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83章 真要讓朱棣再打一次靖難,未必就能如願了!!

第83章 真要讓朱棣再打一次靖難,未必就能如願了!!(1 / 1)

推荐阅读:

建文四年正月。

燕軍開始了長驅直入的南下進程,準備直取京都。

這一決定,對於朱棣來說——

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也充滿了巨大的風險。

燕軍與朝廷大軍的對決最終在宿州上演。

此時,盛庸已駐守在山東。

他得悉局勢後,立刻指揮軍隊切斷了朱棣的退路。

與此同時,徐輝祖也帶著部隊急速馳援。

然而,燕軍的糧草已被截斷。

且被朝廷的精銳部隊夾擊,麵臨四麵楚歌的困境,幾乎陷入絕境。

危急時刻,方孝孺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方孝孺向朱允炆提出了一個策略。

他認為京師防線薄弱,且沒有能打勝仗的將領。

所以建議調回徐輝祖的軍隊。

朱允炆采納了方孝孺的建議,決定召回徐輝祖。

趁著這個機會,朱棣便帶領燕軍成功突破了朝廷的防線。

他迅速向長江推進,最終成功渡江。

隨著朝廷主力在靈璧的徹底潰敗——

朱棣的敵人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

燕軍接著決定通過浦子口渡江南下,卻遭到了盛庸的最後一波抵抗。

然而,正當朱棣似乎陷入困境時——

朱高煦率軍趕來救援。

看到自己的兒子帶領大軍來援,朱棣不禁欣慰地說道:

“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這話裡不僅有對兒子的鼓勵。

還有隱含的暗示,指向朱高煦有可能繼承儲君之位。

朱高煦聽到這番話,頓時精神煥發。

猶如得到了新生。

他立刻帶領部隊死戰。

最終成功擊敗了盛庸的防線。

燕軍接著渡江,不久後便能抵達京都。

隨著局勢逐漸明朗,朝廷的高層官員紛紛振作精神。

看樣子,靖難之役已經接近尾聲。

朱棣這次的迅猛進軍,直指京都,仿佛下定決心一舉決戰。

而隨著朝廷的主力在靈璧被粉碎——

朱棣的勝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

大秦!

“這場已持續四年的靖難之役,終於要走向儘頭了。”

始皇淡然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

“朱棣憑借一隅之地,四年間豪奪天下。”

“雖有天時地利的助力,但更重要的是他贏得了上下的共識和協作。”

朱棣通過四年的戰鬥,成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他才是真正的大明天子!

朱允炆和他相比,簡直相形見絀。

明明前期占儘優勢,卻最終敗下陣來,實在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父皇所言極是。”

一旁的太子扶蘇點頭讚同,眼見靖難之役即將結束,他也鬆了口氣。

其實,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本無錯,但他的方法卻不合時宜。

若沒有朱棣,也許朱允炆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

“燕王能征善戰,每次出征,張玉、朱能等人都奮勇作戰。”

“他身邊還有道衍和尚等謀士,屢屢提出高明策略,未嘗敗績。”

“朱允炆周圍的那些人,做出的建議不堪一擊。”

“他的識人之明,遠不及朕的一半。”

……

大漢!

漢武帝對朱允炆的評價頗為苛刻。

他認為他最為致命的地方便是對人的判斷失誤。

看看朱允炆身邊那些人——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

若他們能少出點餿主意,靖難之役或許不至於如此泥濘!

如此一來,戰爭也不會打得如此艱難!

“現在好了,燕王即將入京。”

“大勢已去。”

漢武帝揮了揮衣袖,眼中滿是對朱允炆及其決策的嘲諷。

兩者相比,高下立判,差距顯而易見。

……

大唐!

“結束了。”

李世民如同下了定論般說道。

靈璧之戰後,天下已歸燕王。

朝廷方麵,已無力再抵抗朱棣。

徐輝祖本是朝廷最後的希望。

但朱允炆卻決定召回他回京。

李世民對於朱允炆的失敗並不感到意外,畢竟這與他無關。

在李世民眼中,朱允炆的種種決策實在糟糕透了。

因此,李世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朱棣身上。

“朱棣的成功,既有天時,也有他個人的軍事才能。”

李承乾開口道。

然而李世民卻搖了搖頭,輕聲道:

“承乾啊,你此言差矣。”

“朱棣雖有天時之利,但他領導作戰的能力,依舊不容小覷。”

“與我,恐怕也不相上下。”

李承乾聞言大為驚訝。

朱棣竟如此出色?!

李世民可是七世紀最強的碳基生命體,東半球的權威!

能夠得到父親這樣的評價,足見朱棣的非凡能力。

李承乾雖不精通兵法,但他能感覺到父親對朱棣的認可。

旁邊的房玄齡笑著說道:

“在我看來,朱棣與陛下還是有些差距。”

“陛下用兵巧妙,因地製宜。”

“穩重沉著,每一場戰鬥都能穩紮穩打,無懈可擊。”

“但燕王朱棣的風格更為迅猛,戰術多變、變化莫測。”

“尤其在與建文大軍的對抗中,朱棣巧妙利用心理戰術,引導敵軍按自己的意圖行動。”

“作戰時,朱棣尤擅長廣泛迂回,采用大縱深戰略,令敵人措手不及。”

“不過,我依舊認為陛下更勝一籌。”

李世民聽後隻是輕輕點頭,並未顯得過分欣喜。

房玄齡是他的臣子。

自然會如此稱讚。

但李世民心中明白,朱棣的軍事能力與他其實不分伯仲。

兩人隻是作戰風格不同罷了。

“你說得有道理。”

“朱棣的風格如同疾風驟雨。”

“若說我穩中求勝,他便是火中取栗。”

“在這些大戰中,朱棣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

李世民對朱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畢竟像他和朱棣這樣能征善戰的帝王,實在不多見。

他內心生出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情感。

若有機會,真想和朱棣一較高下。

看看兩人的差距到底如何。

不過,軍事上兩人或許難分高下。

然而在政治上,差距便顯而易見。

他們起事時,身邊都隻有八百人。

李世民在玄武門一戰中迅速掌控全局,用最小的代價登上帝位。

而朱棣則帶著八百人,足足打了三年,才迎來勝利!

讓他再去打靖難?真要讓朱棣再打一次靖難,未必就能如願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