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評分還挺高啊。」
「高很正常,“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很多人都覺得這首詩裡麵宋祖不配和另外三名千古一帝並列。
可實際上他完全夠,趙匡胤終結了五代十國那個群猩璀璨的時代。」
「皇帝裡論帶兵打仗的能力,趙匡胤敢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如果單純隻用肉搏戰的話,秦皇漢武唐宗三個人加起來都打不過趙匡胤一個,曆史上估計也就隻有項羽能打贏他了。」
……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這詩,好狂的傲氣。”
“究竟是何人所寫居然敢評價秦始皇漢武帝的文治功勞略差,唐太宗宋太祖又缺少才華,對那成吉思汗更是評價隻懂武力。”朱元璋看見了忍不住讚揚一句,同時也產生了幾分好奇。
能寫出這種詩的隻可能是了解這幾名皇帝曆史的人?
元朝之後的曆史,寫了唐宗宋祖,卻唯獨不寫他。
這人該不會是出自他們明朝吧?
朱元璋猜測著。
同一時間,其他朝代的詩人,皇帝,也在評論區中發現了這段詩。
不少人都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好奇誰人有這麼大的豪氣和膽魄,居然敢寫詩貶評他們這些連後人都讚揚不已的千古一帝?
這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秦始皇:“誰這麼大的膽子,竟敢批判寡人!?”
漢武帝:“朕都已經創下漢武盛世了,文治哪不行了?”
唐太宗:“我可是文皇帝!”
宋太祖:“這成吉思汗……是誰呀?”
成吉思汗:“我……我……”
不知如何辯解,因為他確實隻會彎弓射雕。
隻可惜這詩隻有一段,要是能夠知道全貌就好了。
古人如此想著的時候,正好有網友把整段詩給發了出來。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氣勢如虹!不得不說,主席的詩才是真的強,即使是放到古代,哪怕沒有功績,他也會是一個能名留青史的大詩人。」
「是啊,哪怕是在唐朝,那個詩人雲集的時代,恐怕也能夠占得一席之地。」
「最最關鍵的是,寫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杜甫沒能做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可他卻做到了自己詩中所寫的。」
宋朝,看完了整首詩後趙匡胤眉目一睜:“這詩……好大的殺氣!”
一首詩,前段寫了華夏的大好河山,後者又評價了華夏曆史上的英雄人物。
覺得這些英雄人物雖然在曆史上留下了豐功偉績,但是個人卻並不完美,留下了瑕疵,而想要找到不留下瑕疵的完美人物,還得看當下正在創造曆史的人。
而且這詩的作者,好像還是那個後世華夏的開國者。
趙匡胤回想了一下後世所生存的世界,再聯想到他的成就。
古往今來,恐怕有資格寫出這種詩的也就隻有他了。
心中釋然,笑道:“哈哈哈,好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隻可謂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更輝煌的曆史,還得靠後人來創造。”
要是自己的後人能夠爭氣點就好了。
……
【元朝皇帝評分:
元太祖孛爾隻斤·鐵木真:91
元太宗窩闊台:00
元定宗貴由:00
元憲宗蒙哥:00
元世祖忽必烈:92
元成宗鐵穆耳:41
元武宗海山:42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48
元英宗碩德八剌:74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30
元天順帝阿速吉八:27
元文宗圖帖睦爾:34
元明宗和世瓎:31
元寧宗懿璘質班:30
元惠宗妥懽帖睦爾:33】
這元朝皇帝評分出現的那一刻,萬朝古人都感到了一絲詫異。
嬴政皺眉:“孛兒隻斤鐵木真?這名字聽著怎麼不像是華夏人?”
台下大臣也是不解,“孛兒隻斤”聽這名字就知道不像是華夏人,反倒很像是北方蠻夷的姓氏。
難道說這個元朝不是他們華夏人建立的!?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
無數時空的觀眾都被嚇了一跳。
華夏族的皇帝卻不是華夏人,莫非華夏在某一個朝代亡國滅族了不成?
眾人看向評論區。
「怎麼還有三個沒評分的?」
「那三個嚴格意義上來說,隻是大蒙古國的大汗不能算是元朝的皇帝。」
「給蒙古足夠鐵騎和糧草,掃平寰宇,建立地垮歐、亞、非的大帝國尚未可知否。」
「鐵木真的戰績放在全世界上都是極其可怕的,從亞洲一路打到歐洲,途中都不知道塗了多少個國家。」
「47個,根據曆史記載,鐵木真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無一敗績。他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共滅了47個國家,征服720個民族,所殺人數超4,000萬。生前征服的國土足足有1680萬平方公裡。」
嬴政:“1680萬平方公裡!?”
劉徹:“這不可能!”
李二:“比朕的大唐帝國還大!?”
成吉思汗:“哦?本漢的英明事跡被記載下來了嗎?甚好甚好。”
無數時空。
萬朝位麵。
元朝以前的皇帝都在這一刻驚嚇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心中的震撼難以言喻。
秦朝,嬴政難以按捺自己內心之中的震撼。
168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麵積,這差不多是後世華夏的兩倍,是他們秦朝的5倍有餘!
征戰途中還滅了47個國家,征服了720個民族,殺死超過4,000萬人!
比他的那人屠白起還要恐怖!
大唐。
李二自己也被嚇了一跳。
自己滅東突厥、吐穀渾、高昌國、龜玆國、薜延陀汗國等地,把敵人打的稱之為了天可汗,號一代明君,千古一帝。
也僅僅隻是擁有了11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已。
這鐵木真竟然比他還牛逼!?
莫非他也是天可汗不成?
……
「其實1,680萬平方公裡隻是鐵木真生前征服的,他死後兒子兒孫又接著打,一直打到了歐洲,領土最終麵積超過了3500萬平方公裡。」
“!!!”
嬴政被嚇得腿腳一軟,差點沒摔倒在地。
1600多萬平方公裡已經夠嚇人了,3,500萬平方公裡是什麼鬼?
這也太可怕了吧!
嬴政看向屏幕,有人發了一張元朝當時的國土麵積地圖。
“這……這這國土麵積也未免……未免也太……太……太……”
嬴政口齒不清,結結巴巴。
身為一國之君。
這是極其糟糕的表現。
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在意嬴政此時的窘迫。
滿朝大臣都在呆呆的看著那張國土麵積圖。
有一些甚至被驚嚇的腿腳一軟,癱倒在地。
李二自己的朝堂上,同樣也好不到哪去,一個個都被嚇得目瞪口呆。
李二沒有管他們,因為他自己也看傻眼了。
擁有如此廣闊的國土麵積,這元朝,怎麼之前都沒有聽後人們提起過呢?
如此強盛的一個朝代,應該是他們華夏人,人人暢談的榮譽才對。
「蒙古帝國是人類曆史上領地麵積最廣闊的國家,在人類曆史上擁有著極其濃厚的一筆,畢竟打到歐洲的蒙古鐵騎可是殺了近2億多人。」
「橫掃歐洲,做回自己。」
「可惜蒙古鐵騎隻知道殺人,都不知道治國的,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國土又被打回去了,元朝的統治也是一塌糊塗,基本上就是在漢人地界收個稅而已。」
「蒙古帝國是蒙古人的帝國,但是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屬於我們華夏的,隻是蒙古人也是要聽忽必烈的。」
「不聽話的都被封狼居胥了。」
「什麼忽必烈?叫我劉必烈!我老祖宗可是劉邦!」
鐵木真:“?”
劉邦:“啊,我兒孫?”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功績在華夏曆史上不可否認,隻可惜蒙古人隻懂得打仗,不懂得治國,即使是打下了這麼龐大的國土他們也隻能做到統而不治,相比較其他的大一統王朝,隻經曆了98年就被滅亡了。」
「會被滅亡是必然的,誰讓元朝的皇帝那麼傻,非得按照打下來的國民順序把百姓分成了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等級分明。
這些分明的等級直接導致等級低的人種無論是任職、科舉還是刑罰,都受到了不同種的待遇。
如此明晃晃的壓迫,導致了漢人不滿直接反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朱元璋所帶領的農民起義。」
大漢,
看到這些評論,漢武帝明白了原因。
“原來如此,難怪後人很少提及元朝這個朝代,如此不平等的待遇會被百姓揭竿而起也是理所當然的。”
“朱元璋……好像那元朝之後的朝代就是明朝吧?聽說他是個乞丐皇帝,比漢高祖的還低,如果是後人給他打分的話,會打多少分呢?”
大秦,
嬴政看了元朝對統治百姓的做法後,同樣也是不滿:“哼,居然對自己治下的百姓區彆對待!非仁君也。”
“我秦朝對待六國百姓就是一視同……”
說話說到一半,嬴政忽然停止了,他的秦朝好像也有不少百姓造反。
自己也被稱之為暴君。
大明,
朱元璋在看著後世百姓的評價。
想起了兒時遭受到的元朝統治……
一段不堪回首的回憶……
成吉思汗跟忽必烈的功績確實不容置疑,可他們後人對於元朝百姓的治理實在腦殘,高額的賦稅、嚴苛的暴政,再加上官員跋扈。
直接把百姓壓得抬不起頭來,百姓活都活不下去了,不反才怪。
就是不知道他們的明朝皇帝評分又是如何,希望能夠比前麵幾個朝代的要好吧。
不求能夠超越漢朝,至少也要差不多吧?
很快。
明朝皇帝的評分被列舉了出來。
【明朝皇帝評分:
明太祖朱元璋:97
明惠帝朱允炆:34
明成祖朱棣:97
明仁宗朱高熾:96
明宣宗朱瞻基:93
明英宗朱祁鎮:23
明代宗朱祁鈺:85
明憲宗朱見深:83
明孝宗朱佑樘:80
明武宗朱厚照:66
明世宗朱厚熜:48
明穆宗朱載垕:53
明神宗朱翊鈞:37
明光宗朱常洛:44
明熹宗朱由校:32
明思宗朱由檢:57】
當明朝皇帝評分出現的第一刻,朱元璋就將目光鎖定在了自己的評分上。
——明太祖朱元璋:97。
滿意的笑了。
再看。
——明惠帝朱允炆:34
臉色頓時垮了下來,先前他從後人的嘴裡就已經聽說了朱標最終沒能當上皇帝的事情。
現在看了這皇帝評分,明顯是坐實了。
朕的標兒啊,沒有你朕的大明如何興盛!
——明成祖朱棣:97
???
朱元璋的頭頂冒出三個大大的問號。
不是因為知道了朱棣繼承皇位的事情,也不是震驚他的曆史評分竟然不比自己低。
而是在震驚他的廟號居然是——明成祖!!!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朝代,隻有開國皇帝才有資格稱祖,這朱棣不但搶了他侄子的皇位,還把他自己當開國皇帝了!?
那咱算什麼!!!
劉太公嗎?
“朱棣!!!”
朱元璋一聲暴怒,嚇得旁邊的朱棣一個激靈。
朱元璋:“給咱拿馬鞭來!”
很快,就有幾名太監拿來了一條馬鞭。
並且把他抓住雙手,屁股對準朱元璋。
朱標正欲求情,朱元璋攔住了他。
“我上次不打你,是因為有你大哥護著你,這次無論是誰,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保不住你!!!”
“明成祖是吧?啊!”
——啪!
“啊!”
“永樂大帝是吧?啊!”
——啪!
“啊——!爹!爹!孩兒知錯了。”
“彆打我了!哎喲,——疼!”
“爹!爹!”
“哎喲!父皇……我疼……我疼啊嗚哇哇哇哇!”
一鞭又一鞭的馬鞭不斷抽打在朱棣身上,把他打的哇哇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