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呂雉的事,他們所知並不多。
為了避免潛在的威脅,始皇決定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
他已經命人搜尋項羽——
並召喚劉邦前來鹹陽,預計很快就能見到他。
“呂雉……”
始皇帝輕聲重複道。
“她能成為大漢的皇後,必定也有不凡之處。”
“如果扶蘇你與她有緣,不妨考慮一下。”
始皇帝說道,語氣中充滿了深邃的意味。
……
大漢!
長孫皇後的形象讓漢武帝不禁想起了衛子夫。
他回想起衛子夫自儘的那一刻,內心的痛楚瞬間湧上心頭。
雖然那一切發生的時間還在未來——
但每每思及,仍然令他深感心痛。
所幸的是,眼下他與衛子夫的感情依舊深厚。
“然而,我與皇後之間的感情,恐怕比不上太宗與長孫皇後的那份深情。”
漢武帝看著天幕,心頭湧動著感慨。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深愛衛子夫。
但那份愛,更多的是對於她年輕時的美麗和風姿。
等到衛子夫年老色衰,自己恐怕再也無法像當初那樣專注於她。
從天幕中的話語來看,雖有些傷人,卻不無道理。
【漢武帝一生沉迷於女人……】
沉迷女人又如何?
朕征戰一生,難道就不能享受片刻的放鬆?
哪個男人不喜美麗的女子?
若說不愛,那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
洪武時期。
“咱也有點想念老婆了……”
朱元璋這位鐵血帝王的眼中,竟也泛起了淚光。
當初見到衛子夫的視頻時,他已悄悄懷念起了馬皇後。
如今,看到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在天幕中抱頭痛哭,走過她的最後一段時光——
朱元璋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馬皇後臨終時的模樣。
“咱的妹子比起文德皇後,不差一分!”
“可惜,她走得太早了。”
老朱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論感情,他與馬皇後的情分不比李世民與長孫皇後差。
馬皇後去世後,朱元璋便發誓再也不立後了!
他們二人的情誼如金石般堅固,巋然不動。
論賢德,馬皇後與長孫皇後同樣不分上下!
自從朱元璋起兵開始——
馬皇後便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忍受無數艱辛,卻從未抱怨過。
而此時。
朱標、朱棣等皇子們,都沉默不語,心中滿是憂傷。
馬皇後對於他們這些孩子的情感無疑是深厚的。
父皇的愛,有時如沉重的山嶽,令人感到壓迫。
然而母後的愛,總是如同清泉,溫潤而柔和。
已經許多年沒見過母後的麵容與笑容了。
“唉……”
金鑾殿內的官員們紛紛歎息。
老朱在懷念馬皇後。
而他們這些臣子,對馬皇後的懷念,又怎會不更深呢?
要是馬皇後還在,自己脖子上掛著的腦袋,或許能更安穩些吧!
……
永樂時期!
朱棣歎了口氣。
他也想念妻子徐皇後了。
徐皇後不僅才德兼備、性格端莊——
她在外協助自己處理政務,使得國家穩定安寧;
在內則賢淑溫和,輔佐自己治理宮廷,形成了上下共融的局麵。
徐皇後完全不遜色於母後。
他和徐皇後的婚姻,原是父皇的命令。
徐皇後的父親乃是開國重臣,位列六王之上,軍功卓著。
後來自己在軍中曆練,也多虧了嶽父的提攜。
若非嶽父扶持,他在軍中難以獲得如今的威望,更彆提靖難之役的順利。
如今,妻子早已離世多年。
“唉……”
朱棣再度歎息。
徐皇後過世太早——
若她還在,自己又怎會為大長子擔憂呢?
即使是二兒子再大膽,也不敢違逆她。
朱家雖然不乏風流人物,但情感方麵卻傳承了一個罕見的正統風氣。
老朱與馬皇後為後代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而且,老朱也給後代留下了一個教訓。
妃子是妃子,老婆是老婆。
這一點,某些沉迷女色的劉姓帝王,理應好好學習。
……
短暫的回憶後,眾人重新將目光集中在天幕上。
但,視頻卻暫時停了下來。
諸多帝王利用這一空檔,紛紛發表自己的評論。
始皇帝:
【太宗與皇後情深義重,堪稱佳話。】
【長孫皇後深沉的母愛,想必也是李承乾行為改變的關鍵所在。】
【這段視頻中的李承乾,似乎不再造反。】
始皇對愛情並無太多情感,更多的是在思索李承乾將如何行事。
天幕中播放的是長孫皇後臨終時的視頻——
顯然是為李世民與李承乾關係的轉折鋪墊。
上一世父子反目,最終落得淒涼結局。
也許正是長孫皇後的深情,讓這對父子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其他帝王對始皇的推測表示認同。
漢武帝劉徹:
【始皇所言極是啊!】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深遠謀劃。】
【我一生征戰四方,所作所為,豈非都是為了子嗣?】
朱元璋:
【我也是這麼認為。】
【這一次,承乾應該不會再犯錯了吧。】
【…………】
李世民看到皇帝們的彈幕,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看來這次,李承乾真的不會謀反。
這次可千萬不能再出醜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繼續凝視天幕。
……
天幕中的視頻繼續播放。
【我是李承乾。】
【我是大唐的皇帝、天可汗李世民的長子。】
【母後是長孫皇後,舅舅是宰相長孫無忌。】
【祖父是大唐的開國帝王李淵,天生便是含著“金鑰匙”而生。】
【所謂天命貴胄,不過如此。】
【但這份高貴的身份,也讓我背負了不該有的重擔。】
【沉重的責任,腿疾的自卑,叛逆的心態讓我內心充滿了不滿。】
【我開始憎惡這一切。】
【甚至厭惡父皇為我安排的這些老師們。】
【他們施加在我身上的壓力簡直無法忍受!】
【父皇是個非常喜歡聽取勸諫的皇帝。】
【他鼓勵大臣們對他提出意見,能夠得到合理的建議,必定重賞。】
【對於我的老師們,父皇也是抱有同樣的期待。】
【這些老師根本不關心如何教育我。】
【也不關心如何讓我得到最好的成長。】
【他們隻是單純的勸諫。】
【無論是非對錯,目的隻是為了博取父皇的青睞,從而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