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掄語】(1 / 1)

推荐阅读:

【《掄語》科普,什麼是《掄語》?】

新視頻標題出來的那一刻,朱元璋鬆了口氣。

經過上一個視頻的野史教訓。

朱元璋已經開始對後人所發的視頻科普產生了恐懼。

生怕下一個視頻。

又會看到什麼不可思議的內容。

直接讓他的大腦炸裂!

而這次他就不用擔心了。

隻是一個專門科普《論語》的科普視頻。

論語嘛,誰不會呀?

自從科舉確立,可以從民間選拔人才之後,《掄語》就和五經一樣,成為了曆代考生所必須掌握的書籍!

隻要是個讀書人都幾乎會那麼一兩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等等《論語》名句。

而他們明朝,每隔三年出現的一次科舉考試裡,就經常會出現一些關於論語的考試內容。

畢竟儒學確實很適合治國。

同為四書的《孟子》倒是很少考,因為朱元璋比較忌諱孟子所宣傳的治國觀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看來即使是到了後世數百年,《論語》的重要性也絲毫沒有減輕半分,仍被後人學習。”

“由此可見,孔子不愧是聖人!”

朱元璋口中感慨,說著對孔子的讚揚。

身旁。

剛剛被打完屁股的朱棣麵露怪異之色。

“父皇,你剛剛是不是念錯字了?”

“這視頻上麵明明寫的是‘掄語’,不是‘論語’呀?”

聽見朱棣在身旁給他糾錯。

朱元璋很是不爽。

正想開罵。

卻注意到,天上的光幕寫的居然真是《掄語》?

朱元璋眉頭皺了皺。

“掄”和“論”這兩個字的意思差距如此之大,後人也能用錯?

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了?

如果是不小心的,這要是出錯在他們科舉考試中,可是會直接落榜的!

……

大秦。

“論語?”

看到這兩個字的嬴政,瞬間對這次的視頻沒有了興趣。

《論語》是以孔子為首的儒家學派總結的儒家學說內容。

與他們秦國以法治國的觀點背道而馳。

特彆是孔子所主張的“仁義”思想,令秦國曆代先王嗤之以鼻。

都認為那隻是人一群隻會在嘴皮子上耍威風的無能之士。

隻會以筆論政,以口治國,根本無法讓秦國強大。

所以……

後世的華夏也學習儒家的《論語》嗎?

不應該呀。

後世華夏那麼厲害,怎麼會是靠學習儒家思想變強的呢?

我記得他們不是主張民主、科學嗎?

應該是崇尚墨家學說才對呀?

嬴政好奇著。

等待著視頻的播放。

很快視頻之中開始了播放介紹。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一名身高221米,好射飛鳥,箭無虛發,力能舉城門的山東大漢,因家中排行老二,故而又稱為‘孔次郎’”

“孔子在世時,崇尚開創武學幫派,有弟子三千,其中宗師七十二,曾帶領弟子橫掃列國,多次以暴力逼迫各國國君實行仁義治國。”

“‘仁’,即一種把人分成兩半的技術;‘義’則是一種把人頭打進身體裡的拳法。”】

……

嬴政:“啊?”

嬴政掏的掏耳朵,懷疑自己聽錯了。

看向在場大臣,發現他們也是和自己同樣的表情。

疑惑不已。

“???”

朱元璋像個好奇寶寶一般,頭頂問號。

腦袋向左傾斜45度。

縱使博學多才的他,此時也陷入了迷惑之中。

這上麵對於孔子的科普解釋,前半部分說的確實沒錯。

孔子善射。

而且有過舉起城門的曆史記載。

但說他崇尚武學,喜歡開宗立派,帶著眾弟子橫掃諸國不是純屬扯淡嗎?

還說“仁”是一種把人劈成兩半的招數。

“義”是一種把人頭打進身體裡的拳法!

鬼扯呢!

如果仁義是這種意思。

世間怎麼可能還會有文弱書生這種荒謬的言論?

……

抱有這種想法的人,還有不少名家大儒。

他們的臉色都不禁有些難看。

董仲舒:“這天幕……究竟在胡說八道些什麼啊?”

【“所以《掄語》,是指孔子在橫掃列國之時,經常教導弟子一些在道義上的道理。”

“這些道理,被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成冊,形成了我們現在所學的《掄語》。”

“然而,在過去卻因為其教育內容並不符合古代皇帝們的統治,容易造成百姓混亂,而導致被有心之人誤導編撰成了《論語》。”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孔子他老人家真正所想要表達的《掄語》是什麼意思。”】

然後。

視頻中就放出了一條條《掄語》解釋。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孔子說:“早上打聽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就能打死你!”

子曰:君子不器。

譯:孔子說:“真正的戰士是不屑於用武器打死人的,極致的肉體力量才是王道。”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孔子說:孔子把人打死的場景恐怖如斯,讓人不分晝夜地感到恐懼。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譯:孔子說:“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沒法樹立威信。”

子曰:始作俑者,甚無後乎?

譯:孔子說:“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經被我打的沒有以後了。”

子曰:吾未見剛者。

譯:孔子說:“我從未見過身體剛強到我打不壞的人。”

子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譯:孔子說:“把人打到瀕死,說話也就好聽了。”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譯:孔子說:“不學習尊重我的禮儀,我就打得你無法站立。”

子曰:既來之,則安之。

譯:孔子說:“既然來了,就安葬在這裡吧。”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

譯:孔子去東邊打架,看見兩個小孩在討論和孔子打架的人,還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子不語,怪力亂神!

譯:孔子不說話,使用怪力把人打得神經錯亂!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譯:孔子說:我喜歡錢,所以直接拿走你的錢是很有道理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三十個人才配我站起來打,四十個人過來我都疑惑怎麼敢的,五十個人會被我打倒是順應天命,六十個人站一排我一個耳刮子可以全順下來,七十個人來了我終於可以放開來打,不用遵循任何江湖規矩。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孔子說:“你學習我的武功,卻不學習我的思想就會迷茫,你學習我的思想卻不學習,我的武功就會被人錘。”】

「好一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翻譯我可太喜歡了。」

「孔子脫掉上衣,後背的肌肉顯現出一個德字,雙肩的肌肉各顯現出一個才字,這便是傳說中的德才肩背。」

「你才是天賦型選手!」

「一分為二,是為仁。

錘頭入腹,是為義。」

「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說:“你的觀點和他不一樣,就不要跟他逼逼賴賴了,直接抽他,懂了嗎?”」

「可是現在打人要賠錢。」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你爸媽在家,你跑再遠也沒用,跑了也我有辦法把你抓回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三個人一起出行,若是加上一個我,那就相當於一個師的戰鬥力!」

「一個師可是有1萬人以上,孔子牛逼呀。」

「老子:三千弱水,隻取一瓢。

意思是:你三千個弟子弱的像水一樣,老子能在這3000人中取你項上人頭,將你開瓢!(狗頭)」

「老子:“你以為我憑什麼在孔子麵前自稱老子啊?”」

……

萬朝觀眾。

無數平民百姓在此時都看到了這些《掄語》翻譯。

一個個的恍然大悟。

在其中一塊天幕下,一名老漢恍然大悟的哦了一聲。

“哦,原來這就是子曰呀。以前俺遇到那些讀書人的時候,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子曰子曰,聖人雲什麼的,原來聖人所要教導世人的是這麼個道理呀!”

身旁,另外一名老漢也認同的點著頭:“是啊,這些道理明明都挺好懂啊,真是不明白村裡的張秀才怎麼老是說讀書難讀書難,我看這意思不就挺簡單嗎?”

老漢在說話時,殊不知張秀才就在他的身旁聽著。

這些話,讓他麵色漲紅。

“才……才不是這樣的,你們都誤會了!孔子他老人家說要表達的意思才不是這樣的!!”

“這些內容明顯是後人故意曲解的!”

“好比‘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真正意思是‘早晨領悟到了人生的真理和理想境界後,即使晚上就會死去了,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啊,是這個意思嗎?”老漢撓撓頭。

“可是天幕上也說了《論語》是因為在古代不適合管理百姓,所以被有心之人惡意曲解了它真實的意思……所以有沒有可能你學的《論語》才是假的呢?”

身旁一個年輕人突然插嘴:“對呀對呀,可能你學的才是假的。”

“我覺得上麵天幕解釋的才是對的!好比‘你爸媽在家,你跑再遠也沒用,跑了也我有辦法把你抓回來’

多有道理的一句話。

隔壁村的那個惡霸為什麼大家都不敢惹他?就是因為他力氣大還能打,隻要有誰敢惹他,誰家裡就得遭殃嗎?”

“……”

張秀才麵色扭曲,無話可說。

……

大秦。

嬴政的眼睛,瞪的像兩顆剝了皮的荔枝一樣大。

這些掄語解釋。

跟他印象中的論語意思完全不一樣!

莫非……這些才是真正的論語!?

後人在後世發現他們的真正寓意。

並且奉之為真理,付出行動!

才能把自己的國家打造成如此強大!?

想打誰就打誰!

嗯,這麼一想,嬴政就能帶入孔次郎,理解那種純粹力量的爽感了。

“來人,速速將這些《掄語》抄錄下來,以供我大秦學子教學!”

……

大漢。

“荒謬!荒唐!簡直一派胡言!!!”

董仲舒在朝堂之上已經被氣得出吹胡子瞪眼了。

之前看到關於孔子的人物解釋時他就已經忍不住了。

此刻再看到這些論語內容被後人惡意篡改。

他更是無法忍受。

破口大罵。

“聖人之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萬世,是因為那都是些經久不衰的名家經典道理,可看看這些後人都把它曲解成什麼樣了!!!”

漢武帝瞧著他那副氣急敗壞的模樣,笑了笑。

捋著胡子說道:

“董卿也彆那麼生氣嘛,這些《掄語》內容明顯是後人惡意編撰,不過倒也不是不無道理。”

“朕也確實想早上打聽到匈奴人的去路,晚上就把他們給滅了。”

董仲舒:“……”

……

大明。

朱元璋此時的臉色也不是很好。

他之所以喜歡《論語》就是因為他的理念很適合治國。

可現在經過天幕這麼一播放,想必他大明百姓人人都已經看到!

以後再進行論語教學變得困難事小,就怕有哪些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信以為真,奉之為真理從而鬨起事端來,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這《掄語》究竟是哪個不學無術的混蛋寫出來的?”

“若是讓咱知道了,咱非得把你大卸八塊不可!”

楚漢年間。

項羽若有所思。

“身高2米2,力能舉城門,原來這孔子的力氣這麼大呀?”

“就是不知道和我相比孰強孰弱?嗬……想來是不如的,畢竟‘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可是後人對我最大的認同。”

大宋。

宋仁宗看著天幕上對孔子的介紹,感覺自己有點被說服了。

問起下方的範仲淹。

“範卿,你說這《掄語》會不會真是孔子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呢?我們現在所學的《論語》其實才是假的?”

範仲淹:“絕無可能!”

宋仁宗:“那他們為什麼要篡改聖人之意?”

範仲淹想了想,最終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我想應該是為了尋開心。”

“……官家,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朝代,如果有誰想要篡改聖人之意,那麼在我們看來都是極其大逆不道的行為,可在後世不同,他們說話的語言可以更自由,思想也沒有束縛,自然會衍生出各種奇思妙想。”

“再加上飯飽思淫欲,他們會想去尋找一些樂趣來彌補自己除了吃飯以外的快樂,也屬正常。

這種把論語改編成掄語的惡搞和之前所看到的地獄笑話應該是一樣的,是一種能夠讓他們達到樂趣的……整活。”

範仲淹想起了後人們經常提起的一個詞彙。

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了一下這種行為。

“所以……他們整活,是因為吃的太飽了?”

“……恐怕是的,陛下。”

宋仁宗無語了。

除了無語,也沒有其他的詞彙能夠表達他此時的情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