伐的消息也傳到了長安。

曹丕連忙設朝會,問計於群臣。

“近聞蜀大將軍關羽欲興兵十萬來攻中原,大都督曹真又於隴上數敗於蜀,折了許多兵馬,其勢甚急。今曹真上表求援,眾卿可有良策?”

曹丕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魏國是天下最強勢力,兵馬遠多於蜀與吳之和。為何就打不贏蜀吳兩家任何一家呢?

打不過劉備還能接受,在孫權那邊也沒占到什麼便宜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著實讓曹丕有些急火攻心。

鐘繇出列奏道:“西蜀對中原的威脅遠大於關中,關羽對大魏的威脅遠大於諸葛亮,若南陽有失,則洛陽危矣。”

“今西蜀勢強,又占據隴右形勝之地,急不可圖。”

“曹真雖久用兵,卻非諸葛亮對手。不如調司馬懿前來關中抵擋諸葛亮,屯重兵於長安,暫做守勢;陛下則與曹真大都督率大軍親至宛城,震懾關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