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目光緊鎖天幕,眼神時而陰鬱,時而閃爍不定。
自己雖然沒有像劉據那樣走到絕路,但現狀已算差不多了。
武帝劉徹和戾太子劉據之所以反目成仇,最終兵戎相見——
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而自己又何嘗不是處於這樣的困境之中?
儘管當上太子已經有十多年,父皇依舊沒有給予我完全的信任。
他從未相信我的能力,認為我無法妥善處理朝政。
他也從未相信——
我能夠肩負起大唐未來的重任,成為下一任皇帝。
這,不正是“父不知子”的真實寫照嗎?
父皇竟然讓魏王住進了武德殿!
武德殿是什麼地方,父皇心裡清楚嗎?
武德殿緊鄰太極宮,在東宮之前的位置。
而父皇卻讓魏王住進了武德殿,明顯是在平等地對待魏王和我。
幾乎可以說,是暗示魏王和太子之位並無差彆,唯獨還差廢了我罷了。
曾經的隋文帝楊堅,正是在武德殿廢掉了太子楊勇!
而我的祖父當年也曾讓四叔入住武德殿,借此對抗父皇在承德殿的權力。
武德殿,實際上便是“第二東宮”!
父皇這一舉動,其實清楚得很。
他是在暗示,魏王李泰準備爭奪太子之位。
自己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
如今,又發生了這件事。
我還能繼續做太子嗎?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李承乾終於得出了結論。
他心中的最後一絲僥幸,也隨風而逝。
那我還能如何呢?
答案隻有一個!
如同扶蘇二世,或如劉據般的謀反!
起兵,自救!
我並非要謀反,而是如同劉據那般,在無路可走時,為了自保而已。
這一切,都是父皇逼我的!
當年父皇為何要在玄武門親手做掉大伯和四叔?
難道不是同樣被逼到極限?
每個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為何父皇可以做出這種事,而我卻不能?
李承乾內心的憤怒如暴風驟雨般席卷而來。
然而,自救也需要深思熟慮。
他比不上父皇那般精明,所以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
大明,朱元璋時期。
老朱目光落在戾太子劉據的事上,輕輕歎了口氣。
他無法理解,作為父子為何要走到這種地步。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身為極少數注重家庭親情的帝王,朱元璋始終難以理解這種父子間的裂痕。
“武帝憑雄才偉略,力求恢複漢室威嚴,出征匈奴,四處征伐,最終贏得了邊陲的服從。”
“他的一番雄圖,雖然功勳卓著,但卻也暴露了些許盲點。”
老朱點評了漢武帝的政績。
大多數帝王都對漢武帝的軍事才能心悅誠服,但老朱並不全然認同。
“然而,武帝過於驕奢,迷信鬼神——”
“跟始皇一樣追求長生不死,耗費了國家大量資源,卻並未得到應有的回報。”
“人終究是會死的,皇帝也不例外。”
朱標在旁默默點頭。
父皇這些年看過不少書,雖言辭粗糙,但道理卻不難理解。
“隻是,在太子的事情上,武帝確實做得不好。”
“作為父親,怎能懷疑兒子對自己下毒手?!”
“況且,太子劉據的品行他最清楚,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
“最後卻讓事態發展至兒子自縊的地步。”
老朱搖了搖頭,歎息道。
“等到武帝後悔時,已然為時已晚。”
接著,老朱看向太子朱標和身邊的其他兒子們。
“我們朱家,不能重蹈覆轍。”
“即使是帝王之家,也應當是一家人,血脈相連。”
“培養太子,首先要信任他,就像我和你們大哥那樣,父子之間心照不宣,互不猜疑。”
這番話,老朱主要是對朱標說的。
畢竟,其他的皇子們已沒有機會繼承大統,哪能談什麼培養太子?
那些在場的臣子們紛紛點頭,心中暗道。
陛下和太子,豈止是彼此沒有猜疑,簡直如同一心一體。
朝政大事,都是先由太子閱覽,處理好後再呈給陛下審定。
甚至,陛下有時連看都不看,直接交給太子處理。
試問,哪個太子能擁有如此的權力?
年輕的朱棣站在三哥朱棡身旁,心中不禁感歎。
父皇的做法,確實值得效仿。
父親和太子,先是父子,後才是君臣。
若連親情都沒有了,何談治國理政?
朱棣心中下定決心——
若他有朝一日能有太子,也必定像父皇一樣,信任太子,重用太子!
在這點上,父皇做得無可挑剔。
他讓大哥負責朝政,自己則偶爾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是個極好的安排,朱棣暗自想道。
等他有了自己的太子,事情就交給太子處理,自己便做些喜歡的事。
這才是最理想的局麵……
可是,突然之間,
朱棣猛然意識到……
不對!
我怎麼能有太子呢?!
朱棣注視著眼前那位身形高大的大哥,心中滿是複雜的情感。
一想到大哥常日裡的關心和照顧,朱棣不由得湧上一股深深的愧疚。
大哥總是默默地為自己著想,在父皇麵前也不忘為自己辯護。
可自己卻心生那些不該有的念頭——
想要當上太子?
這簡直是反禮製!
未來的帝位無疑是屬於大哥的。
而若有人敢覬覦這個位置,朱棣必定不會放過!
這些念頭一閃而過,朱棣的愧疚感也隨之消散。
他心中早已做了決定——
自己並不渴望當上皇帝。
未來若能協助大哥,擔任一名出色的大將軍,他便心滿意足。
至於其他不切實際的夢想,絕不敢有一絲一毫。
而對其他的皇子們來說,他們的想法與朱棣一致。
在他們心中,朱標就是最合適的繼承人,是不容置疑的選擇!
大哥的一句話就是聖旨,其他人沒有任何資格反對。
因此,麵對大哥的決策,他們全都心服口服。
朱標望著老朱,微笑道:
“父皇的話,兒臣銘記在心。”
“即使是帝王之家,始終是一家人。”
“若連這一點都無法安頓好,又如何談得上治國理政?”
朱棣和其他皇子們也連忙表示支持。
“兒子們定會全力以赴,輔佐大哥!”
老朱聽到兒子們的回應,心中極為滿意。
“非常好!僅從家庭氛圍這一點來看,我和其他帝王相比,確實要強出許多。”
這段父子之間的和諧情感,必將成為後世曆史中的佳話。
老朱忍不住放聲大笑,心情也愈發愉快。
然而,他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又補充說道:
“不僅要避免像武帝劉徹那樣,也不要學太宗文皇帝兄弟相殘。”
“玄武門之變,給大唐帶來了無法磨滅的惡劣影響。”
“即便太宗文皇帝功績卓著,這一汙點,依舊難以抹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