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田裡種出百萬雄兵 > 第66章 :豐收(求追讀)

第66章 :豐收(求追讀)(1 / 1)

推荐阅读:

將圖紙拿去交給了韓暨,叮囑他在搭建連體窯的同時順帶將熔鐵爐給修建出來。

圖紙上熔鐵爐的各項參數他都儘量貼合漢代的術語去書寫,一些實在無法用白話寫出來的他也用了大段的注釋。

拿到圖紙,韓暨對熔鐵爐的爐型沒有太多的神情變化,反而是對手裡這張潔白如雪紙體厚實的a4紙喜愛萬分。

“主公,此紙為何如此潔白與強韌?這比蔡侯改良的紙張更加適合書寫。”

韓暨摩挲著白紙喜愛的不行。

張顯嗬嗬一笑:“你先造爐子,再過幾天你就知曉了。”

“唯——。”

韓暨拱手轉身繼續督造起了連體窯。

成千上萬的青磚整齊碼放在一處,現下韓暨正領著人在那平整著土地。

糯米漿石灰漿也在準備。

張顯看了幾眼便也離開了,他跟韓暨說過幾天就知曉紙張的奧秘不是空話。

造紙這個事從他有心建造蒙學的時候就已經在準備了。

【學識技能:逆向2::你可以通過實物逆向出製作方法。】

他早利用【逆向2】的技能在反推a4紙張的製作流程,逆向的過程中,a4紙從原材料到成紙的每一步都在他的腦海中像放視頻一樣播放過上百次了。

造紙術他早已熟絡於心。

如今桃源溪流的下遊他就已經漚了兩千多斤的構樹皮在那,已經差不多快有一個半月了,應該是可以用了。

溪水潺潺,張顯站在下遊的漚池邊,望著浸泡了一個半月的構樹皮。兩千多斤樹皮在渾濁的水中已經軟化,散發出淡淡的草木氣息。他彎腰撈起一片,手指輕輕一撚,堅韌的樹皮便如棉絮般散開。

“顯哥兒,這些樹皮當真能造出您說的那種白紙?”身後傳來夏侯蘭疑惑的聲音。

張顯回頭,嘴角揚起一抹自信的微笑:”當然。”

“你怎的過來了?”

他腦海中閃過通過【逆向2】技能看到的現代造紙畫麵——巨大的蒸煮鍋、精密的篩網、高速運轉的烘乾滾筒。雖然桃源沒有那些機械設備,但基本原理相通。這一個半月來,他反複推演如何在漢代條件下實現類似效果,每一步驟都在心中演練了上百遍。

夏侯蘭:“公至先生那邊要我的事不多,就是給人給資材就行,我看你急匆匆的往這邊走便跟過來看了。”

張顯點頭,也正好。

“去叫二十個手腳麻利的莊戶來,再準備十根硬木棒和五個石臼。”張顯吩咐道,“今日我們開始造紙。”

黃昏的陽光偏斜,張顯站在漚池旁,指導莊戶們將漚軟的構樹皮撈出。樹皮經過長時間浸泡,外層粗皮已經自然脫落,剩下潔白的內皮纖維。

“先把這些樹皮鋪在石板上捶打。”張顯拿起一根硬木棒示範,“要用力但均勻,直到皮絮完全散開。”

木棒擊打在樹皮上的悶響此起彼伏。張顯穿梭在莊戶之間,不時糾正他們的手法:“不是砸,是捶!要讓纖維分散而不是斷裂。”

汗水順著他的額頭滑落,這項工作比他想象的更耗費體力,但看著原本粗糙的樹皮逐漸變成細密的纖維團,他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莊主,這些夠細了嗎?”一個莊戶捧著一團雪白的纖維問道。

張顯撚了撚,搖頭道:”還不夠。放入石臼中繼續搗,直到能拉出絲來。”

日頭西斜時,第一批合格的紙漿終於製備完成。張顯將纖維團放入大木桶中,加入清水攪拌,乳白色的漿液在桶中旋轉,如同一場微型風暴。

次日清晨,張顯指揮莊戶們在溪邊搭建了十口大陶鍋,下麵壘起柴火灶。

“這一步最關鍵。”他小心翼翼地將紙漿倒入鍋中,加入少量石灰水,“蒸煮能進一步軟化纖維,還能漂白。”

火焰舔舐著鍋底,鍋中的漿液逐漸沸騰。張顯手持長木棍不停推攪,防止纖維結塊。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渾然不覺,全神貫注地盯著鍋中變化。

”主公,為何要加石灰?”韓暨腋下夾著竹簡聞聲而來。

他正要去授課,隻不過聽說自家主公開始造紙了便好奇過來看看。

“石灰能去除雜質,讓紙張更白。”張顯抹了把汗,“蔡侯當年若有此法,造出的紙會更上乘。”

蒸煮持續了整整一天,當最後一鍋漿液變成純白色時,夕陽已經染紅了溪水,張顯精疲力竭,但看著這些潔白如雪的紙漿,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第三天,張顯取出了已準備好的竹框以及乾草橫編的簾子。

這是他按照【逆向2】技能中看到的現代造紙設備原理簡化,造法十分簡單,所以他讓桃源的婦老連夜趕製了許多出來。

當然,是給錢的那種,竹框不算,大小半米長寬的草簾二十個一錢,桃源婦老一晚上讓他支付了千錢出去。

“這個是抄紙簾。”他拿起竹框跟草簾扣在了一起:”將漿液均勻鋪在上麵,水分會從縫隙流走,留下皮絮層。”

他來到紙漿缸近前,看著缸中沉澱下去的漿水扭頭看向一名莊戶。

“熬煮的榆樹皮汁呢?”

“煮好了莊主,我去取來。”那莊戶跑向一處去。

造紙植膠也是關鍵,能夠讓紙張變得更加的堅韌。

待那莊戶取來熬煮好的榆樹皮膠質,張顯往紙漿缸中倒入,而後快速前後推攪。

待混合的差不多了,他便將竹簾浸入漿液沉底,晃蕩幾下然後平穩地抬起。

水流嘩嘩落下,簾上形成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紙絮。

“妙啊!”韓暨眼放驚奇。

他又是在授課路上轉道而來。

張顯笑而不語,隻是將草簾從竹框上取下放置一旁,而後重複幾次。

“都記住了?”他問。

“記住了莊主。”一眾莊戶答。

“那好,你們也開始吧。”

“諾!”

十幾個莊戶輪流操作,張顯在一旁看著,時不時上前提醒。

“手穩一些。”

“也要注意紙絮的量,太多了紙便不勻!”

“不錯,繼續保持。”

一個晌午,一萬多張草簾整齊斜放在簡易木架上晾曬。

紙漿的量全部用完,草簾也隻剩下不多,索性他也讓跟他來造紙的莊戶歇著去了。

隨著草簾上水分的逐漸蒸發,紙的模樣也躍然在了草簾上。

有石灰漂白,紙的顏色僅是微微有點灰。

有膠質增稠,紙的韌度看上去也很不錯。

“等晾乾就完成了。”

脫去了長衫穿著有傷風化的短袖,張顯來回在晾紙架中來回踱步,時不時的蹲下身子質檢紙張質量。

一連晃悠到了黃昏,晾紙架上的紙張基本都完全乾透,他這才叫來了人將這些紙全部收了起來。

兩萬張半米長寬的灰白紙摞起來足有兩米高,紙張堅韌適合書寫,重達百斤。

第一次造紙,雖然是流程早已爛熟於心,但成紙質量如此之好還是讓他興奮了好一陣子。

“成了。”

“主公大才!”比起張顯,聞聲而來的韓暨更加的興奮。

他已經捧著那張a4紙琢磨了三天了,每天腦海中都在幻想如果用其書寫會怎麼怎麼樣。

這才不過三日,自家主公就弄出了這麼多,雖然摸上去有些不如主公給他的那張,但用來書寫卻是足夠了。

“公至來啦,你看看,這些紙隻需裁剪一二便可用來釘冊成書、”

“有了這個我等何愁桃源文道不興!”

“是極是極。”

韓暨摸著這些紙張猶如在撫摸少女的肌膚,眼神中滿是愛惜。

“主公,暨想求些白紙用來獎勵給學童中成績優異者,好激發他們的上進之心。”

“公至自取便是,不過這些紙還是要裁剪才行,這邊角著實不雅觀。”

張顯自無不可點頭應允,紙張弄出來就是用來書寫的,獎勵學童自然也行。

不過說到了學童他朝韓暨問詢:“公至授課已有五日有餘,如何,某這桃源學子?”

聽到自家主公的問話,韓暨臉上露出一抹苦笑:“有善進者,但不多,餘者皆是廝混。”

“心性尚未扭轉過來,幼童多貪玩,公至還得費心才是。”張顯微微搖頭朝一眾莊戶道:“將紙張送入庫房。”

在一陣應‘諾’聲中,兩人各自捧了一遝紙往住宅走去。

“暨敢不效死力。”

“近來暨也在思考如何提高這些學童們的進取心,想來治學如治軍,賞罰分明方為上上之選。”

“是這個理、”張顯點頭:“公至也可從聖人之學中挑些有趣的道理編成故事,孩童嘛,多是對有趣二字上心。”

“我這倒有幾個,你聽聽,先聽這掩耳盜鈴,相傳這春秋晉國有一男子

還有這刻舟求劍畫蛇添足守株待兔”

回返的路上,張顯一口氣連講好幾則寓言故事,口不帶停的。

“主公大才。”韓暨又是一陣吹捧,隨又感歎:“怪不得桃源一眾最喜愛的就是閒暇時聽主公講那話本,這短短幾則故事裡卻是蘊含了許多道理又十分的有趣。”

“寓教於樂嘛。”張顯嗬嗬一笑:“連體窯如何了?”他側首看向韓暨。

“已經在拱頂了,這窯不僅可以悶燒木炭,燒瓷燒陶燒磚也不無不可。”

“公至勞心了,來這桃源還尚未有一日停歇。”

“暨也樂在其中,能將書中技藝一一展現,也是暨的幸事。”

小院門前,韓暨朝張顯拱手一禮。

“主公誌向暨已有幾分明悟,若能為主公大業貢獻幾分薄力,暨這家傳也不算埋沒。”

張顯眼睛一閃看向其雙眸驚喜的問道:“你願將家傳授與桃源?”

“主公以國士相待,暨自然不可辜負主公。”

“暨這家傳兵書最早傳自春秋韓國王室,主公想必也知,暨之先祖乃韓王信,隨高祖皇帝開國有功受封異姓王,隻可惜白馬之圍時某這先祖投降了匈奴,若不然我韓姓一脈也淪落不到如此。”

韓暨自嘲的笑了笑。

張顯也不好說些什麼,人家能說自己的先祖那是因為人家是正二八經的後裔,他這外人若是跟著說上兩句那可就成嘲笑他人祖先了。

看到自家主公臉上那幾分變化,韓暨反應了過來:“讓主公見笑了,暨這便去默寫兵書。”

“公至費心。”張顯微微拱手。

桃源依舊朝氣蓬勃,演武場日日喊聲不止。

溪流邊上鍛錘敲打之音不迭。

學童們搖頭晃腦,念著那‘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構皮造紙可行,常山的構皮樹榆樹紛紛是遭了殃,在桃源外尋求工作的流民們四散外出,見構樹榆樹便上前砍之。

好在張顯往爾鄉鄉所跑了一趟交了一筆柴薪稅,要不然各個亭長那就有事乾了。

如此鬨哄哄的場麵到了六月中旬戛然而止。

這一天演武場空無一人,水鍛錘也停止了擺動,學童之聲不在,流民不見。

人去哪了?

田野!

該收成了!

數千人在田壟間歡聲,鐮刀揮舞的有勁。

成片的高粱倒下。

豆梗被割,小米掛著穗彎下了腰,黃燦燦的。

一顆顆的南瓜碩大。

幾天的時間,作物相繼采收,桃源庫房裡堆滿了濕糧,演武場被征用,晾曬起了大豆,一兩日的暴曬便見莊戶們開始了拍打收集豆粒。

然後是小米,高粱。

這幾日,桃源殺豬宰雞宰鴨就沒停過。

除了張顯自己的【家園係列】沒動以外,其他的肉食都在這幾天供應了出來。

農忙的豐收是喜人的,但累也是真累。

第一次參與大規模的采收農忙,張顯自己也親自上了陣,不僅是他,桃源眾也是放下了操演加入了采收隊伍。

攏共八九百畝的種植田,在幾千人的同心同力下迅速被割完,若不是成熟的時間不一,就這點田恐怕是要不了半日。

不過地裡有了收成就是好事,桃源在不是全靠采購了,自己也可以產出。

晾糧結束後,夏侯蘭第一時間進行了稱重統計。

高粱田七百七十畝,得高粱米十萬斤,畝產平均百二三十斤。

大豆小米雙圃田得豆兩萬五千斤,得小米兩萬一千斤。

南瓜田九畝,得南瓜四萬斤,畝產均四千兩百五十斤。

荒地新田,如此收成當得句。

大豐收!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