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88章 如果朱標沒有早逝,而順利登上皇位——!!

第88章 如果朱標沒有早逝,而順利登上皇位——!!(1 / 1)

推荐阅读:

天幕繼續說道。

【如果朱標沒有早逝,而順利登上皇位——】

【那麼大明的曆史進程必然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從政治、軍事到文化,再到國家運勢,都會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麵貌。】

這段天幕視頻開篇便詳細探討了朱標去世的原因,以及若采取何種措施能避免這一悲劇。

朱標的突然離世,極有可能與他多年的疲勞過度以及沉重的心理負擔息息相關。

如果能從這些方麵著手調節,或許能夠避免他早逝的命運。

這一段讓老朱看得格外入神。

“原來是標兒太累了。”

老朱心中不禁感慨。

看來今後,許多事情我得更加上心,不能讓標兒一個人過度勞累了。

“標兒,今後一定要注意身體,若有不適,隨時讓太醫來診治。”

老朱語氣嚴肅地對朱標說道。

朱標苦笑著點了點頭,答道:

“聽父皇的。”

朱標自然不希望早逝,沒想到自己竟然是因過度操勞而死。

看來,未來確實該多休息了。

自從胡惟庸案件之後,父皇便不再設宰相,並且明確告誡後代不再設立宰相之職。

這一決定雖然增強了皇權,但也使得皇帝的工作壓力劇增。

作為大明常務副皇帝的朱標,必然也承擔了更重的工作負擔。

“有沒有什麼方法,在沒有宰相的情況下,提高朝政效率?”

朱標沉思著,似乎陷入了深思。

【政治上,從“重典治國”到“寬通平易”——】

【朱標從小便受儒家經典熏陶。】

【主張“過猶不及”,反對過於嚴苛的法律製度。】

【這與朱元璋的嚴酷治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他監國期間,他多次勸諫父親減輕對官員的處罰。】

【甚至曾為老師宋濂求情,免去其死刑。】

【朱標繼位後,繼續貫徹這一理念,推行寬政改革,緩和了社會矛盾。】

【如果朱標繼位,減少嚴刑峻法會極大改善大明初期的政治矛盾。】

【同時許多有能力的官員能夠繼續為朝廷效力,推動政務的穩定與發展。】

太子和父皇的治國理念明顯不同,整個朝廷都非常清楚這一點。

現如今,父皇果斷無情,執行政治上的清洗毫不手軟。

甚至有時因一絲律法違犯就會下重罰。

然而,太子的行事風格則顯得更加寬容仁愛,主張溫和處理爭議。

若太子繼位,新的法度和政治氣候必然會發生變化。

朱標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確實如此,父皇時常對官員處罰過重。

等他繼位後,必定會重新審視並修改那些過於嚴苛的律法。

【朱標若未死,洪武時期的許多功勳將領也會得以保全。】

【朱標具備駕馭這些重要人物的能力。】

【他與許多將領關係親密,這些將領也將成為他穩固皇位的重要力量。】

【在朝堂之上,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平衡將更加和諧。】

【朱標會避免文官集團過度壯大,防止其勢力對皇權產生威脅。】

【朱標深知文治的重要。】

【他將賦予文官更多的政治地位。】

【尊重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為國家治理出謀劃策。】

【而武將則專責邊防和軍事事務。】

【兩者之間的平衡,使得朝堂不至於偏向任何一方勢力,避免黨爭激化。】

【同時,這也將避免大明帝國進入如後來的“易溶水”之局。】

聽到這裡,大家都深陷沉思。

是啊,父皇晚年為了扶植孫子朱允炆,幾乎將那些開國功臣——

除去,特彆是很多有功的武將。

這也導致了朱允炆繼位後,麵臨了無人可用的窘境。

特彆是在應對燕王之亂時,缺乏得力的將領。

然而,這一舉措還可能引發另一個嚴重問題。

那就是,文官集團的權力可能會過於膨脹!

無論在任何朝代,武將與文臣始終處於相互製衡的關係。

然而,在大明初期,朱元璋大規模清洗武將集團,導致其幾乎陷入癱瘓狀態。

這一變化帶來了文官集團的迅速崛起和膨脹。

一旦這種權力不平衡的局麵得以持續,必然會引發一連串的政治危機。

不過,在當時,這些問題還未顯現出來。

看到這一段,嘉靖的臉色不禁沉了下來。

老朱則顯得困惑不解,聽到最後的那句話時,滿臉疑慮:

“明朝皇帝易溶於水?”

“這是什麼意思?”

他心中疑問重重。

【藩王與朝廷的關係和諧】

【朱標待人寬厚仁愛,在藩王中威望極高。】

【如果他執政,麵對藩王的問題,他會采取更加謹慎與溫和的態度】

【朱標會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加強中央對藩王的控製。】

【諸如限製他們的軍權,增強對其的監督等。】

【但同時也會保障藩王的經濟利益和一定的政治地位】

【藩王們因尊敬與信任朱標,也會樂意接受這些改變。】

【避免與中央發生直接衝突,從而維持藩王與中央之間的和諧關係。】

【這有助於明朝政治的穩定與統一。】

朱允炆當年推行削藩政策,並非沒有道理。

大明初期的許多王爺確實擁有過於強大的權力。

尤其是九大塞王,各個都是實力不容小覷的存在。

例如寧王朱權,他掌控著“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巨大兵力。

燕王朱棣更是握有“節製沿邊士馬”的重權!

老朱當時的初衷,是希望自家子孫能穩固大明江山,拱衛國土。

然而,這一策略卻成了朝廷統治的重大阻礙,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因此,無論誰繼位,這種藩王的權力必然要削弱。

朱允炆削藩過於急功近,且過於強硬,手段讓許多人難以接受。

而朱棣其實早已明了這一點,所以他在最初並沒有反叛的想法。

在靖難之變之前,朱棣已經主動交出了兵權,將世子送到京師做人質。

甚至連王府也完全交給了朝廷控製,幾乎是采取了卑微的投降姿態。

但朱允炆依然心存疑慮,不放心這個四叔,最終導致了靖難之變。

然而,如果是朱標來處理削藩問題,那局麵將完全不同。

朱標擁有無與倫比的威望,所有的弟弟們都會願意聽從他的話。

另一方麵,朱標的做法顯然不同於他的兒子,手段遠沒有那麼冷酷無情。

在天幕的視頻中,身穿明黃色龍袍的朱標——

此刻已經繼位成為大明的第二任皇帝。

而坐在他對麵的,是剛剛回京述職的燕王朱棣。

兄弟二人如同往昔,圍坐在同一桌前,輕鬆地喝著酒。

“老四。”

“我打算削藩。”

最新小说: