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因空印案牽出大量貪汙之官。】
【而皇命嚴懲,牽連之人不計其數,此為明初官場肅清之大案!】
【亦是太子朱標繼位輔政後,主持的首樁重案!】
【仁慈外表之下,實藏剛毅鐵血之心!】
【…………】
事態之複雜,實是令人為之震撼!
太子在翻閱空印案的細節後,群臣眼中皆露異色——
因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狠厲果決之儲君。
這是在以儲君之身,執掌帝王大權啊!
朱元璋竟然對其長子如此信賴?!
“貪吏確該伏法,但牽涉如此之廣,朱標竟然能夠如此決斷?!”
始皇眼中流露出罕見的讚賞之意。
如此大案,動輒上千人,若稍有不慎,便會朝野震蕩。
而太子卻斷然出手,毫無猶豫!
麵對蠶食國基之人,毫不留情。
……
始皇對朱標的手段十分認同。
同時也對其權力之大,感到不可思議!
尚未通報朱元璋,便直接下旨緝捕全案官員。
而朱元璋居然未曾責怪,反倒全力支持?
這簡直難以理解!
向來帝王最忌權力旁落。
可朱元璋和朱標,卻毫無顧忌,父子信任異常。
扶蘇亦滿臉詫異之色。
他實在難以相信朱標如此膽魄非凡。
身為太子,竟處置如此規模大案,事前絲毫未與皇父商量?
一紙太子令,便將勳臣統統收押?!
且其中不少,都是開國元勳!
扶蘇陷入深思。
他雖已被始皇正式立為太子……
但真要論到這種程度的決策權,恐怕還遠不如朱標!
一般事務他或可獨斷專行,
但若牽涉重大案件,仍需事先稟報皇父,方可施為。
人人都是太子,為何差距如此驚人?!
……
“不錯!”
漢武帝劉徹眼神大亮,眸中儘是讚賞。
此時在他心中,朱標幾乎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完美儲君。
溫和仁厚,卻毫不缺乏鐵腕雷霆!
到了該動刀的時候,絕不心軟。
短短片刻之間,朱標便成了劉徹心中的“彆人家的孩子”。
“據兒。”
劉徹笑著轉頭看向劉據:
“你以後多向朱標看齊。”
“若朕也將重權交予你,你可敢有如此決斷?”
劉據眉頭微蹙,沉思片刻,才緩緩說道:
“父皇,是否此舉太過了些?”
“貪贓枉法者確實該罰,但也不至於全數問斬吧?”
“一次性處決數以千計的朝廷命官,是不是傷及和氣了?”
劉據終究是個仁厚之人。
他並非對貪腐姑息,而是覺得有輕有重,不能一概論死。
漢武帝聽後輕輕點頭,沒有立即斥責。
他對劉據的脾性了然於胸。
要他動手殺幾個尚可。
但若是要連根拔起、成千上萬地誅戮,怕是難以下手。
雖說劉徹在反腐方麵也做出過不少改革。
比如設十三州刺史巡察地方事務,但自問手段仍遜一籌。
比起明初洪武年間的大整肅,大漢的懲貪舉措,實屬溫和。
明太祖朱元璋有句心裡話——
天下亂因貪,政權更替皆由吏治腐爛所致。
他深知,一個王朝的垮塌,往往是因為一群中飽私囊、魚肉百姓的官員!
這些人唯利是圖,巧取豪奪,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家破人亡的境遇!
終有一日,民不得安,便起而反之!
為此,朱元璋雷厲風行,大興酷法。
哪怕隻是貪墨六十兩銀子,都要斬立決。
他還設立了無數恐怖的酷刑製度來震懾貪官。
從淩遲、腰斬到斷肢、抽筋、鉤腸、割鼻。
再到最殘忍的“剝皮實草”,無一不令人膽寒。
然而,讓人唏噓的是,自朱元璋駕崩不過五十年——
大明官場的腐敗,卻再度席卷而起,規模愈甚當年。
【洪武年間風雨如晦,素有仁德美名的皇太子朱標——】
【卻在初年三大要案中展現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鐵腕作風。】
【空印案震撼朝堂之際,朱標罕見撕下寬厚麵具。】
【他於奉天大殿怒斥奸佞:“動搖國本者,雖微必誅!”】
【他主張嚴懲案中官員,甚至親自下令緝拿永嘉侯及其子。】
【其決斷之猛令朱棣都為之側目。】
【此案終釀成牽涉千官的肅清風暴。】
【朱標寸步不讓,刑場哀嚎連天,映出儲君鐵血之心的另一麵。】
【次年,郭桓舞弊案驟起。】
【朱元璋欲清洗六部時,朱標卻表現出難得的從容和遠見。】
【朱標執疏於乾清宮叩首而跪:“天子法重,太子心仁。”】
【此話一出,便傳頌不絕。】
【既穩住官心,又給鐵腕反貪蒙上一層溫情。】
【朱標在剛柔之間遊刃有餘,令朝中大臣首次認知到——】
【這位仁厚東宮,實為老練深沉的王朝舵手。】
【及至胡惟庸案爆發,朱標和父皇密議於謹身殿,更顯其高瞻遠矚。】
【麵對父皇欲斬胡黨之意,他翻看《逆臣錄》緩言:“相非忠也,誅人易,安國難。”】
【朱標勸朱元璋趁機革除丞相之職。】
【以“借案變製”之策,既鏟除潛在威脅,也重塑了大明的權力框架。】
【胡惟庸以白綾自縊於獄,朱標站於奉先殿簷前——】
【他目睹大明最後一相的末路,眸中所現,是對君權永續的深思熟慮。】
【三樁驚世大案如三道利刃,鍛造出朱標深藏不露的政治鋒芒。】
【朱標既能在空印風波中鐵腕肅貪。】
【亦可在郭桓案中以德息怒。】
【更於胡案之中推動政改,展現非凡氣魄。】
【當皇城的暮鐘敲響千年舊夢——】
【我們仿佛仍能看到那執圭而立的太子,於落日餘暉下,臨著暮色,手中畫著萬世長明——!】
接下來的天幕視頻節奏驟然加快。
除了對空印案進行了詳儘剖析外,胡惟庸和郭恒兩案則被簡明地帶過。
重點落在朱標處理這三樁大案中所表現出的魄力與手段。
須知——
整個洪武年間,出了四件震動朝野的重案!
朱標便經手其三!
唯有藍玉案,是在他去世之後才爆發的。
倘若他未早逝,或許此事也根本不會發生。
雖然他隻是個太子,但其實際行事手法和皇帝無異。
他的太子令,與朱元璋的禦旨幾乎效力相當——!
s:馬上進入朱標劇情高潮的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