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耀的話帶著明顯的暗示,宋令儀在直麵和避開之間選擇看向周懷瑾。
不知是不是在屋裡坐了會兒的緣故,周懷瑾蒼白的臉色變得紅潤,不似先前看起來那般可憐。
周懷瑾跟宋令儀對視一眼,而後目光冷冷看向孟耀:“話說不清楚可以不說,我不介意我的副將是個啞。”
“王爺,不帶你這麼殘忍的!”
孟耀嘟囔一句,在周懷瑾視線的逼迫下最終還是改口:“公主,末將的意思是王爺如今借住在您的府邸,正所謂客隨主便,因此王爺自然要聽您的話。”
有了孟耀的解釋,最起碼這事兒在明麵上算是過去了。
宋令儀陪他們坐了會兒,幾人聊著溪山城的情況,時間倒是過得飛快,好似沒過多久,迎霜便回來複命,說院子收好了。
“王爺,孟將軍,咱們並非外人,我不與你們客氣,你們也莫要跟我見外,權當這是自己家中,想歇息便歇息,想玩便去玩,需要什麼東西便叫迎霜。晚上咱們一起吃飯,便算做給你們接風洗塵。”
周懷瑾果然不見外,咳嗽兩聲後叫迎霜帶路,去隔壁宅子休息。
孟耀不想歇著,也不敢留下跟宋令儀單獨說話,不然就不是當個啞巴那麼簡單,王爺很可能在半夜暗殺他。
於是他找宋令儀借了個家丁帶路,去城裡閒逛,直到晚膳快要開席才回來。
周懷瑾比孟耀來得更晚。
他大約是睡了一覺,眼角還有未消散的睡意,頭發半披,整個人看起來散發著慵懶的氣息。
宋令儀看著他身上的銀狐大氅有些意外。
上次她被抓後,周懷瑾給她披了件黑色大氅,她本該將大氅清洗之後還回去,結果突然到訪的月事將大氅弄臟。
這種情況下,即便清洗乾淨她也不好意思還,便借口說大氅被碳火燎了,叫人做了件新的大氅送回去。
若沒記錯,就是周懷瑾身上這一件……
宋令儀見周懷瑾若無其事的模樣,側過頭隻裝沒看見,溫聲請二人入席。
考慮到周懷瑾的身體,晚膳十分清淡,桌麵也沒有酒。
如此一來,席間就顯得有些冷清。
但孟耀是個閒不住的,說起今天下午在城裡的見聞,簡直沒個停歇。
宋令儀間或接兩句話,或者回答孟耀的問題。
周懷瑾則聽得認真,幾乎沒有說過話,不過偶爾看向宋令儀時,眼中的意外和讚賞簡直弄得化不開。
“王爺,您特意帶來的東西還沒送給公主呢?”
孟耀話題轉得突然,宋令儀下意識轉頭看向周懷瑾。
周懷瑾與她對視一眼,輕笑道:“我在溪山城開了間花炮坊,九十月間接了不少訂單,沒想到買得最多的四位客人出事,各種花炮焰火剩了不少,我記得你以前挺喜歡這些東西,所以給你帶了些過來。”
“不是什麼好東西,給你逗個樂子。”
宋令儀聽到這話,第一時間不是高興,而是皺眉:“旁人不知道那四家是個什麼情況,王爺您是最清楚的,怎麼沒叫工坊停工,若及時停工,總不至於虧錢。”
周懷瑾摸了摸鼻子,暗道果然撒一個謊得用更多的謊來圓。
他端起茶杯掩住嘴角心虛:“那時諸事繁雜,哪裡顧得上這等小事。”
“這倒也是。”
宋令儀點點頭算是認可了這說法,轉而欣喜道:“我前些日子派人出去買焰火,結果卻是無功而返,王爺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這下除夕夜便再沒有遺憾了。”
孟耀插嘴:“這就是心有靈……”
周懷瑾打斷孟耀的話:“大約是老天爺聽到公主心裡的念頭,讓我趕在除夕之前到了長平城,這就是心誠則靈。”
宋令儀的視線在兩人中間飄過,順著周懷瑾的話道:“此事雖是老天眷顧,卻也要謝謝王爺記掛。”
“不必客氣。”
三言兩語將此事揭過,他們很快又聊起彆的事情。
戌正時分,周懷瑾和孟耀起身去往住處。
這回沒要迎霜帶路,路上隻他們兩個人,孟耀說話便沒了顧忌:“王爺為何不跟公主說,那些焰火是您在得知公主來了北地後便命工坊製作?”
“本來是精心準備,最後卻成了順手人情,這樣下去您什麼時候才能得償所願?”
周懷瑾聞言停下腳步,看向孟耀的眼神中帶了些警告。
不過這回,孟耀卻沒有退讓,直挺挺看了回去:“王爺,之前您說您要走的路千難萬險,不敢將公主卷入風波,要跟公主減少來往,免得有朝一日敗北,公主被您連累。”
“我信了,我也暗暗發誓,不要再試圖做紅娘。”
“可您不過聽說杜淩風想要對公主不利便匆匆趕來長平,此後更是親自去救公主,並且在眾目睽睽抱著她離開。”
“在溪山城,公主開口的事情您要幫忙,公主沒開口的事情您暗地裡幫忙。”
“這次咱們本可以在溪山城過年,是您要趕在除夕之前將焰火送到長平城,所以才帶病趕路。您說您要跟公主減少來往,這是減少來往的樣子嗎?”
“您說您不能誤了公主,可您的舉動分明在告訴公主,您對她不一般。您讓公主猜到您的想法,卻又不肯直言。您說您要遠著公主,可長平城那麼多宅子您不住,偏要跑來公主這裡。”
“您就像那畫本子裡的無恥之徒,故意吊著人家!”
“孟耀!”
周懷瑾出聲打斷孟耀的話。
孟耀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王爺,您今天就算要殺了我,我也要把心裡話說完!”
周懷瑾按著一跳一跳的太陽穴,無奈道:“說話就說話,你那麼大聲做什麼,想將府內之人都叫過來看熱鬨嗎?”
“還有,來這裡是你的安排,並且提前與我商議,我醒來馬車就停在府門外。”
孟耀:“……哦,知道了。”
他被周懷瑾的反應驚住,無措地撓了撓後腦勺。
但好不容易生出來的勇氣,他並不想放棄:“王爺,您舍不得公主涉險,焉知彆人也是這樣想?”
“這兩年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為了爭權奪利花樣百出,您覺得等公主回京,他們會坐視不理嗎?有本事贏得民心的公主便如同稀世珍寶,隻會令他們垂涎三尺。”
“若能將公主娶回去,既能得公主輔助,又能得宋家錢財支持,試問誰不動心?”
“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已經有了正妃,六皇子跟荊國公的孫女打得火熱,他們即便要娶公主,也隻能給公主一個側妃之位,或者從姻親部下中找一個人娶了公主。”
“王爺,與其這樣,您為何不先下手,最起碼您能給公主一個正妃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