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78章 兵法有雲,戰者,詐也!鐵鉉若能誘捕朱棣,豈不美哉?!

第78章 兵法有雲,戰者,詐也!鐵鉉若能誘捕朱棣,豈不美哉?!(1 / 1)

推荐阅读:

朱元璋斜眼看向朱棣。

朱棣也隻能硬著頭皮應對道:

“兒臣確實是命比較硬……”

朱標忍不住笑出聲來:

“四弟,你這哪是運氣好?”

“簡直跟老天爺提前串了通。”

其餘的皇子們也都盯著朱棣,一個個神情複雜。

四哥,真是太狠了!

朱元璋沒能看到自己期望的結果,悻悻地轉過身去。

他背著手,擺出一副訓兒子的架勢道:

“彆太得意忘形。”

“就算你贏了白溝河又如何?”

“這場勝利對你來說意義重大,但對整個大明來說,根基還遠沒動搖。”

“你麵前的路,可還遠著呢!”

朱棣聽到這話,心裡才鬆了一口氣。

看樣子,老爹的火氣沒剛才那麼足了。

“父皇說得極是!”

朱棣趕忙接話,姿態低得不能再低。

朱元璋懶得再看他一眼,隻盯著空中的天幕畫麵,心中權衡著形勢。

儘管白溝河拿下了勝利,但要完全壓製朝廷,卻遠遠不夠。

朱棣至多是扳回了點臉麵罷了。

主動和優勢仍然在朝廷手中。

這場失利,還真怪不得九江和朱允炆。

實在是老四太走運了!

朱元璋心裡,其實已經把這場靖難看作一次徹底的演練。

萬一將來哪個藩王也要舉兵反叛,那朝廷又該怎麼應對?

這場如實展現的靖難劇本,就是最佳的樣板戲!

隻要能從中總結出經驗,便能未雨綢繆地壓製住所有隱患。

就目前的態勢來看……

隻要天子英明,不犯致命錯誤,藩王幾乎沒有任何翻盤的餘地。

像白溝河那樣的神來之筆,可不是隨時都能複製的。

戰場上的妖風,也不會場場都刮偏。

白溝河之戰的結局,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期。

朱棣竟然打了個大勝仗,震撼全場。

李景隆帶著殘兵狼狽逃回德州。

朱棣自然不願放過機會,迅速發兵追擊,攻向德州。

沒過十天,李景隆就被趕到了濟南。

朱棣拿下德州後,又一次獲得了可觀的糧草補給。

從北平的戰事開始,朱棣是一戰比一戰順。

李景隆卻是邊打邊撤,連輜重都顧不上了。

這時候,眾皇帝才終於明白了一件事——

為何李景隆剛登場時,還有專屬旁白解說。

【大明特級表演藝術家、頭號物流運輸者、戰場跑路教科書、永樂登基最大助攻者!】

秦皇、漢武、李世民等人表情全都變得微妙。

原來李景隆的綽號,不是隨便起的啊!

與此同時,朝廷內部也察覺不妙。

李景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手握六十萬大軍,竟然被人家打得潰不成軍。

糧草輜重基本都拱手讓人。

這水平屬實是“反向操作”!

最終,朝廷隻能把李景隆召回南京,卻也沒有動他。

黃子澄、練子寧、葉希賢等紛紛上疏,主張斬之以謝天下。

可朱允炆沒有采納他們的意見。

李景隆是輸了沒錯,可真要追責,他又沒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

難道僅僅因為失利就要問斬主帥?

眼下接連失利,朝廷士氣本就低迷。

若再斬掉李景隆,豈不是雪上加霜?

於是朱允炆隻是罷了他的大將軍之職。

而當初極力推薦李景隆的黃子澄,此刻則悔得腸子都青了。

……

天幕畫麵繼續播放。

靖難之役已經持續近一年。

原本在多方劣勢下的朱棣,經過一連串勝利——

逐漸扭轉了局勢,尤其在白溝河之戰後,朝廷遭受了重創。

趁此機會,朱棣迅速向南挺進,圍攻濟南。

這場戰役的進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剛爆發時,大多數人都認為燕王的叛亂很快就會被平定,連朱允炆也曾這樣認為。

畢竟,朝廷掌握著幾十萬的兵力,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而朱棣,僅有區區八百人。

要知道,叛亂之前,朱棣被削去了權力。

朱允炆甚至派遣大臣前往北平,奪走了他所有兵權。

即使朱棣後來控製了北平,他手上的兵力也僅有數萬,遠遠無法與朝廷對抗。

然而,叛亂卻並未迅速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在白溝河一戰後,朱棣帶領軍隊繼續追擊。

朝廷則開始調整戰略,決定撤換一代名將李景隆,任命盛庸為新的指揮官。

然而,攻打濟南的行動並未如朱棣預期的順利。

他遇到了自靖難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

此時濟南由鐵鉉與盛庸聯合防守。

朱棣與鐵鉉有些私交,原本計劃通過勸降的方式,避免血戰。

之前,朱棣以類似方式輕鬆奪下多個城池。

若能兵不血刃地攻克濟南,豈不是最好?

於是,他照舊放箭將降書送入城中。

鐵鉉接到信後,決定派遣千人前來投降,並誘使朱棣入城。

他準備在朱棣進入城門後,立即封死退路,捕捉朱棣,一舉結束靖難之役。

朱棣收到回信後,毫無疑慮地帶隊前往濟南,準備迎接鐵鉉的投降。

當這一消息傳到朝廷,許多朝廷官員紛紛點頭。

靖難之役的關鍵人物就是朱棣。

隻要抓住他,一切就能結束。

在白溝河一戰中,瞿能父子差點就擒住了朱棣,隻是因突如其來的風暴,錯失良機。

如今,鐵鉉的詐降計策讓許多人紛紛讚許。

既然在正麵戰場上無法擊敗朱棣,那就另辟蹊徑。

兵法有雲,戰者,詐也!

鐵鉉若能誘捕朱棣,豈不美哉?

朱元璋也忍不住讚賞道:

“這鼎石倒也有點頭腦。”

他對鐵鉉並不陌生,鐵鉉曾是都督府斷事。

在審理了許多懸而未決的案件,深得朱元璋的賞識。

甚至他的“鼎石”二字,是朱元璋親自賜予。

如今鐵鉉已升任山東參政,朱元璋也認為自己沒有看錯人。

然而,李景隆的更替,倒是讓他頗感欣慰。

此次朝廷的決策果然不差,換掉李景隆,由盛庸帶兵。

“老孫子”終於做對了一回!

實際上,朱元璋感到靖難之役居然能打到今天,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一場藩王之亂,竟然能持續一年。

他不由想起了曾經一起南征北戰的老兄弟們——

常遇春、徐達、湯和、李文忠……

若他們還在,朱棣能跑多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