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後的一年裡,我的生活像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漂泊,前後更換了四份工作,每一份都像是短暫的停靠站,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歸屬。最初,我成為了一家貸款公司的業務員,每天與數字和合同打交道,試圖用專業的話術說服客戶辦理貸款,可內心的不安卻讓我無法真正投入。接著,我轉行做了商場服裝店的導購,站在明亮的燈光下,為顧客推薦款式,但我沒想到服裝實體店的生意早已不如前幾年,毫無業績的我隻能領著基本薪資過活。後來,我又進入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擔任人事助理,處理著瑣碎的行政事務,可這份工作依然無法改善我的經濟情況。
最終,在朋友的介紹下,我來到了一家互聯網外包公司,成為了天貓客服。這是一家規模龐大的企業,承接各種大品牌的電商項目,基層員工就有幾百號人,形形色色,各具特色。有三十多歲的寶媽,她們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臉上總是帶著疲憊卻堅定的笑容;有二十歲剛畢業的小夥子,充滿朝氣卻略顯青澀,對未來充滿憧憬;還有快四十歲的老大姐,她們經驗豐富,處事沉穩,卻依然在為自己的生活打拚;當然,也有像我這樣,已經畢業多年,卻依然沒有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年輕人,我們彼此心照不宣,都在為生活努力著。
入職後,我們這批新人大約有四五十人,像一群初入森林的小鹿,帶著些許緊張和期待,被隨機分配到了各個組。我和其他十個人被安排到了天貓項目某退款業務線,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姐帶隊。她說話乾脆利落,安排工作井井有條,雖然對我們要求嚴格,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給出實用的建議,日常相處也十分友好。
與此同時,我和辦公室的同桌妹妹因為興趣相投,很快熟絡起來。沒多久,我們便決定一起搬到公司提供的免費宿舍,每天一起上下班,路上聊著工作中的趣事和生活中的瑣碎。午休時間,我們還常常結伴去附近的餐館吃飯,偶爾忙碌的時候也會一起在工位上吃泡麵。
此外,我還結識了另外兩個性格投緣的好姐妹。我們常常在工作聊天軟件上暢聊,話題從工作到生活,無所不包。比如今天處理訂單時遇到了什麼樣的客戶,是那種彬彬有禮的紳士,還是無理取鬨的“杠精”;昨天點外賣時發現了哪家新開的小店,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價格還特彆實惠。無論是工作中的煩惱,還是生活中的趣事,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分享,仿佛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秘密。
唯獨我的債務,始終是一個無法說出口的醜聞。
這天下午,我的室友因為輪班被安排上了晚班,而我今天恰好輪休,於是我一直躺在床上,百無聊賴地刷著手機。她收拾好東西,背起包,走到門口時回頭對我說了聲“再見”,隨後輕輕關上了門。我聽著她的腳步聲漸漸遠去,直到完全消失在走廊的儘頭,這才從床上坐了起來。
我迅速換好衣服,走到書桌前,目光落在那台陪伴了我多年的筆記本電腦上。它的外殼已經有些磨損,鍵盤上的字母也有個彆模糊不清,但對我來說,它曾經是工作和生活的得力助手。我深吸一口氣,將它小心翼翼地塞進電腦包,拉上拉鏈,像是在告彆一位老朋友。
我打開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消息:“1700我收了,再多沒有了,機型比較老,我都不一定好出手。”我盯著那行字,心裡一陣發顫。1700元,雖然比預期少了很多,但總比沒有好。
我咬了咬牙,回複道:“好的,我等下就來。”
放下手機,我環顧了一下房間,心裡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這台電腦曾經是我最珍貴的財產之一,如今卻不得不賣掉它來緩解眼前的困境。我知道,這隻是暫時的解決辦法,但此刻的我,彆無選擇。我背起電腦包,走出宿舍,腳步沉重卻堅定,仿佛在走向一個未知的未來。
那天晚上,室友回來了。她一進房間,目光便落在了我那空蕩蕩的書桌上,那裡原本擺放著我的筆記本電腦,如今卻隻剩下手機充電器和一個水杯。
“哎呀,我充電器落在公司了,我用下你的哦。”她一邊拿著我的充電器插在了自己的手機上,一邊隨口問道:“哎?艾淩,你的筆記本呢?”
我心裡猛地一緊,仿佛被人看穿了什麼,但很快穩住了情緒。她不可能知道我把筆記本拿去回收了,我告訴自己。我故作輕鬆地回答道:“哦,那個啊,我不怎麼用了,就拿回家給我姐用了。”語氣裡帶著一絲漫不經心,就好像這隻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
她點了點頭,似乎並沒有多想,轉身去整理自己的東西。
我鬆了一口氣,心裡卻忍不住嘀咕:這小妮子真是多管閒事。然而,內心深處卻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那台筆記本陪伴了我多年,見證了我無數個深夜的努力和掙紮,如今卻因為一時的困境,不得不將它賣掉。我坐在床邊,目光不自覺地又掃向那個桌麵,心裡泛起一陣酸楚。
夜裡。
我躺在床上,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打開了微信的信用卡還款功能。將今天到賬的1700元第一時間還進了最近需要還款的信用卡賬戶。最低還款額是1600多元,我盯著屏幕上的“還款成功”字樣,重重地呼出一口氣,心裡稍稍放鬆了一些。幸好,剛好夠。
然而,這短暫的輕鬆很快被另一種焦慮取代。十天後,還有一張信用卡需要還款,至少900元。可距離發工資的日子還早,這筆錢從哪裡來?我靠在床頭,腦海中飛速思索著自己身上還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賣掉。手機?不行,手裡的ihone7本就是舊款,難不成換成小靈通嗎?首飾?早就賣得差不多了。衣服?二手市場也賣不了幾個錢。我不禁苦笑了一聲,如今的我過得實在是不堪啊……
曾幾何時,我也曾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如今卻淪落到為幾百塊錢絞儘腦汁,這種落差讓我感到一陣無力。我閉上眼睛,試圖讓自己淡定下來,可腦海中卻不斷浮現出那些未還的數字,像是一張無形的網,將我越纏越緊。
我望著天花板,久久無法入睡,腦海中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回放著近期的透支開銷。支付寶的螞蟻花唄,原本是我點外賣、喝咖啡的“救命稻草”,如今餘額也不多了;四張信用卡幾乎全部透支,其中兩張更是被銀行限製了套現功能,還進去的額度也無法恢複,徹底失去了周轉的餘地;每月的工資隻有3500元,扣除五險一金後,到手甚至不足3000元,而工資還要等到下個月月初才能發放。
我翻來覆去,試圖在腦海中搜尋任何可能的解決辦法。去二手網站賣點東西?可我已經翻遍了所有的家當,實在找不出價值900元的物件了。難道要找人借錢?可借了之後,我能還上嗎?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日子,我已經過夠了。每次借錢,都像是在給自己挖一個更深的坑,而我已經沒有力氣再爬出來了。
就在我頭痛欲裂、夜不能寐的時候,手機屏幕忽然亮起,一個淺綠色的廣告彈窗毫無預兆地跳了出來。那抹清新的顏色在昏暗的房間裡顯得格外刺眼。
我下意識地想要關掉它,可手指卻停在了半空中。彈窗上的文字簡潔而誘人:“急用錢?無需等待,快速到賬!低息貸款,輕鬆解決您的資金難題!”
我盯著那行字,心裡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它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在我最無助的時刻,給了我一絲虛幻的希望。我心想,反正信用卡我是辦不成了,因為前不久嘗試申請了第五張信用卡,結果銀行通知我資質不符,不予審批。
我的手指在屏幕上懸停了許久,最終,還是忍不住點了進去。
頁麵跳轉的瞬間,我的心跳也隨之加快,仿佛在期待著什麼,又好像在害怕著什麼。我知道,這一步邁出去,或許會讓我陷入更深的泥潭,但此刻的我,已經彆無選擇。
窗外的夜色依舊深沉,而我,卻在這片黑暗中,找到了一束微弱的光,儘管那光,可能隻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我按照提示,逐一填寫了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家庭住址、緊急聯係人等等,每一個空格都填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錯。最後,我深吸一口氣,點擊了“提交申請”。頁麵加載了兩秒鐘,隨即跳出一行字:“您的申請已經提交,審批時間預計2小時,請您耐心等待!”
滴答……滴答……滴答……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躺在被窩裡,手指不停地刷新著手機頁麵,仿佛每刷新一次,希望就離我更近一步。房間裡安靜得能聽見時鐘的走動聲,我的心跳卻越來越快。
滴答……滴答……滴答……
突然,手機屏幕亮起,一行醒目的字跳了出來:“恭喜您!您的審核已經通過!可使用額度:5000元。”我的心跳似乎漏了一拍,隨即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驚喜。這麼簡單?連審核電話都沒有,直接批給我了?這不比銀行方便嗎?我盯著那行字,我抿了抿嘴唇,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沒過多久,我的手機便震動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條短信:“您的銀行卡尾號為的賬戶於2017年11月20日23:35分到賬500000元,當前餘額516980元。”我盯著那行字,原本犯困的雙眼此刻無比精神。是真的到賬了?
經過再三確認,我知道是真的。我的心裡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輕鬆感。終於可以好好睡一覺了……
第二天,我的心情異常地好,連腳步都變得輕快了許多。我特意點了四杯奶茶,一杯給自己,剩下三杯給跟我關係好的三個朋友。工位坐在我旁邊的室友先接過奶茶,挑了挑眉,開玩笑地說道:“咋?提前發工資啦?”我笑了笑,沒有回答,隻是低頭吸了一口奶茶,甜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開來,仿佛連空氣都變得甜美了。
然而,我的心裡卻在默默盤算著:再過半個月就發工資了,還完這筆款,我還能剩個幾千塊錢。想到這兒,我的嘴角不自覺地揚了起來。我又“有錢”了,真好……
你看,無論你是誰,不管你腰纏萬貫還是一貧如洗,哪怕你背負著沉重的債務,生活捉襟見肘,也總有無數個地方、無數個理由,讓你心甘情願掏出口袋裡的錢。
在當代社會,資本家的營銷策略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尤其是在各種節日和活動中,他們的套路更是層出不窮。無論是傳統的春節、中秋,還是外來的情人節、聖誕節,甚至是一些人為創造的“購物節”,都被包裝成了消費的狂歡。商家們打著“優惠”“折扣”的旗號,製造出一種“不買就虧”的錯覺,仿佛這些商品真的不要錢一樣。
節日和活動成了消費的催化劑。每到節日,商家們便會推出各種促銷活動,滿減、打折、買一送一,甚至限時秒殺,讓人眼花繚亂。這些活動往往伴隨著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社交媒體、電視、街頭巷尾,無處不在的營銷信息讓人難以抗拒。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被卷入這場狂歡,甚至會產生一種“不買就錯過了”的焦慮感。
而優惠的背後往往是心理戰術。商家深諳消費者的心理,通過設置複雜的優惠規則,比如滿減門檻、限時搶購等,讓人在計算和比較中產生一種“占便宜”的錯覺。然而,實際上,這些優惠往往隻是表麵上的讓利,真正的目的是刺激消費者購買更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甚至有些商品在活動前先漲價,再打折,最終價格與平時相差無幾,但消費者卻因為“優惠”而心甘情願地清空購物車。
你呢?是否也曾是這些盲目的消費者之一?是否也和我一樣,口袋裡沒幾個子兒,卻還硬撐著打腫臉充胖子,為了麵子,為了那點可憐的虛榮心,毫不猶豫地請客買單?
我想,在這世界上,像我這樣境況的人,一定數不勝數吧。我們或許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故事,但在這座城市的霓虹燈下,我們卻有著相似的掙紮與無奈。我們追逐著那些看似光鮮的生活,卻在不經意間,被欲望的漩渦卷入更深的泥潭。我們笑著,鬨著,仿佛一切都很美好,可當夜深人靜時,那些未還的賬單、那些透支的信用卡,卻像幽靈一樣,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我們都在努力地活著,可有時候,活著的代價,卻是不斷地透支自己。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早已被這場消費的狂歡裹挾,卻找不到退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