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卷著菊花瓣撲進曲江亭,李平康攥著塊桂花糕蹲在鎏金香爐旁。魏征的破袖口掃翻三碟茶點,枯手指差點戳到他鼻尖:“殿下可曉得《禮記》裡咋說?奇技淫巧,惑亂民心!前隋就是讓商賈搞垮的!“
“就是就是!“長孫無忌把玉帶扣拍得啪啪響,“西市那群胡商穿得比宰相都闊氣!上個月有個波斯佬,居然敢在綢緞上繡鳳凰!“他甩出幅畫,上頭胡商穿著五彩錦袍,腰間掛滿金算盤。
房玄齡慢悠悠嗑著瓜子:“漢武帝那會兒啊“他吐出瓜子皮粘在《鹽鐵論》上,“長安城三十萬人,二十萬做買賣,結果匈奴打來時,連造箭的木頭都湊不齊!“
李平康盯著粘在書頁上的瓜子殼,造紙術的改革應該是現在搞還是等以後出去在說呢,把現在的材料改成竹子或是嶺南的甘蔗成本會節約好多,如果真能去了登州從嶺南弄甘蔗回來一邊做白糖一邊造紙那可是雙倍的收入啊。
高士廉的佛珠突然甩過來,差點打翻李二的茶盞:“江南道現在可邪乎了!“老頭的口水噴到李平康臉上,“農戶把稻田改種茉莉花,就為賣給胡商製香膏!這要鬨饑荒可咋整?“
弘文館那幫書生齊刷刷站起來念經似的嚷嚷:“《晉書》說了,商人都是禍害!““《隋書》記載大業五年米價飛漲,都是奸商囤貨!““孟子曰,做買賣的都下賤!“李平康把桂花糕捏成個圓球,暗想這要是“滾珠軸承“就好了。
“殿下瞅瞅這個!“魏征甩過本泛黃的賬冊,差點拍飛李平的帽子,“武德九年春米價八十文,現在秋收了反倒漲到一百二!就因商人在漕渠收過路費,一船貨扒三層皮!“
長孫無忌突然拽過個昆侖奴小廝:“瞧瞧!這些黑崽子都被商人教壞了!“那小廝頭戴金絲小帽,胸前掛滿琉璃珠子,“前兒有個胡商,竟讓昆侖奴扮菩薩賣膏藥!“
“更可氣的是洛陽法會!“高士廉的佛珠砸在石桌上,“有商人給佛像貼金箔比闊氣,最後竟是個妓女拔了頭籌!“他斜眼瞪著李平康,仿佛那妓女就藏在他袖子裡。
李平康舔了舔嘴邊的糕渣,一邊想著要是弄出火油提純法。在把這技術賣給商人他趕緊掐斷念頭,低頭裝傻。
房玄齡咳嗽著吐出片茶葉:“去年京郊糧倉著火的事兒還記得不?“他枯手指著李泰,“就是那糧商自個兒放的火,就為抬價!要不是救火時發現火油罐子“
李泰突然蹦起來,蟒袍掃翻一碟櫻桃:“三弟你評評理!商人都黑心爛肺!“他袖子裡掉出張地契,上頭“太原王氏“的紅印紮眼得很。
李二忽然抓起把銀杏葉撒向池子:“好了好了,餓了吧?朕讓人煮了餺飥“他衝李平康擠眼,“三郎,給大夥兒盛湯。“
李平康端著鎏金湯碗,熱氣糊了滿臉。魏征還在叨叨“商人無國“,房玄齡比劃著“鹽鐵專營“,高士廉的佛珠甩得劈啪響。他盯著湯裡漂浮的油花,突然想到——這油花分離法要是用在煉油上
“殿下袖子裡藏的啥?“長孫無忌突然揪住他手腕。半截炭筆滾出來,一個用澄心堂紙做成的小薄本子上劃出歪歪扭扭的“十五抽一“——這是他剛算的商稅比例,還有一些長孫無忌看不懂的符號。
亭子裡瞬間炸鍋。魏征的破袖子掃飛三卷書,高士廉的佛珠砸中房玄齡的茶壺,李泰踩著櫻桃滑了個屁股墩。
李二拍著大腿哈哈笑:“瞧瞧,三郎把算學用在正道上了!“他撿起炭筆在《武德律》空白處畫了個圈,“明年修律,商稅這塊兒“
李平康趁機溜到平台一角,掏出炭筆在本子上速記:“火油提純齒輪改良河東鹽場“秋風掃過池麵,帶著菊花香的濕氣把他衣袖上的字跡暈開,像幅水墨商業版圖。
“康王殿下,聖人一直主張的是言路暢通,所以還請康王殿下替諸位臣公解惑。”王圭此時一臉笑容的道。
秋風卷著菊花瓣往高台的帷幔裡灌,李平康抹了把臉上的糕渣子站起來:“各位大人罵得痛快,可知道呂不韋咋發家的?“
魏征聽到這話猛的就將手中的酒盞扔到桌上譏諷道:“康王殿下這是要學那投機倒把的?“
“呂不韋當年押寶異人,那是真敢下本!“李平康慢慢的站起身來到一個可以麵對著所有的位置,“他拿五百車鹽巴換秦國質子,這才有後來始皇帝一統天下!“一些被風卷起的菊花瓣掉進房玄齡茶碗裡,房相眯著眼瞅水裡飄的花瓣神遊。
長孫無忌“呸“地吐了瓜子皮:“照你這麼說,做買賣的倒比讀書人金貴?“
“金貴不金貴兩說。”李平康“哢嚓“掰斷玉帶扣,“這破石頭值三百石糧食!西域駝隊運過來,玉匠刻廢九塊才成這一個!“他晃著半截玉扣,“長安東市轉手就能換頭耕牛,老農有了牛能多開三畝地!“
高士廉的佛珠甩得啪啪響:“儘是些歪門邪道!“
“歪門邪道養活人呐!“李平康指著曲園外長安城西市的方向道:“就像那蠶農,自家留三成絲夠穿,剩下七成不賣錢,拿啥換鋤頭鐮刀?“炭筆在柱子上畫了個圈圈,“這就叫貨物流通!“
房玄齡端著茶碗問:“殿下說的流通“
“就是讓東西動起來!“李平康比劃著,“江南的絲綢運到北邊換毛皮,關中的糧食賣到山東換鐵礦——朝廷收點過路錢,不比加稅強?“
魏征的破袖子掃飛幾本書:“《禮記》說奇技淫巧惑亂民心!“
“您老記岔了!“李平康拍柱子,“《管子》裡寫穀賤傷農,穀貴傷民,咋解?秋天糧多時朝廷收儲,春天青黃不接時開倉——這不就是平抑物價?“
長孫皇後忽然插話:“前些日子洛陽牡丹會,江南花商運來三千盆姚黃。“她擺弄著金釵,“本宮這牡丹釵子,倒省了尚服局八十貫工錢。“
李二眯眼笑了笑,手指頭敲著刀柄。
房玄齡撚著胡子問:“要是商人囤貨抬價咋辦?“
“所以要有常平倉啊!“李平康掏出炭筆亂戳,“豐收年景官府收三成糧,災年放出來壓價——就像池子裡養條大魚,小魚小蝦翻不起浪!“
“程叔看這!“李平康扯過羊皮卷,“咱們用茶葉換突厥戰馬,拿《齊民要術》換他們牧草種——張騫當年帶回來的苜蓿草,現在不是養肥了隴右軍馬?“
魏征氣得襆頭都歪了:“商人無利不起早!“
“您老當年在瓦崗寨“程咬金話沒說完就被李二瞪回去了。
李平康掏出個藥瓶子:“這是蜀商從南詔弄來的白藥,去年救了秦將軍的箭傷!“他轉頭問房玄齡:“房相,太醫署可沒這好東西吧?“
房玄齡咳嗽兩聲:“倒是確實見效快。“
“所以啊!“李平康一屁股坐回席上,“堵不如疏,朝廷是乾嘛的?那是定規矩的地方,定好規矩——設市舶司啊,路政司啊收稅,開榷場管貨,由官家發放專門的經營牌照,再弄個商賈行會自查自糾每三年對牌照擁有者進行定期檢查,平時在不定時的抽查,如果怕有人弄虛作假或者是開後門子,那就直接把檢查的分成從朝廷,道,州府,縣四級,一級審核一級。“他掰著手指頭數,“誰敢亂來就吊銷執照加上製定重罰罰金!“
長孫皇後忽然輕笑:“三郎這腦子,倒是隨了他舅舅。“她說的舅舅正是長孫無忌,把國舅爺氣得直瞪眼。
李二突然開口:“要是士人都去經商“
“哪能啊父皇,其實商和士並不衝突的!“李平康躥起來,“讀書人製定規矩,商人負責跑腿——就像馬車,士人是趕車的,商人是拉車的騾馬!“
“噗!“長孫皇後一口茶噴在袖子上。魏征抄起《禮記》要砸,看見孔穎達抱著書進來,又悻悻放下。
李平康沒注意到李績身邊鵝黃襦裙的一位小娘正一眼不眨的看著在一群重臣麵前侃侃而談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