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臉色陰沉的仿佛滴出水一般,他現在看的火氣很大。
現在的他是真想過去弄死自己啊!
衛青看著天幕上姐姐的屍體,拳頭緊握,指甲都陷入了肉裡,他的身體微微顫抖,心中滿是悲痛與憤怒。
自己衛氏一門也慘遭滅族……
霍去病則眉頭緊皺,咬著牙說道:“陛下,臣懇請讓臣來捉拿那些逆賊!”
“臣要讓他們挫骨揚灰!”
……
天幕之上!
劉據心中的怒火仍在熊熊燃燒,他無法接受眼前的這一切!
“所有太子身邊的人全部殺掉……”
“追隨發兵的一律誅族,脅從叛亂的全部流放。”冷酷而決絕,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然而,就在這一片混亂與殺戮之中,看守漢高廟高寢郎田千秋呈上了一封替太子鳴不平的尚書。
霍光站在一旁,他仔細閱讀著田千秋的上書,然後向漢武帝解釋道:“他認為是江充利用了陛下的信任,製造了這場冤案,陷害太子。”
霍光繼續說道:“太子進不能見皇上,退則受製於奸佞,冤屈無處表白,難忍憤憤之心,才會殺死江充。這一變故完全是出於無奈啊。”
漢武帝沉默片刻,然後問道:“他有沒有提及太子動用軍隊?”
霍光連忙回答:“他認為子盜父兵,隻不過是為了解救急難,並非有意反叛。太子居於正位,怎麼可能有反叛之意呢?”
“他還說……”霍光的話還未說完,漢武帝便打斷了他。
“彆說了!”劉徹的聲音低沉而沙啞,透露出他內心的痛苦和悔恨。
天幕下!
“現在醒悟……是不是太晚了?剛才你那暴怒的勁呢,拿出來呀!”
“要不是乃公過不去,乃公不拿鞋底子抽你丫的!”
劉邦前邊有多欣賞劉徹此時就有多想揍他。
……
漢武帝此時極力克製著自己的情緒,他怕一激動罵出聲!
畢竟都是他自己……罵了吃虧,不罵心裡念頭又不通達!
衛青看出了劉徹的無奈,開口轉移話題道:“陛下,田千秋能冒死替太子鳴不平,是個忠勇之士,可加以重用。”
劉徹微微頷首:“嗯,此人可用。”
此時劉徹還在想著……這人為什麼不早點提醒他。
如果當時有人能夠在這場禍亂之中提醒他一下!
或許就不會發生如此慘絕人寰的慘案。
當然,即使有人敢於諫言,以他對自己的了解,恐怕也會被直接腰斬。
……
此時天幕之上!
「如果不出意外那麼劉據將一直躲在湖縣,結果意外他來了!」
「劉據在派人聯係舊友時,不慎泄露了行蹤。」
「此刻的劉徹已經知道這是一個陰謀,但是為時已晚,因為劉屈氂已經率兵緝拿,既然是陰謀就不會讓劉據活下來。」
天幕到這裡畫麵再次翻轉!
蘇文滿臉喜色的跑進來對著愁眉不展的劉徹說道:“陛下,是劉丞相前來稟報,在湖縣的泉鳩裡發現了逃亡太子的蹤跡!”
這無疑是劉徹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因為一旦太子被發現,其結局恐怕就已經注定了。
然而,在事情尚未完全水落石出之前,劉徹還是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憤怒,繼續聽下去。
他麵色陰沉地催促道:“說呀!”
蘇文趕忙回答:“地方官吏已經派兵前去圍剿了。”
劉徹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怎會在泉鳩裡?”
蘇文解釋道:“奴才也是剛剛才搞清楚,原來太子的兒子的乳母正是胡縣泉鳩裡人氏。”
劉徹心中暗自思忖,蘇文對太子的情況似乎了解得頗為詳細,不禁冷笑道:“太子的底細你蘇文倒是有一筆細賬啊?”
蘇文聽出了劉徹話中的不滿和懷疑,額頭上冷汗直冒,連忙解釋道:“陛下,奴才絕無此意,隻是這太子的行蹤太過重要,奴才自然要多做些了解。”
劉徹的臉色愈發難看,他覺得蘇文的種種表現都進一步證實了自己的推測——這起事件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蘇文見劉徹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心知自己可能說錯了話,於是趕緊說道:“還是請丞相前來稟報吧!”
劉徹猛的轉過頭,一雙眸子充斥著怒火,嗬斥道:“報什麼?你大概以為這是給朕報喜吧?”
「最後結果劉據與兩個兒子選擇了自縊而亡,隻留下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孫子劉病已被關進監獄。」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晚年喪子,劉徹不僅失去了太子,還失去了妻子、女兒,還有孫子。」
「以及在這場禍亂中被牽連的無數皇親國戚,他的心靈在這一刻被打擊的體無完膚。」
「劉據深入民心,長安百姓眼含熱淚,夾道送彆這位為民請命的太子。」
「當劉據的屍體抵達皇宮那一刻,劉徹心中滿是自責與不安。」
「他愧對列祖列宗,景帝晚年為了成就劉徹,不惜剪除任何能威脅到他地位的人,為他將來登基掃除一切障礙,而他除了對太子不滿就是猜疑。」
此時天幕畫麵中,
三個用白布包裹的人躺在劉徹麵前!
劉徹看著麵前躺的是兒子和孫子,不僅是冰冷的屍體,更是大漢的國運。
在這一刻,劉徹徹底後悔,後悔相信江充,後悔所做的一切荒唐之事。
他甚至沒有勇氣掀開兒子頭頂上的白布見他最後一麵!
當看到孫子那一刻,心裡依然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一手葬送了大漢的儲君,還有隔代之君!
大漢以後將何去何從,他心中也沒有答案。
劉徹痛心疾首的看完之後,閉上眼睛,用沙啞的聲音說道:“重賞緝捕有功之人!”
所有人都聽的出來劉徹聲音中的殺意!
這個賞賜如同一把利劍,懸在他們這些所謂有功之人的頭上。
在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劉徹已經起了殺心,在刀子落下來之前,他們必須處理好善後之事!
……
天幕下。
三國。
曹操看完以後一臉唏噓,對於這件事他還是比較了解的。
在他看來……這劉徹晚年真是糊塗至極!
他搖頭感歎道,“這巫蠱之禍,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卻因他的猜忌和輕信,導致了如此慘烈的結局。”
“父子相殘,朝堂動蕩,多少無辜之人喪命,大漢的根基也因此動搖。”
身旁的謀士荀彧也感慨道:“是啊,史書記載武帝晚年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才讓小人有機可乘。”
“江充之流,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實在可惡。”
曹操轉頭對著坐在一旁當透明人的賈詡問道:“文和……倘若你是這劉據……此局何解?”
賈詡手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吾有上中下三策!”
曹操:“不可傷天和!”
賈詡:“……”
(求一波五星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