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刺殺未果,李承乾便起了先發製人的心思。
他準備重演一次“玄武門事變”!
模仿當年父皇登基的路,一舉奪下大唐權柄!
他召集了一批忠於自己的親信。
其中既有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杜如晦之子杜荷——
也有薛道衡、劉洎、王辯、張道源等太子幕僚。
李承乾與眾人詳談行動全盤細節。
最終,他們把日期定在四月初六。
這日恰逢李世民生日,太極殿將設宴祝壽。
而李承乾等人正準備在那天趁亂起事,篡奪皇權。
打算宴會散席之後,趁李世民返回寢宮途中,突襲太極殿,行刺皇帝及其隨衛。
“從此地到太極宮,僅隔二十步!”
“我們能隨時攻入,但我不清楚,你們是否真心與我同進退!”
李承乾的眼神冷冽,望向東宮聚集的眾人。
“殿下之誌,我必相隨!”
“願與殿下生死與共!”
眾人紛紛表態。
“好!!”
李承乾神情堅定,當即率眾歃血為盟。
……
太極宮中。
杜如晦原本隻是圍觀者。
結果竟發現那瓜落在了自家頭頂。
因李承乾謀逆之人中,赫然有其子杜荷!
杜如晦猛然抬頭,臉色驟變,神情緊張。
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征等人也齊齊望向他。
李世民神情凝重,盯著畫麵中的東宮圖像。
他的目光一一掠過那些參與者的麵龐。
隨後看向杜如晦,後者神情慌張,欲要解釋。
“不必多言。”
“天幕所示,屬未然之事。”
“朕不會因未來之患而責罰無辜。”
即便知曉親子參與謀逆,李世民依舊沉穩。
隻是內心深處,難免失落。
雖說皇帝如此寬厚,杜如晦卻仍舊難安。
謀反乃大罪!
一旦事發,子涉其間,焉能善終?
“繼續看。”
李世民低聲吩咐。
他想了解此變局的終局走向!
是否皇宮之內,將再度血染金階?
李世民暗自思忖。
若李承乾真已下定決心,那便隻能以鐵血鎮壓。
宮廷之內,必掀腥風血雨。
東宮之中。
李承乾也在默默聆聽“自己”與眾人的部署。
他暗自頷首。
整體計劃縝密,部署也尚可。
若按此方向推進,成功機會不低。
“可結果,我終究失敗……”
“到底錯在何處?”
李承乾陷入苦思。
即使漢王、齊王失誤,影響也不會太大。
三路並進,計劃仍有回旋餘地。
“父皇身邊有尉遲敬德等猛將,是否突圍成功?”
他蹙眉深思。
……
眾人皆在揣測,政變會如何發展。
李承乾籌謀細致,處處周到。
可結局,卻依舊是敗局一場。
無數目光,齊聚天幕。
然而——
接下來的演變,卻出人意料。
他們想過無數版本的政變劇本——
卻唯獨未曾設想,這場謀反還未開場便已覆滅!
就在李承乾密謀未久,齊王李祐竟行刺輔臣權萬紀,將其殺害。
這事一出,已無退路。其部下勸其或戰或降,皆無善果。
李祐一咬牙,索性起兵反叛!
李世民得訊後,派出兵部尚書李勣平叛。
但李勣尚未抵達齊地,李祐竟已被擒。
因其素無威望,封地內多人並不買賬,齊州兵曹杜行敏尤甚。
李祐兵起當夜,杜行敏領兵破牆夜襲王府,將其擒送朝廷。
按理說,李祐謀逆和李承乾無涉。
偏偏命運弄人。
李承乾派去刺殺李泰的紇乾承基,也同時被捕。
李祐之亂敗亡後,紇乾因牽連被關押大理寺,麵臨處決。
為求活命,他主動揭發太子謀逆。
紇乾承基供出李承乾勾結李元昌、侯君集等人圖謀大位之策。
詳述其“仿效玄武門,先除魏王,再襲皇帝”的計劃。
李承乾經營兩年、謀劃周密的叛亂。
竟未發動,便已夭折。
李世民既已知情,那李承乾焉有回天之力?
皇帝當即下旨,將太子幽閉東宮彆院,緝拿其黨羽。
隨即召來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等權臣會審大案。
審問結果明晰。
李元昌、侯君集、杜荷等人皆坦誠所為。
謀逆計劃詳儘被揭,連兵力部署、宮門突襲等細節,亦無所遁形。
……
太子東宮。
“叛賊!!”
李承乾怒目而視天上的視頻,氣得將酒盞狠狠擲在地上,碎片四濺。
他原以為自己這次舉事,是被父皇以鐵血手段鎮壓才功虧一簣。
卻萬萬沒想到,計劃真正潰敗的根源,竟然是有人臨陣反水,背後捅刀!
既然父皇早已得知自己意圖謀反……
那這場政變,還怎麼可能成功?
更讓他怒火中燒的是齊王的胡亂行事。
為何偏偏要選在他起兵之際掀旗造反?
這一步走錯,直接讓紇乾承基被拿下。
若不是紇乾承基擅自起事,整盤布局原本極有可能得手!
……
看到這場麵,始皇、漢武等曆代帝王神情淡然,並無多少意外。
許多人往往將造反想得太輕鬆了。
可皇帝的權力,足以壓倒一切風波。
在許多時候,一道密令,就能讓千絲萬縷的陰謀在萌芽中被扼殺。
況且帝王獲取情報的手段極為豐富。
不少皇帝甚至專門設立隱秘機構,專責監控天下動向。
譬如始皇的黑冰台、朱元璋的錦衣衛。
這些專門搜集隱秘線索的部門,使得皇帝可以第一時間掌握各地實情。
往往那些剛冒頭的動靜,就已被天子儘收眼底。
所以想要在天子耳目密布之下策劃政變,難如登天。
在始皇、漢武、朱元璋等人看來——
即便沒有齊王的亂入,李承乾的叛亂依舊未必成得了事。
隻是那時,通風報信的人,不會是紇乾承基,而是彆人罷了!
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擁有無上的權利。
若是一個帝王輕易被篡位,那才真正是天大的笑話!
尤其是那些才識過人的帝皇,不僅深得民意,還享有至高的聲望。
在這種情形下,想要奪取王座,簡直如癡人說夢。
劉據身為太子三十一載,根基極其穩固,不也功虧一簣嗎?!
李承乾雖籌劃周密,計劃縝密。
可在嬴政、漢武等人眼中,他想借此謀得大位,未免異想天開。
那位盛名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既能稱“千古一帝”,自然非庸碌之輩。
在這樣的人麵前玩權謀,幾乎等於送死!
即使沒有齊王涉入叛亂之事,李承乾勝算依然渺茫。
始皇、武帝等諸多帝王依舊盯著天幕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